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托管的探讨与研究

2016-03-27 21:39
河南农业 2016年12期
关键词:种粮劳动力标准化

土地托管的探讨与研究

周口市川汇区农经站 夏德鸿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农业兼业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的问题日益突出。在这种形势下,土地托管应运而生。

一、土地托管的概念

目前,社会上对土地托管的定义很多,在笔者看来,所谓土地托管,就是在坚持农民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和农民受益主体不变及加入自愿、退出自由的原则下,农户只是把土地的管理权委托给合作社或者种粮大户进行管理,合作社或者种粮大户收取一定管理费用的土地流转新模式。

二、土地托管的作用

土地托管是农村新形势下积极探索土地经营的一种新模式,是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益尝试,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的需求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一)有利于解决谁来种地的难题

土地托管能以各种形式为群众提供个性化服务,顺应了农民的实际需要,创新了农业经营方式, 有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缺乏、广大农户需要多样化服务的困境。

(二)实现了部分土地标准化生产,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

土地托管后,以标准化方式对农产品生产过程进行统一管理,分散零星的土地得到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服务,改变了过去农户分散种植导致的品种不统一、田间管理水平差异大的状况,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或办起来不划算的事,从而实现生产流程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化,有利于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增强了农业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土地标准化生产,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

(三)解决了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农民增收

外出务工农民土地托管后,使这些农民完全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安心外出务工、经商或就地转移从事二、三产业,促进了专业化分工。同时,这些农民又能得到土地收益,实现了打工收入和土地收入“双丰收”,使他们“离乡不丢地,不种有收益”。这种新的生产经营模式解决了农民外出务工与家庭承包经营土地的矛盾,既保护了农民土地承包权利,又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四)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土地经营效益

土地托管后,农户土地被集中起来统一经营,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土地设施利用率,降低机械使用、水电设施投入和劳动力用工等生产成本,有利于减少农业生产资料供销环节,降低农资购买成本,大大提高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效益。

三、土地托管遇到的问题

(一)农民需求层次不同与统一经营管理的矛盾

部分农户愿意“全托”,部分农民因为家里还有劳动力,选择“半托”方式,部分农户因为认识局限不愿意托管。这种状况造成“托管”的土地难以形成成方连片经营,不利于统一管理。

(二)土地托管的风险较大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一旦出现天灾人祸,经营风险陡增。并且很多托管组织为了争取农户,先管理后收费,而部分农户存在诚信危机,托管费用很难收取。

(三)融资难、贷款难

融资难、贷款难是影响“土地托管”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托管组织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流动资金,由于缺少抵押物很难从金融机构得到贷款。特别是刚刚起步发展的托管组织,遇到的资金问题更多。

四、土地托管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允许多种形式长期并存

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职能,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等媒介大力宣传,让更多的老百姓认识到参加合作社的好处。同时,应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强迫农民托管土地,更不能急于达到土地入股合作的高级发展阶段,应在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的前提下,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土地流转原则,以及“合作社进退自由”的要求,针对不同经济条件和发展水平,让农民自己选择土地托管模式,并且允许土地以“半托”“全托”“承租”“入股”等各种托管形式长期并存。

(二)托管合作社、种粮大户与农民应建立利益密切联系的分配机制

现阶段土地托管合作社以农民对机械化和农资供应的共同需求为出发点,为农民提供各种生产服务,既是一个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服务型组织,又是一个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组织,它与农民的关系是一种平等互惠、相互依托的关系。按照合作社的原则,合作社产生的利润应该大部分返还给农户,让农户感到这是自己的组织,才能保证合作社的持续发展。

(三)大力宣传农业保险,发挥农业保险减灾作用

引导合作社将“托管”的土地全部加入农业保险,以减少和弥补天灾人祸给合作社和农户带来的损失。

(四)“土地托管”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社会与政府的参与和支持

土地托管适应农村人多地少、青壮劳动力匮乏的农情,也尊重了部分农民的土地情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成功尝试,但若想对农业现代化发展起到更好的助推,还需要在农业补贴、人员培训等方面,获得社会资本和政府的支持。各级财政可以在资金中预算一定比例,支持土地托管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的发展,金融部门要积极创新金融产品,给予信贷支持,提供各种低息贷款,帮助解决合作社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应结合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的需求安排相应的课程。

猜你喜欢
种粮劳动力标准化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标准化简述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画画就如种粮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