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伤寒论》科研

2016-03-23 14:40金东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东明桂枝汤伤寒论

金东明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高教研究·

论《伤寒论》科研

金东明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金东明教授在中医经典《伤寒论》博、硕、本教学、临床与研究经验中,对如何做好《伤寒论》科研,在意义目的、选题领域、研究方法、成果评价、注意事项、择优先行6个方面首次从中医药高校教学角度,针对各专业、博硕本三级,系统探讨《伤寒论》科研内容与方法,目前国内外尚无同类研究报道。

《伤寒论》;中医科研方法;博硕本三级;名医经验;金东明

中医药大学是以中医药高校领域为主的教学、医疗、科研的综合基地。如果把中医药大学比作一架飞机,毫无疑问,科研当是飞机的翅膀。学生们在校时、毕业后,如能练就理想的自主创新能力,方能成为真正的天之骄子。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必定是以基于深厚、精湛的中医基础理论、临床经验的科研成果为动力。笔者积30余年《伤寒论》博、硕、本教学、临床与研究体会,对如何做好《伤寒论》科研,从内容和方法上作一试述,以期对培养高端人才,提高中医药科研效果有所裨益。

1 意义目的

1.1 意义 1)《伤寒论》是目前现存第一部中医药领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典;2)《伤寒论》理法方药是世界医药领域的常青树,随着科技的进步,其生命力不但不衰,反而愈加旺盛;3)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和灵魂;4)经方是中医治疗手段的精髓;5)六经辨治、药食同疗与现代医学治疗与预防结合、预防为主等思想异曲同工;6)仲景倡导和注重养生思想符合当代及将来中医学走向世界的理论,所以《伤寒论》科研极具现实和未来意义。

1.2 目的 1)从张仲景之路探索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2)从《伤寒论》之书探索中医药理论创新规律。3)辨证论治(经方辩证、中西医两法)规范化。4)经方新药研发。5)经方保健品研发。6)经典养生方法挖掘与创新。7)《伤寒论》教改(教材、教法等)创新。8)《伤寒论》学术源流梳理与发展探究。

2 选题领域

2.1 人才的研究 主要有伤寒医家研究,伤寒学派研究。人才应当看成科研领域制高点,人才是科研创新的前提与保障,人的研究应该放在重要位置。主要为三方面:1)张仲景的医圣之路;2)伤寒学派代表人物,如王叔和、成无己、尤在泾、柯韵伯等;3)近现代伤寒大家,如张锡纯、刘渡舟等,并由此探索中医人才成长规律。

2.2 书的研究 如:1)《伤寒论》的著作性质、成书条件、核心内容、条文编排、名词解析、疑难阐释等以能启迪当今为立足点。2)根据现存史料,张仲景一生著作不多,《伤寒杂病论》晚年问世,通过《伤寒论》探索什么是中医药传世之作,什么是中医药著作典范。3)不宜留有“存疑待考”内容。

2.3 病的研究 如:1)《伤寒论》的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病是不是六经病;2)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病是否立经、腑证;3)怎样理解、诊断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病。4)结胸病、藏结病等。

2.4 证的研究 大体分三类:一类为六病之内,病、证方归属完整,如太阳病太阳表实证麻黄汤证、太阳病太阳表虚证桂枝汤证等;二类为同类病(证)、如痞(病、证),脾胃虚寒热错杂升降失常,半夏泻心汤证、生姜泻心汤证、甘草泻心汤证、旋覆代赭汤证等;三类为独立证(病),如竹叶石膏汤证(气阴两虚胃气上逆证)等。重点在证的规范化。

2.5 法的研究 大体分四类:一类为一法一用,如太阳病太阳表虚证治疗用桂枝汤体现汗法;二类为一法多用,如太阳病日久邪微证轻身痒治疗用桂枝汤同样用其汗法;三类为法中之法,既有太阴里寒、又有太阳表虚,治疗同样用桂枝汤体现温里解表法。四类为法的内涵,如五泻心汤针对痞(脾胃病)而言泻心等。

