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思想在慢病防治管理模式中的运用

2016-03-23 14:40兰天野吕志国任吉祥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热病现代医学病防治

张 影,兰天野,吕志国,任吉祥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长春 130021)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慢病防治管理模式中的运用

张 影,兰天野,吕志国,任吉祥*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长春 130021)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重要的思想理论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慢病防治管理受到世界卫生工作的重视。中医“治未病”理论与其现代医学的慢病管理有趋于一致之处,在慢病防治管理体系中融入中医“治未病”理论思想和技术方法,从而实现“治未病”思想在慢病管理中的作用。

治未病;慢病;防治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疾病谱的变化,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转化为新形势下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也就是以疾病为中心的模式转向了以人类健康为中心的模式。这一模式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医学理论有趋于一致之处,尤其体现于中医“治未病”思想在慢病防治管理体系中的应用。自2007年在我国政府的倡导下,慢病防治成为医疗卫生行业的核心理念,推动慢性病防治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中之重,中医“治未病”思想与西方医学的健康管理思想互补互融,在慢病防治管理体系中融入中医“治未病”思想理论和技术方法,是新形势下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新模式[1]。

1 中医“治未病”思想的理解

“治未病”思想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在《素问·四气调神论》中记载:“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刺热篇》说:“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后代医家将其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在《难经·七十七难》中记载:“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中工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医圣张仲景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继承发展了这一理论,将“治未病”思想贯穿于《伤寒杂病论》始终,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第一》提到“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由此“治未病”是仲景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的重要原则之一。结合历代医家及现代医学对“治未病”的诠释,其基本内容包括有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三个主要方面。

未病先防:“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对上工治未病的记载,中医学对“未病”的认识,通常指的是身体没有任何不适的健康人,这里的“治未病”是治疗可能发生的疾病,也就是防病预先,平时注重培养正气,通过预防保健降低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即病早治:在《黄帝内经》中“上工救其萌芽”“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这里均指病早起或起病尚未发生但已经出现征兆时期,采取相应措施和方法做好预防;已病防变:即要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状态,采取预防治疗措施,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张仲景所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以及其《金匮要略》中:“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均为已病早治疗,防治传变之意[2]。

在现代医学实践中,中医学注重天人合一、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重要性,对疾病的预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的特色和精髓,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针对亚健康人群的早期防治,已病人群的早期治疗、择时而治、治未盛、治未传等方面意义重大[3]。“治未病”思想的基本原则为:1)注重情志调节;2)适应自然规律;3)饮食五味调理;4)注意身体锻炼。也就是“治未病”针对疾病的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分别进行干预管理[4]。

2 “治未病”思想在慢病防治管理体系中应用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研究表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21世纪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5]。慢病管理是指专业医务人员,为慢性疾病患者提供的预防、治疗与教育的管理,注重引导患者强化自我管理,改善生活习惯,促进健康,延缓慢病进展,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一般实行的预防保健分为三级预防,针对病因和致病因素的预防,包括增进健康和特殊防护两方面的一级预防;在疾病前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即二级预防;对已患某种疾病者及时治疗,预防并发症,防止恶化及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通过康复医疗,使其身心早日康复,最大限度地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的三级预防。而中医“治未病”思想能够有效的指导人们在预防保健中防患于未然。

3 结语

中医“治未病”理论不仅体现在现代医学慢病管理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慢病管理提供了有效支撑。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和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在人类的膳食、养生、治疗等方面发挥着主要作用,从根本上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变。现阶段,为促进我国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要,国家大力推进慢病防治管理体系,其预防控制的最终目标是减少人群早死和伤残,促进人群生命和生活质量,慢病管理模式注重医患之间的沟通,改变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提高患者自我症状的改善、注重治疗方案、调整生理和心理社会变化的能力[6]。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运用现代医学手段,完善慢病防治管理体系,更好地推动人们健康水平的提升。

[1]余皎莹,翁丽丽.结合“治未病”理念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初探[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5):137.

[2]张金玉,王志伟,杨曼茹,等.将中医“治未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探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4):560-562,592.

[3]常天瀛,陈静,王银萍,等.浅谈“治未病”的理论特色[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6):134-135.

[4]祁文辉.中医“治未病”理论在慢病防治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7(1):57.

[5]葛卫红,谢菡.慢病管理现状[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2,20(6):479-484.

[6]Barlow J.Wright C.SheasbyJ.et al.Self-management approaches for people with chronic condition sareview Patient Educ Couns,2002,48(2)177-187.

Zhiweibing metho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ZHANG Ying,LAN Tianye,LYU Zhiguo,REN Jixiang*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to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021,China)

Zhiweibing is an important theory in TCM which mainly include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early treatment since diagnosed and prevention of disease change.With the change of medicine mode and the increasing level of health care,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was valued.Zhiweibing theory becomeidentical with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in modern medicine,merging Zhiweibing theory and technique with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system together,and this will achieve Zhiweibing thought in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Zhiweibing;chronic disease;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10.13463/j.cnki.cczyy.2016.06.061

“重大新药创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药新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建设”(2012JX09303017-00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地专项基金:“互联网+”模式的中医药中风病防治管理科研服务平台建设(JDZX2015047)。

张 影(1982-),女,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脑病(神经内科)临床诊疗。

R211

A

2095-6258(2016)06-1274-02

辑:张海洋

2016-09-12)

*通信作者:任吉祥,男,副主任医师,电话-13604324381,电子信箱-renjx2003@163.com

猜你喜欢
热病现代医学病防治
笼养蛋鸡软腿病防治对策
禽病防治把握“宜”“忌”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夏季到 奶牛肢蹄病防治要跟上
鼠疫促进现代医学
浅析医学科技对眼健康系统发展的影响
论伤寒春变温病夏变热病
评方小平《赤脚医生与现代医学在中国》
趋向出人意料的进程:艾迪斯·华顿的《罗马热病》
中西医结合防治猪高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