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芦笋品种井冈701

2016-03-27 09:14王亚琴谭亮萍陈春梅周其秀
蔬菜 2016年1期
关键词:麻阳芦笋苗床

王亚琴,滕 彬,谭亮萍,陈春梅,周其秀

(1.麻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南 麻阳 419400;2.麻阳县政府蔬菜办,湖南 麻阳 419400;3.湖南省蔬菜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8;4.麻阳县农民素质教育办,湖南 麻阳 419400)

井冈701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生物工程中心选育出的无性系杂交F1代芦笋新品种。2012年2月,从湖南省蔬菜研究所引进井冈701种苗,分别在麻阳县骆子村国家设施蔬菜标准园和洲上国家设施蔬菜标准园示范栽培0.4 hm2和0.33 hm2。2013年分别产笋5 314.8 kg和3 302 kg,667 m2单产为885.8 kg和825.5 kg,实现产值63 777.6元和39 624元;2014年667 m2分别产笋7 534.2 kg和4 972.8 kg,667 m2单产为1 255.7 kg和1 243.2 kg,实现产值90 410.4元和59 673.6元;到2015年6月底,667 m2分别产笋6 753 kg和4 394.4 kg,实现产值81 036元和52 732.8元。通过几年在麻阳引种设施栽培示范证明:井冈701性状稳定,适应性广,抗性较强,丰产,经济效益可观。

1 品种特征特性

井冈701嫩茎粗细中等,笋头较紧,呈圆筒形,笋头较尖,鳞片稍大,多汁、微甜、质地细嫩,纤维含量少,耐贮运,商品性佳。

1.1 生育期长

长江以南露地栽培成株3月中旬露笋,3月底齐笋,11月底至12月初休眠;幼株期(从出苗到成株)180 d左右,生长期(从当年春季气温回升后嫩茎开始抽出至秋末冬初地上茎叶枯萎为止)270 d左右,采收期240~260 d。

1.2 综合性状好

早熟,休眠期短,植株高大、直立,平均株高约为210 cm,雌、雄比例约4︰6;笋头鳞片紧密,不易开散,平均第一分枝高度约52 cm;嫩茎粗细中等,大小整齐,平均茎粗约1.5 cm;适宜保护地栽培。

1.3 品质优良

嫩茎粗细中等,笋头较紧,呈圆筒形,笋头较尖,鳞片稍大,多汁、微甜、质地细嫩,纤维含量少。作白笋种植,笋茎通体洁白,作绿笋种植,笋茎浓绿,是白、绿芦笋兼用品种。

1.4 抗性较强

在江西省多点区试,中抗芦笋茎枯病、褐斑病、根腐病。2012-2015年,在麻阳骆子村国家设施蔬菜标准园和洲上国家设施蔬菜标准园示范栽培,在长期阴雨的情况下,灰霉病、炭疽病、茎枯病、褐斑病、根腐病不发生。同时做肥效试验,在大肥大水条件下,产量高。说明耐肥水能力较强。示范栽培结果表明:较抗茎枯病、褐斑病、根腐病等多种病害,耐肥水,抗逆性较强。

1.5 高产稳产

江西省多点区试,成年露地笋田667 m2年产量600~1 200 kg,设施栽培667 m2年产量1 200~2 000 kg;在湖南省麻阳县示范种植,2013年平均667 m2产量861.68 kg,2014年667 m2平均产量1 250.7 kg。

2 大棚高效栽培技术

2.1 园地选择

选择生态环境好、自然条件优的沙壤土地块建棚,符合无公害产地环境条件,前茬不能是百合科作物,如葱、蒜、黄花菜、百合等;要求远离污染源、无污染,排灌方便,水质优;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壤要求土层深厚、疏松肥沃、透气性好、地下水位低、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强。