2.6 方的研究 如:1)方的支撑点(核心功效的体现)。关键靠药对,药组。如桂枝汤的桂枝、白芍,麻黄汤的麻黄、桂枝,白虎汤的石膏、知母,治水方的茯苓、桂枝,补虚方的人参、甘草、大枣,寒痰喘方的五味子、细辛和干姜等。2)方的增效点。如桂枝汤的生姜和大枣,白虎汤的粳米,炙甘草汤的清酒等。3)方的灵活点。如理中丸治疗霍乱,脐上筑去白术加桂,吐多去白术加生姜,下多还用白术,渴欲得水加白术,腹满去白术等。4)中成新药研发。如小柴胡颗粒等。

2.7 药的研究 如:1)药性。如茯苓四逆汤茯苓益阴;桂枝汤桂枝与白芍伍用调和营卫,桂枝与生姜伍用解表,桂枝与甘草伍用温阳。2)药量。如附子,体质强宜用大者,体质弱宜用小者;又如旋覆代赭汤,旋复花用三两,代赭石用一两;另如炙甘草汤,炙甘草用四两,生地黄用一斤,大枣用三十枚。3)配伍。如五味子,小青龙汤用干姜与细辛治疗外寒内饮喘咳,小柴胡汤加减用干姜治少阳枢机不利咳,真武汤用干姜与细辛治肾阳虚水邪泛滥咳等。

2.8 配伍禁忌(十八反)研究 如小青龙汤条文“噎去麻黄加附子”等。此类内容历来有不能配伍和可以配伍两种观点,笔者在相关证治中使用配伍禁忌药对并未出现不良反应。药学博士、医学博士(中医临床基础、临床医学)、理学博士(物理化学)联手研究为理想。此类研究事关中医药事业发展,宜应该根据历代及当今的科研成果给出结论。

2.9 煎煮方法研究 如麻黄汤先煎麻黄去上沫,葛根汤先煎麻黄、葛根去上沫,桃花汤赤石脂一半入煎、一半研末冲服。不同的煎煮方法对药效产生不同的影响,本科生、硕士生适宜进行此类研究,以药学专业、医学专业、理学专业联手为宜。

2.10 溶媒研究 如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用甘澜水、炙甘草汤用清酒、枳实栀子豉汤用清浆水煮药。硕士生适宜此类研究。

2.11 护理研究 如:1)加强疗效。桂枝汤用后喝热稀粥,五苓散用后多饮暖水汗出愈。2)防伤正气。如诸亡血家不可服瓜蒂散,用麻子仁丸以知为度,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热入血室,勿犯胃气。3)药食同疗。如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十枣汤、桃花汤。4)饮食调理。如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5)物理措施。如五苓散服后喝热粥,勿发揭衣被。另如“辨阴阳易差后劳复脉证并治病”篇内容,为《伤寒论》病后康复调理专篇。

2.12 养生研究 重点在经典养生方法研究。如《伤寒论·序》,告诫“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实质是“不固根本,忘躯徇物”“不惜其命”。

2.13 时间医学研究 具备治疗与养生双重意义。如《伤寒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病“欲解时”,小柴胡汤证的发作有时与小柴胡汤临床使用,服药方法(时间)如干姜附子汤的顿服,茯苓四逆汤的二次服,小柴胡汤的三次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四次服,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的五次服,猪肤汤的六次服,苦酒汤的少少含咽服,桃核承气汤的餐前服,理中丸的日三四、夜二服。此外,桂枝汤治疗太阳病,有先刺风池和风府、却与桂枝汤之法,中医临床基础、针灸硕士联手研究为宜。

2.14 教材研究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材。属当务之急研究。

2.15 教法研究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法。教材与教法密不可分。系统中医药高等教育始于19世纪六十年代,第一部硕士用《伤寒论》教材出版于20世纪九十年代末,博士用教材目前尚未见到。从发展眼光看,博硕本三级教学势在必行;讲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讲课又要随机应变[1-3],这都属当务之急研究内容。

2.16 学生学习方法研究 这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必定受益终身。笔者认为,根据中医专业的特点,从本科生开始,就应该建立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

