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类药在哮病中的运用

2016-03-23 17:15秦东张德新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年24期
关键词:治疗哮喘

秦东,张德新

(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虫类药在哮病中的运用

秦东,张德新

(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摘要]虫类药多具有破积消癥、活血祛瘀、搜风通络等作用,临床应用范围广泛。综述全蝎,僵蚕,蜈蚣,地龙等在哮喘防治方面疗效独特。

[关键词]虫类药;哮喘;治疗

西医学认为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本病在中医学科属于“哮病”、“哮喘”、“伏饮”等,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2]。有关的记载最早见于《素问·阴阳别论》:阴争于內,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丹溪心法》中:哮喘必用薄滋味,专主于痰。虞抟《医学正传》将哮和喘进行了区分,指出: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其发病机制论述的较为全面的是《证治汇补·哮病》:“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雍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可以看出本病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使痰饮内生,伏藏于肺,即“伏痰”,这是哮病的夙根,是本;其标在于外邪侵袭、情志刺激、体虚劳倦等。众医家根据自己的临证经验,认为“痰、风、瘀”贯穿哮喘发病始终[3]。李红[4]在以虫类药为主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中发现,在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中,加用虫类药的治疗组和不用虫类药的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有明显区别。在哮喘的临床治疗当中,在精确辩证的基础上,加用适当的虫类药,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下面就虫类药在本病防治中的运用探讨如下。

1全蝎

全蝎性辛、平,有毒,归肝经,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增加,并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5],从而发病。“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侵袭人体,夹带过敏物质,易使肺气失宣,另“风性主动”、“风性善行而数变”,使气道挛急,导致哮病的发生。全蝎因其可息风镇痉,通络搜剔,在哮病的治疗过程中,若适当的运用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临床药理研究表明蝎毒或全蝎中的某种成分对免疫功能,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6],减轻与支气管哮喘相关的变态反应过程,因而能缓解或改善支气管哮喘的症状。王烈教授[7]在哮喘的临床过程中,通过对比发现在辩证处方中加用全蝎等药,对于哮喘发作期的小儿疗效显著。张梅馨用温肺平喘汤(炙麻黄、甘草各 5g,全蝎、细辛、干姜各 3g,地龙12g,半夏、蝉蜕、炒莱菔子各 10g)灌肠治疗小儿寒性哮喘效果显著[8]。

2僵蚕

《本草思辨录》记载:僵蚕劫痰湿而散肝风。因其性咸辛,入肝、肺二经,故对惊风、癫痫而挟痰热者尤为适宜 。蔡氏认为僵蚕可在祛风的同时针对哮病发作中“喉中痰鸣”的症状,发挥化痰散结的功用[9]。根据其性味,性咸可降,性辛可升,升可入肺,宣降肺气,疏风涤痰,止咳平喘,降可入肝,平肝熄风,化痰散结。故僵蚕常与其他药物合用以增强疗效,且对于过敏性哮喘效果尤佳。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僵蚕的有效成分可降低血清IL-4的含量,抑制TH2活性,同时提高IFN-γ水平,增强TH1活性,以恢复TH1/TH2的平衡[10]。另外研究表明僵蚕的抗凝成分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僵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重要机制[11]。临床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僵蚕所含的蛋白质可刺激肾上腺皮质,使其分泌增加,从而起到消炎、抗过敏的作用;其用于合成类皮质激素,其化痰平喘作用很大可能与其类激素样作用有关[12]。现西医治疗哮喘,也主要是用激素以达到其治疗目的。宋氏自拟蝉蜕定肺汤( 蝉衣、地龙、白僵蚕、射干、麻黄、甘草、细辛、川贝)效果显著。宋绮云[13]等在临床过程中,将万托林气雾剂与僵蚕及其它中药配伍应用;丁立峰[14]将布地奈德气雾剂与自拟柴龙止嗽方配合使用,结果显示治疗效果优于西医治疗。

3蜈蚣

蜈蚣性辛温,有毒,归肝经,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中西汇通名医张锡纯言:蜈蚣走窜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蜈蚣力猛性燥,善走窜通达,能通达内外,搜风力强,对于支气管哮喘的病因之一风邪能起到非常好的祛除效果。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蜈蚣有抗炎作用,以低剂量组的抗炎作用显著;同时还有升高脾脏指数的趋势,以高剂量为显著[15]。这些对于支气管哮喘的免疫调节和慢性炎症都有一定的作用。另外,临床过程中常将蜈蚣和全蝎配伍运用,全蝎-蜈蚣药对对哮喘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6]。贺建华在其研究中发现用蜈蚣等的治疗组效果比不用虫类药的对照组的效果好,总有效率达到76%[17]。