2.2 播种育苗

2.2.1 配制育苗基质

播种前5~7 d,选用优质草炭(椰糠)、珍珠岩、细沙作基质,比例为3︰1︰1,每立方米加1.5~2 kg硫酸钾三元复合肥,调配均匀。如果基质取料不方便,可配制营养土代替,选用3年内未种植过百合科作物并经烤晒的优质沙壤菜园土、腐熟的猪粪渣、草木灰作基料,比例为3︰1︰1,并加适量的硫酸钾复合肥。配好基质或营养土后,选用多菌灵或代森铵消毒,可防止灰霉病、炭疽病等[1]。

2.2.2 整理苗床

早春育苗播种前,采取穴盘育苗的,根据育苗穴盘规格整理好苗床,一般苗床规格为长15 m、宽1.2 m、高0.2~0.3 m。采取苗床育苗,铺设好电热线,选用优质菜园土、腐熟的猪粪渣、炭化谷壳或腐熟草木灰作播种苗床和分苗床的床土,比例分别为1︰1︰1和2︰1︰1,并用杀菌剂消毒;如是老苗床,需用客土改良土壤。无论何种育苗方式,均需在苗床上加盖中小拱棚保温。

2.2.3 浸种催芽

浸种前选用清水洗净的健壮种子,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浸种12 h消毒;再用30~40 ℃的温水浸种48 h,每10 h换水1次;浸种期间反复搓洗种子,去除种子表面黏液,打破种子休眠;然后将浸好的种子放在27 ℃恒温箱中催芽,催芽过程中每天翻动1~2次,使受热均匀透气,待种子20%露白即可播种。

2.2.4 播种育苗

一般于2月中下旬或8月中下旬选择晴天播种,如大棚保温条件好,播种可提前到1月下旬至2月上旬。采取穴盘育苗,播种前将已装入塑料穴盘的育苗营养基质用喷壶浇透水,开1 cm深的播种穴,2~3 h后将已发芽的种子播种至50孔或72孔的塑料穴盘中,并覆盖1层1 cm的育苗营养基质,用喷壶浇透水,再覆盖塑料薄膜,到出苗期间保持土壤湿润,温度保持在20~30 ℃,加速出苗。采取苗床育苗,播前苗床浇足底水,稀播匀播,盖好地膜,播种后保持床土湿润,床土不现白不浇水,促进芦笋幼苗出土。

2.2.5 苗期管理

幼苗部分出土时,及时揭除覆盖在苗床上的塑料薄膜。幼苗期一般为60~80 d,苗期管理主要是温湿度和肥水管理。冬季育苗在塑料大棚中进行,整个苗期采用多层覆盖防寒防冻,保持较高温度,合适的湿度,保证出苗整齐。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 ℃,夜间不低于12~13 ℃;当温度高于30 ℃应及时揭除裙膜,加大通风量,温度低于15 ℃及时盖膜。播种到出苗期间,保持穴盘表面土壤不干燥,如果苗床湿度过大,易发生幼苗徒长和病害。夏秋育苗一般采用大棚或露地小拱棚网膜覆盖育苗的方式,在苗床四周设置水坑降温保湿,达到“防高温、防干旱、防暴雨和防虫害”之目的。齐苗后要及时间苗和除草,整个幼苗期由于育苗穴盘基质的养分充足,一般不施肥。如果小苗变黄或长势差,可用2%的尿素或3%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喷施,每10 d喷1次,共2~3次。当苗高40~50 cm时,可移苗定植。同时注意加强病虫害防治[2]。

2.3 移苗定植

2.3.1 整地施肥盖膜

定植前抓住晴天土干时扣好大棚膜。移栽前半个月每667 m2施生石灰100~150 kg深翻入土清毒,移栽前5~7 d,于定植沟内每667 m2填埋一层绿肥、食用菌渣或其他农作物秸秆等,再施腐熟农家肥3 000~4 000 kg或相当的商品有机肥,撒施三元复合肥50~100 kg作基肥,再整土做深沟高畦。对于6 m×30 m规格的大棚,一般畦面宽1.3 m,畦高0.3 m,畦面间距0.7 m,作双行定植;或畦面宽0.9 m,畦高0.3 m,畦面间距0.8 m,作单行定植;并连沟带畦紧贴表土盖好银灰色地膜,起到保温保湿防杂草的作用[3]。

