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肉松面包』不妨交给市场

2016-03-22 02:02张枫逸
大众标准化 2016年11期
关键词:牛肉丸豆粉肉松

●张枫逸

『真假肉松面包』不妨交给市场

●张枫逸

近期,有市民爆料称,市面上销售的绝大多数肉松类产品配料为“猪肉味豆粉松”,这种豆粉松“原料跟猪肉无关,是豌豆粉加猪肉香精混合而成”。记者调查发现,加入了少许肉粉的豆粉松“假扮”肉松做内馅儿,几乎已是烘焙行业内公开的秘密。厂商为了降低成本,使用的并非真正的肉松。(11月7日《北京青年报》)

所谓“真肉松”是指纯肉制作的肉松,“假肉松”实为肉粉松,由豆粉和肉粉混合制作而成。两者的制作成本和营养价值差距较大,价格差价超过5倍,但加工成面包后口感都差不多。为了降低成本,不少烘焙企业纷纷使用肉松粉,而在产品名称上笼统注明“肉松”字样,让消费者傻傻分不清楚。

对此,有食品专家建议,应针对肉松类制品出台统一的国家标准,加强有效监管。不过,在笔者看来,对于食品加工这样市场化程度很高的行业,并不适合制定过细的标准加以约束。今年初,广东发布“汕头牛肉丸”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规定牛肉含量必须超过九成,就曾一度引发争议。有网友质疑,牛肉丸里该有多少牛肉,应由经营者和消费者决定,政府当奉行“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同样,“真假肉松面包”的问题也不妨交给市场来解决。

事实上,“真假肉松面包”的提法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广义的肉松,就包括肉松、油酥肉松和肉粉松3种类型。国家对于肉松和肉粉松都有规范的生产标准,“形态”“色泽”“滋味与气味”方面的指标各有不同。严格来讲,肉松没有真假之分,只有含量高低,只要是遵循行业标准生产出来的都是合格原料,下游企业可以自由选择用于面包等食品加工。只是有一点,相关制品必须实事求是地注明,配料为肉松还是肉粉松。

前些年,各式各样的“巧克力”也是让人真假难辨,有关部门出台规定要求巧克力包装配料表必须注明“可可脂”或“代可可脂”,乱象得以有效遏制。当下,一些商家就是打“肉粉松也属于肉松”的擦边球,以肉粉松为配料,但产品名称却打着“肉松”的名义。对此,有关部门需要做的就是加强监管,要求商家准确标出配料成分,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对于依旧“挂羊头卖狗肉”欺诈消费者的,依法查处。至于剩下的事情,则完全可以交给市场。一些有实力的食品加工企业,自然会选择正宗的纯肉肉松,走高端营养路线,在市场上迅速脱颖而出。

同时,消费者也要有自己的辨别能力。市场上1斤猪肉要20元左右,鲜肉加工肉松还要经历脱水,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2.5斤肉出1斤松”。这样一来,1斤肉松的成本就得50元以上。相比之下,一些店家所谓的肉松面包,里面满满的“肉松”,却只要几块钱一个,这显然是不正常的。如果想购买真正的肉松面包,消费者还要仔细查看产品的配料成分,选择信誉度高的品牌企业,在合理的价格区间内进行选购。

猜你喜欢
牛肉丸豆粉肉松
试论速溶豆粉的几种加工工艺及技术
汕头牛肉丸
改性大豆磷脂对豆粉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复合酶酶解作用对豆粉溶解性的影响
肉松饼的秘密
限制性酶解对豆粉相关性质的影响
潮汕美食牛肉丸
肉松也有假的吗
肉松里的秘密
肉松不能当肉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