4地龙

支气管哮喘的另一发病机制是瘀,即瘀血。地龙性善走窜,通行经络,对于气滞血瘀作用较好。其性寒降泄,长于清肺平喘,常用于肺热哮喘[18]。地龙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地龙汤水煎液对气道变态反应性炎症有抗变态反应的作用,对组胺所致过敏性哮喘有阻抗作用[19],且还发现其成分可能对抑制哮喘气道重构产生作用[20]。易俊忠[21]在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证过程中,加用地龙等祛风药,有效率为93.75%;周茵等[22]以自拟方(全蝎、僵蚕、蝉蜕、广地龙、南沙参、百部、五味子)为主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有效率为91.9%。根据其性味特点,地龙和僵蚕相比较蜈蚣和全蝎而言在化痰平喘方面作用更胜一筹。因地龙入肝经,肝主风,故姚氏认为地龙可平内风,为虫药能搜经通络,通达气机,逐散痰火[23]。宋氏认为地龙能祛络中之风痰,与其他诸药合用,使得痰饮消除,咳喘自平[24]。另外,王烈教授认为地龙与僵蚕是小儿哮喘发作期时必选药物[25],临床上多与僵蚕、全蝎等配伍应用,以祛风通络祛顽痰。在药理方面,地龙所含的琥珀酸、次黄嘌呤、有机酸等有效成分,可抑制慢性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中α-SMA及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26],即能一定程度上抑制气道重构。

在中医临床过程中,还有一些其它虫类药,如蝉蜕、蛤蚧等,对于哮喘的治疗也有一定效果。但虫类药多为异体蛋白,临床上对于过敏性哮喘,特别是过敏原为异体蛋白的患者,在运用虫类药时应十分慎重。另外,一些虫类药如蜈蚣等有毒,对于体质虚弱患者等不能耐受毒性药的攻伐作用的患者,也应注意其剂量的把握。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3):132.

[2]吴勉华,王新月.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83.

[3]邵明坤.虫类中药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J].中医文献杂志,2013(3):55

[4]李红.虫类药为主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2例[J].江苏中医药,2005,26(11):19.

[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3):132~138.

[6]吴英良,刘崇铭,陈兰兰. 全蝎与蝎身煎剂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时珍国药研究,1995,6(2):13~14.

[7]许晓莉.王烈教授治疗哮喘之经验[J].中医儿科杂志,2009,5( 2) : 13~14.

[8]张梅馨.温肺平喘汤灌肠治疗小儿寒性哮喘 32 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8,17( 5) : 28.

[9]蔡小静,曾建辛.僵蚕治疗哮喘的机理探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9) :1445~1446.

[10]黄泽青,蔡小静,曾建辛.僵蚕对哮喘豚鼠血清IL-4和IFN-γ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2,4(15) :31.

[11]凌卫国.凌福如老中医应用虫类药治疗小儿咳喘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3,35(6):14~15.

[12]张洁,崔应珉.僵蚕治疗支气管哮喘[J].中医杂志,2009,50(08) : 724.

[13]宋琦云,梁晓鹰,李黔云.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支气管哮喘[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5):633.

[14]丁立峰.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支气管哮喘56 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9,28(2):113.

[15]毛小平.蜈蚣的部分药理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22(3):3.

[16]邵明坤.虫类中药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J].中医文献杂志,2013 (3):56.

[17]贺建华.运用虫类药辨证治疗发作期支气管哮喘68例[J].湖南中医学杂志,1998,14(4):27.

[18]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10.

[19]李祥华,张德新,王文英,等.地龙汤对豚鼠气道变态反应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8):1032~1034.

[20]王莉,刘毅,王芬,等.地龙对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 α- SMA 及纤维蛋白的抑制作用[J].中医病理生理学杂志,2009,25(10):1964~1968.

[21]易俊忠.辨证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32例[J].江西中医药,2000,31(l):21.

[22]周茵,袁雄芳.中药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62例[J].辽宁中医,1999,26(9):402.

[23]姚莉,程娜娜.从治风论地龙治疗支气管哮喘[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3):195,216.

[24]宋清梅.祛风止嗽散配合西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6例[J].陕西中医,2010,31(8):946~947.

[25]李香玉,王永吉,王烈.王烈教授善用动物药治疗小儿哮喘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5(3):204~205.

[26]桂洁,汪永忠,韩燕全.单味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3(6):72~74.

[编辑]刘阳

[收稿日期]2016-04-27

[基金项目]荆州市医疗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11Z1802 )。

[作者简介]秦东(1992-),男,主要从事中医学学习;通信作者:张德新,1325738089@qq.com。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16)24-0086-03

[引著格式]秦东, 张德新. 虫类药在哮病中的运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3(24):86~88.

猜你喜欢
治疗哮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哮喘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7例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