2.3.2 移苗定植

大棚春栽一般于3月中旬至4月上旬抓住晴天下午选择健壮苗定植,秋播苗于翌年2-3月定植。双行定植的株距25~30 cm,行距80 cm,定植深度5 cm,有利于保证产量;单行定植可一穴双株,株距25~30 cm,定植深度5 cm,有利于通风透气。移栽后及时浇上压蔸水促进缓苗,并加盖小拱棚,保证成活。定植后1个月查苗补苗,萌发新茎说明成活;发现病弱苗、死苗应及时补栽,补苗前要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2.4 棚内管理

2.4.1 温湿度管理

早春采用大棚栽培,主要起到避雨保温的作用,根据天气和生长情况及时揭膜盖膜,控制温湿度,棚内温度白天保持25~30 ℃,夜间保持15 ℃左右,定植后1周内不放风,随后根据天气情况逐渐加大通风量。当棚内气温达32 ℃以上,打开大棚两端,掀裙膜通风降温;遇低温天气,应闭棚保温。土壤湿度保持在60%左右,幼龄期湿度稍低,采笋期稍高。

2.4.2 肥水管理

2.4.2.1 水分管理。井冈701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和不同季节,对于水分的需求有很大的差别。成活后要及时浇水,少量多次,以滴灌为宜,如浇水过量容易烂根。芦笋幼苗一般在3-4月份定植,南方多雨,定植于棚内的3~5个月内,务必开沟排水,防止受涝。夏季高温季节,加大灌溉量,适时灌溉,以喷灌为宜,保持田间土壤湿润,减少高温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于定植1年以上的芦笋成株,在高温季节可适当采用漫灌的方式进行灌溉[4]。

2.4.2.2 施肥管理。一是施好催芽肥:芦笋幼苗定植缓苗后进入正常生长发育的1个月内,以5%复合肥水溶液或稀薄粪肥为主,施在根部四周,浇透为止;也可每667 m2施尿素30 kg,顺垄开沟施入沟内,覆土耙平。二是施好复壮肥:在芦笋采收结束后施用,每667 m2施三元复合肥20~30 kg,以补充采笋后的营养消耗。三是施好秋发肥:于秋季8月份667 m2施用三元复合肥为主,配施尿素,667 m2施三元复合肥30 kg、尿素10 kg。每次追肥后必须及时浇水,以免养分流失或烧伤根系和植株。

2.4.3 中耕整枝

2.4.3.1 中耕除草松土,增加土壤透气性。芦笋草害是制约芦笋产量提高的一个重要问题。现行的除草方法主要是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人工除草工量大,劳动力成本高,生产效益低;化学除草可有效杀除笋田的大部分杂草,方法简单,大大降低成本,但对芦笋生长发育不利,容易造成土壤化学污染,芦笋品质降低。解决上述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冬季芦笋老枯茎割除后,将稻草密集覆盖在芦笋种植畦面,在3~4个月内防大田杂草滋生,可至次年3、4月份芦笋采收季节;二是移栽时利用银灰色地膜覆盖畦面,也可防大田杂草滋生。培土标准为芦笋根盘距地表培土厚10~15 cm,切忌伤根。

2.4.3.2 整枝疏枝换茎。定植当年,当芦笋长到0.8~1 m时要及时打顶,防徒长、分枝;长至1.5 m时,在定植行两边立架拉绳防倒伏;到8月中旬在离畦面10~20 cm处割去芦笋老的母茎,再在两边开浅沟,每667 m2施复合肥100 kg,促使抽发新茎,留取3~4根粗壮茎作新的母茎,其余的拔掉。

