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育模式研究

2016-03-21 06:08湖南城市学院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田旺兰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技能型培育院校

湖南城市学院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田旺兰

转型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育模式研究

湖南城市学院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田旺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运行,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大学必须将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学校人才培育的目标定位。本文论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育的必要性、存在的困境和探究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育的路径。

转型形势 地方本科院校 电子信息类专业 技术技能型人才 培育模式

一、与时俱进的应对必要性是培育电子信息技术技能型人才

1.培育电子信息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校教育的特点。二十一世纪是以高技术人才作为支撑的知识经济年代。知识经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在此背景下的培育出的学生非全才,这促成了职业更深层次细化分工,社会对人才需求倾向“专业+特长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变化的经济和就业结构导致教育种类架构的持续演化。加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育是高等教育与时俱进来应对此变化的有效策略。

2.培育电子信息技术技能型人才。高等教育“结构分层”需要地方院校对自己的定位要科学。部分地方院校的重点办学目的是服务地方经济,为社会培育大量能用管用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地方所有专业技术人才再教育、终身教育的培训基地和教育基地。传统本科教育的人才培育重心要下调,从理论型人才培育为主的目的模式,改为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的模式。根据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多层级化的教育系统架构变化,我们必须以人的发展为本,改革教育观,探究新路径,公正评议教学质量,努力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3.社会需要高级电子信息技术技能型人才。高等本科教育“重理论、重知识、重研究,轻实践、轻能力、轻应用”的培育模式与地方经济建设对人才的要求产生落差。全球化经济发展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是社会人才市场对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有所提升。

二、培育电子信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困境

一批地方本科院校适合时代需要,迈出求索“技术技能型本科教育”的概念与技术技能型院校建设的步伐,开展许多有益的探究与实践,但体系化的成就未达到。比较国际上本科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实践,地方本科院校要培育折中性与过渡式的职业人才。从我国试办技术技能型教育的历史看,一些学校没突显过渡式的人才定位,没辨析好究竟培育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还是工程型人才。我国技术技能型教育重点由早前高职高专院校的新建本科院校与传统成立的地方本科院校担纲。这些院校没有在高等教育界打造突出特色,没有实施得到认可的技术技能型本科教育的课程模式,课程模式的定位欠妥。一些学校向学术性本科院校看齐,常用以学科知识为核心的课程模式,导致技术技能型本科教育的课程模式有“学问化”的趋势。主要问题有:

1.偏离对学生电子信息技术技能水平的培育目的。大批技术技能型本科院校的课程安重理论,特别是叙述性知识的教育,轻实践教学,强调学生须“知道什么”,却非“会做什么”,没同实践很好融合,没有培育学生破解具体困难的应用能力。理论教学中,基础理论的教育偏离从事技术工作所需的相关技术原理和运用的理论,表现同学术性本科一样的难度,模糊了学术性本科教育与技术技能型本科教育之间的区别,混淆了技术技能型本科教育的应用性特征。

2.专业设置和课程系统使用学科系统搭建专业课程,理论太多。电子信息技术技能型人才教育的课程依照学科逻辑编排内容居多,着重知识的体系与大一统,不倾向实际操作,依职业能力需要设置课程内容,不重视教育和产业的关系、知识和工作间的关系。这样的学科核心课程范式尽管能丰富学生的学科理论基础,但其重点的工作知识与基本工作经验无法供给学生,课程内容和工作实践的联系疏松,导致学生学习盲目,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育。

3.理论和实践游离的训练模式。当前,一些学校没能较理想地整合电子信息技术技能型人才教育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各成系统,彼此一家。学习先上理论课,后上实践课,学生无感性认知,易空泛化理论,导致学生难把握知识,无法提高实践能力。

三、电子信息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育模式研究

学校必须加强对技术技能型人才教育的认识。如何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困局,改善我国因教育结构不合理带来的人才架构失衡问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育模式的建设是解困之道。

1.根据社会与行业需要,优化电子信息类专业结构与课程系统设计,全面优化该专业架构是学校服务定位的重点表现。开展该专业架构改革时,学校要通过传统优势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衍生该专业,使该专业建设起点高、条件好。依“前沿、交叉、急需”要求,学校踊跃开设满足区域经济与产业前进建设需求的专业,依行业人才需求主动调配专业方向设计。优化的课程系统与科学合理的课程配置是实施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育的基本途径。学校须依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育目的,改变太过要求基础课程系统的体系化与大一统的理念,秉持基础教学服务专业教学要求,给边缘学科打造基础课程平台,依学科专业实际有针对性、选择性地设计基础模块。学校要按该专业要求,适当提高该专业课程模块学时比例,增强学生的就业力,努力打造同理论教学系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多层级实践教学系统。

2.深入改善课程教学模式,实现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育的突破。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培训并非经课程的配置便唾手可得。教师要把创新能力的培育动机渗透到理论与实践教学和考核的各个环节中,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文章,课题编号:XJK014BGD010)

ISSN2095-6711/Z01-2016-12-0180

田旺兰(1977.05—),女,湖南安化,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湖南城市学院

猜你喜欢
技能型培育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