2.17 考试方法研究 主要2个方面,一是考试出题,二是考试手段。要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相配套[4]。

2.18 特定内容研究 如治疗阴阳易用烧裈散。与此同类的有《金匮要略》的“妇人食雀肉令子淫乱无耻”。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 属基础、基本方法。特别对于学生,是必须掌握的方法。

3.2 教学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学习小组等进行。可以校内教学活动与校外社会实践相结合。

3.3 临床 是应用与验证理论,创新新理论的基本途径。来源于临床的经验是最可靠的[5]。

3.4 实验 同样是应用与验证理论,创新新理论的基本途径。但应注意实验的结论与临床的实际相结合。本科生适宜参与。硕士博士根据自身情况(专业、研究方向、导师课题等)为主。

3.5 科研综合体 教师、学生、医生、图书馆、临床医院相结合,能提高研究质量和加快进度。

4 成果评价

4.1 专家结论 无论已经立项的、还是正在申请立项,或学生科研活动,专家结论是最重要的。尽管不一定百分之百正确,但毫无疑问,是最值得重视的。

4.2 论文级别 属于重要参考,但不是唯一判断标准。高级别期刊论文不一定是质量上乘,低级别期刊论文不一定质量就差。

4.3 成果作用 应作为成果评价的基本点。有无应用价值不可忽视。

5 注意事项

针对本科学生。选题上:一选自己立志一辈子要从事的工作内容。如高血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病、小儿哮喘、阴道炎等疑难病症。二选当前急需解决的临床问题。如除上述内容外,老年病、痛风、血小板减少等。三选自己熟悉的老中医的经验。四选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五选结合自己学习经历如何进行教改内容。六选实验内容。七选医德内容。八选养生保健内容。九选自家独门绝技内容。十选跟随老师进行“大创”内容等。在研究中,学术研究内容,一要注意与自己资质相适应。大一、大二阶段最好不选大四、大五阶段才能完成好的课题;二要注意与自己能力相适应。应用能力强的不要去选纯理论研究课题;三要注意与自己所能支配的时间相适应。在时间紧、相关活动多的前提下不要去选繁琐考证的内容;四要注意与自己兴趣相适应。勉强进行研究很难出理想的成果;五要注意与自己学习状况相适应。如同一学期伤寒、金匮、内科课程同时进行,不要去选温病内容;六要注意选聚焦内容为宜。利于短期内出成果。如大柴胡汤有无大黄,柴胡劫肝阴;七要注意与课程学习形成互补;八要注意团队合作;九要注意选题要反复推敲。不要头脑一热便确定;十要注意研究进行不下去时要及时终止,不要勉强维持、不了了之。

6 优先选题

以人才培养、教材教法、新药研发为适宜。

[1]金东明.《伤寒论》博硕本三级教学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1):191-193.

[2]金东明.论《伤寒论》备课[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2):410-412.

[3]金东明.论《伤寒论》授课[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3):631-633.

[4]金东明.论《伤寒论》考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4):847-849,852.

[5]金东明.论《伤寒论》临床[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5):1057-1059.

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 in regards to scientific research

JIN Dongming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17,China)

In the research,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educ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lassic 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professor Jin thoroughly discusse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pproach in 6 aspects including the research purposes,research field selection,research methods,research results evaluation,common mistakes and prioritising methods.Professor Jin also discusses how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pproach can be applied more efficiently by improving higher educational system,Bachelor,Master and PH.D Programs of study.

Treatiseonexogenousfebriledisease;Chinese medicine scientific research;Bachelar,Master & PH.D programs of study;clinical experience;JIN Dongming

10.13463/j.cnki.cczyy.2016.06.062

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技术创新课题(WL201308)。

金东明(1956-),男,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伤寒论教学、临床与研究。

R222.2

A

2095-6258(2016)06-1276-03

2016-10-21)

猜你喜欢
东明桂枝汤伤寒论
General principle of high-quality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ing on the essence,while pursuing innovations”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裘东明
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桂枝汤中6种成分
谢东明
再谈高考物理规范答题问题お
从脾胃论桂枝汤的解肌思想
从桂枝汤论经方活用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