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

2016-03-21 06:08江西省樟树市经楼中心小学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经验生活化数学知识

江西省樟树市经楼中心小学 黄 华

浅谈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

江西省樟树市经楼中心小学 黄 华

数学即生活,教师只有将学生引入生活中模拟教学,切实感受数学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使他们从小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小学 数学 生活化教学

数学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怎样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融入生活,通过转变教师的教育意识与教学策略,设立生活化情景,激活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思考,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完成这一迫切任务的重要途径。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现状及其可能性

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应用性越来越强,范围也越来越广。新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的练习设计反映出这一特点,其中有许多与现实生活及其他学科密切联系的习题,如市场营销、银行贷款、股票行情、出租车费、统筹运输、电脑上网等问题。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数学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如何使学生“领悟”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问题。

二、数学情境与生活接轨

教师要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切入点,使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好奇心,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教学实例,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教学《分桃子》一课时,笔者创设这样的情境:教师准备一些粉笔盒,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9个桃子放在盒子里,每个盒放的个数一样多,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盒?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五种:每盒放3个,9÷3=3(盒);每盒放9个,9÷9=1(盒);每盒放2个,9÷2=4(盒),多1个;每盒放4个,9÷4=2(盒)多1个;每盒放5个,9÷5=1(盒)多4个。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五个除法式子,问学生可分成几种情况?学生很快观察出,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笔者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是以前学过的内容;分了以后还剩余的算式,可以把它叫作“有余数的除法”。创设生活情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接受新知识。

三、激活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思考

对小学生来说,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理解、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教师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发思考,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

为了加深学生对“一千克”的感性认识,笔者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要求学生跟家长一起去菜场买菜。通过买菜这一活动,学生切实感受物体重量。学生回校后会汇报他们的经历,并说出由于单个东西大小不同,所以一千克物品的个数也不相同的体验。例如,一千克鸡蛋大约有15个,而一只鸭却有二千克等。学生再做练习时,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又如,“一本书已经看了45页,还剩28页没看,求这本书有多少页?”这道低年级数学应用题,学生要通过逆向思维并运用加法来解决。这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学生来讲,无疑具有一定难度。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分析思考后,组织交流,在交流中适时加以“生活化”点拨。教师可以随手拿起一本书,加做翻阅动作,边说已经看了45页,捏着剩下的部分说还有28页,怎样知道这本书有多少页?这一简单的动作演示展现了生活画面,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很快理解其中的数学关系,顺利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适时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教育教学工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回归“生活天地”,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教学如能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加以演练,有利于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能力,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充满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整合各类信息后综合显现的。教师可以将其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在接近实际情境的实践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可以模拟超市购物这一生活实践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买卖东西”。通过识别商品,看标价,付钱,找钱等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识别假币,懂得要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道理,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

五、数学语言生活化

既然数学是生活的,其语言当然也是生活的。课堂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具备高素质的语言艺术。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

例如,“利息”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充分认识“储蓄”的益处之后,教师可以介绍“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拓展知识面,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总之,生活永远是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离开了生活,数学就没有了生命,学习便失去了应有的乐趣。让我们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驶向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彼岸。

吴国敏.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4

ISSN2095-6711/Z01-2016-12-0263

猜你喜欢
经验生活化数学知识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