2.4.4 采收

定植第1年不采笋。第2年后的每年2月下旬-3月上旬开始采笋,并滴灌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土壤湿度70%左右。实行留母茎采收,在4月上旬和8月中旬采收嫩茎时培养几根粗壮茎作母茎,保证抽生枝叶进行光合作用,促进其他鳞芽的多发嫩茎,抽生嫩茎后,每20~30 d施1次清淡粪水,提高产量。采收技术为“两次养茎、三期采收”,即“冬春季留母茎前的第1期采收-留养好春季母茎-夏季蓄留母茎期间的第2期采收-养好秋发母茎-秋季蓄养母茎期间的第3期采收”。留母茎原则是1~2年生芦笋每丛留3~4支,3~5年生留4~5支,6年生以上留6~7支,留养春母茎稍少,留养秋母茎稍多。在每次母茎留养结束后及时去除母茎50 cm以下部位的侧枝、第2拟叶和细弱枝,避免养分流失。

2.4.5 病虫害防治

采笋期间注意用药的安全间隔期。

2.4.5.1 病害防治。主要病害有茎枯病、褐斑病、根腐病等。

茎枯病:(1)做好清园,减少病原菌数量。(2)及时开沟排水,防止渍水;避雨留母茎,减少侵染机会。(3)配方施肥,增施钾肥,培育健壮秧苗,增强植株抗病能力。(4)采用地膜覆盖阻断病菌侵染途径。(5)留母茎前3 d,多菌灵500倍液喷洒进行土壤消毒。(6)选用86.2%氧化亚铜1 500倍液,75%百菌清600~800倍液,或25%丙环唑3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轮换使用。

褐斑病:该病主要危害芦笋的茎、枝和拟叶,但以小枝和拟叶为主。严重时可以造成植株生长不良,降低产量。(1)及时清园。(2)用75%百菌清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600倍液喷雾防治,一般10 d左右喷1次,发病盛期7 d左右喷1次。

根腐病:(1)选择排水良好地块,及时开沟排水。(2)及时清除病残株,带出田外集中烧毁。(3)中心病株出现后及时喷洒72%霜脲锰锌(克抗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或72%克霜氰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

2.4.5.2 虫害防治。主要虫害有蛴螬、棉铃虫、十四点负泥虫、蓟马、地下害虫等。

蛴螬:(1)物理防治。利用黑光灯和糖醋盆诱杀,性诱剂进行诱杀,在傍晚人工捕捉;在幼虫危害盛期,结合灌溉让笋田内短时间积水灭杀。(2)化学防治。定植前,结合开沟667 m2撒施3%辛硫磷颗粒剂4~5 kg,定植后结合培垄667 m2施3%辛硫磷颗粒2 kg或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3 000倍液灌根,防治幼虫十分有效。在成虫危害盛期,667 m2可用20%三唑磷乳油200~250 mL、50%辛硫磷乳剂1 000倍液喷洒。

棉铃虫:(1)田间百株卵量达到20~30粒时掌握在半数卵开始变黑时开始喷洒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21%灭杀毙乳油1 000倍液。(2)3龄前喷洒克拉杀乳油1 000~2 000倍液、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1 500~2 000倍液、20%喹硫磷乳油等等。注意轮换用药,提高防治效果。

十四点负泥虫:(1)物理防治。清笋园除虫,冬前和翌春及时清除笋田枯枝落叶,拔除枯茎集中烧毁,消灭越冬成虫。(2)化学防治:喷洒50%抗蚜威超微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90%敌百虫1 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500倍液。

蓟马:(1)物理防治:春季清除笋田周围杂草,消灭越冬寄主上的虫源;气候干旱时,采用浇跑马水的方法灌溉;使用防虫网或遮阳网减少受害;利用银灰膜覆盖和蓝板诱杀。(2)化学防治:抓住花期采用0.3%印楝素乳油800~1 200倍液、0.38%黄参碱可溶性液剂1 000~1 500倍液、或0.1%阿维苏100亿/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进行药剂防治。

地下害虫:采用4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淋施畦面。

猜你喜欢
麻阳芦笋苗床
绿芦笋结出“绿笋情”
欧洲“芦笋季”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麻阳:相聚工作坊研修共提升
麻阳:诵读中华经典 传承中华文化
春番茄地膜覆盖早熟栽培育苗技术
“5W模式”理念下麻阳花灯保护发展现状分析
无公害芦笋栽培技术
几种育苗装备的研究
西班牙芦笋替代南美芦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