广东省地级市党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2016-03-21 06:08中共阳江市委党校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双轨制晋升师资队伍

中共阳江市委党校 梁 涛

广东省地级市党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中共阳江市委党校 梁 涛

师资队伍建设是党校队伍建设的重点,党校师资队伍的强弱反映一所党校对党员干部教育水平的强弱,反映这所党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为了解事业单位参公管理之后广东省地级市党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本课题组成员对广东省内21个地级市进行问卷调查,到有代表性的珠三角和粤东西北等党校进行实地考查,对情况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和比较,得出了有意义的启示。

广东 阳江 地级市党校 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解事业单位参公管理之后广东省地级市党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本课题组成员对广东省内21个地级市进行问卷调查,并到有代表性的珠三角和粤东西北等党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对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和比较,以下是调查情况。

一、广东省地级市党校师资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1.体制机制总体情况

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全省21个地级市,教职员工完全过渡为参公管理的有3家,参公编制与事业编制并存的党校有18家。这18家党校之中从2006年全省党校系统参公管理体制改革之后,一直以来实行双轨制的有12家,2006年完全过渡为参公管理之后又转为双轨制的有5家。这些党校2006年全体人员都过渡为参公编,之后在编制之中又划出一些事业编,续步转为双轨制。2006年没有完全过渡为参公管理的有1家。

从职务晋升情况看,实行完全参公管理的党校教师与行政人员在职务晋升上是一样的。实行双轨制的党校教师晋升情况可以分成两种:一是参公管理之后转为双轨制的党校,如云浮和中山事业编制的教师只有达到副高以上职称,通过转岗才可以在职务上晋升,但目前还没有这种情况;二是自2006年转制之后实行双轨制的党校,教师可以在职务上晋升。

从职称晋升看,广东省内地级市党校参公编制的教师不可以评职称,只有事业编制的教师才可以晋升职称。

2.教师素质总体情况

教师素质总体情况主要是看教师数量占总人员比例情况及教师高层次人才数量情况。完全双轨制的党校,教师数量被严格定编,专职教师数量占总人员的比例在30%~50%(专职教师在党校是专指在教研室工作的教师)。参公管理党校的教师没有严格定编,基本上是有教学科研能力的人员就被当地党校划入教师行列,比例划分基本看学校对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经济发达地区或体制机制较顺的地区专职教师的数量比例较为合理,高层次人才较多。地方经济发展相似的党校,体制机制的原因对教师素质的影响较大。

例如,广州和深圳两地虽然都是实行双轨制,但由于深圳的教师职务晋升渠道较为顺畅,从博士和教授这两个高层次人才指标看都比广州高。珠海与佛山也是如此,佛山在教师的职务晋升上较顺畅,高层次人才占较大优势。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湛江与河源两地,湛江是双轨制,而河源是参公管理。从高层次人才数量看,湛江胜出太多。

3.教师数量与质量发展趁势

从近几年教师的数量发展趋势看,部分党校教师的数量是上升的。这表明各地党校对教学与科研的重视力度在不断加大。从教师质量发展趁势看,实行双轨制的党校高素质人才的增加较为明显。实行参公管理的党校除惠州党校发展较好之外,其他党校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制约及职称评定等因素的约束,高素质人才增长较为困难。

二、调研结果分析

1.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要依靠科学的体制机制

从调研结果看,科学的体制机制对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关系重大。自党校参公管理实施以来,广东省内大部分党校进行双轨制管理,目前全省只有4家地级市党校是完全参公管理的。双轨制的党校在校内分成两种体制,行政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教师按照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管理。一个单位里面存在两种体制给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但实践证明,双轨制在教师队伍中保留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办法,对党校的发展较为有利。

按照《公务员法》,符合条件的事业编制人员可以调任到公务员队伍中工作,这给双轨制党校教师的流通提供了渠道。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地级市党校这种渠道是存在的,但一些党校顺畅一些,一些党校困难一些。顺畅一些的党校师资队伍建设效果较好。这说明人才的使用应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地方有更加灵活的方法。

从河源与阳江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看,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非常困难,而且人才的使用与磨合较难。往往辛苦引进的人才难以留住或难以发挥很好的作用。本地培养的人才长期与地方磨合,在教学与科研上有较丰富的经验,更能适应学校需要。因而,相关部门应探索适合本地教师生长的体制机制。

2.教师队伍建设要遵循教师成长规律

教师的成长是有规律的。从我国多年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看,职称晋升对教师的成长有较明显的导向作用。职称的高低能够基本反映一名教师努力的结果。近几年推行的绩效考核机制,从各地级市党校看,在管理上面有了更多的灵活性。

双轨制党校,地方党校教师管理基本可以对应高校教师的管理办法,教师只要一心一意做好教学与科研工作,教学出成绩,科研出成果就行。因而教师最好不要坐班,要多出去调研。调研的成果恰恰可以反映到教学与科研之中。党校教师闭门造车不能做出好成绩。

参公管理的党校在教师管理上难以遵循教师的成长规律。教师既不可以评职称,又难以进行绩效考核,而且公务员的坐班制度约束了教学与科研的发展。

ISSN2095-6711/Z01-2016-12-0140

猜你喜欢
双轨制晋升师资队伍
腐败潜伏期官员何以得到晋升:基于干部任用权的分析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北京街乡公务员职级晋升通道打通了
新时期双轨制高考的改革路径
双轨制:转型期的建筑业生产政体——基于Z、H两个工地的个案研究
解读保健食品注册备案“双轨制”
我国社会保障双轨制并轨背景下现收现付制的隐性债务探析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
企业晋升公平激励与优化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