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作品《雨中罗城》的仫佬族母性文化特征演绎*

2016-03-28 10:08侯忆皓尧倩亦
歌海 2016年1期
关键词:仫佬族钢琴演奏

●侯忆皓 尧倩亦



钢琴作品《雨中罗城》的仫佬族母性文化特征演绎*

●侯忆皓尧倩亦

*本文系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钢琴作品中广西民族文化特性研究”(项目编号:KY2015LX232)和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专项课题“地方艺术院校钢琴艺术硕士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JGY201305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母性特征是仫佬族显著的民族特征之一。《雨中罗城》是由仫佬族民歌素材为基础音调创作而成的钢琴作品,拟从钢琴作品的乐曲结构、旋律线条走向、织体层次上进行演奏分析,论述仫佬族母性文化特征在钢琴演奏中的诠释。

[关键词]仫佬族;母性文化;《雨中罗城》;钢琴演奏

仫佬族主要集中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在地理位置分布和人口数量上都相对较少,而体现仫佬族特征的钢琴作品更是屈指可数。笔者选取邱玉兰作品集《走在山水间——广西民歌风格钢琴曲》中的《雨中罗城》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仫佬族民族文化的文献资料,通过对曲作者及罗城仫佬族当地人的访谈,进一步了解和梳理仫佬族音乐文化特征。通过作品的乐谱分析、演奏技术研究,以准确演绎钢琴作品《雨中罗城》的仫佬族母性文化特征。

一、罗城地貌特征与仫佬族母性文化体现

罗城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位于广西北部,河池市东部,云贵高原苗岭山脉九万大山南麓,宋太祖开宝五年(972)置罗城县,传说因四周群峰环绕,罗列如城而得名。罗城地处桂北九万大山中心南麓,主要河流有武阳江、东小江两条。这里气候宜人,冬暖夏凉,喀斯特地貌显著,浓郁的民族风情与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物丰融为一体。

仫佬族是广西的土著民族。自称“冷”或“谨”,他称“布谨”等,即为母亲的意思。仫佬族源于古代南方的百越族群,由古代的“僚人”发展演变而来,学术界一般认为,仫佬族是从僚、伶中分化出来形成的。宋以前被包括在僚的泛称之中,明清时期,被称为伶、姆佬,中华民国时期又称母老。仫佬族使用仫佬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多数人通汉语和壮语。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①《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西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西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5年版,第961页。。仫佬族的民族图腾为锦鸡,在仫佬族聚居的山区,锦鸡是常见的鸟类,锦鸡形象健美,威武雄壮。仫佬族以锦鸡为吉祥之鸟,象征富贵、高贵,在妇女头饰和服饰纹样中常有锦鸡的形象。人们把它当做勤劳勇敢、奋发向上、追求光明、创造幸福的象征。仫佬族没有统一的宗教,起初由先民的自然崇拜发展到信仰多神,仫佬族每年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依饭节”,目的是向祖先还愿,祈保人畜平安、五谷丰收。

在仫佬族聚居地罗城,路上随处可见带有仫佬族母性文化特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例如:乡间下地劳作之事,除非女人愿意主动分担,不然全都由男人负担,女人起指挥作用。在罗城有条名叫“女人河”的河流,此外,还有自然奇观“睡美人”石山,母亲河武阳江,江河之上搭建的桥梁分女桥和男桥,女桥在上游,男桥在下游。仫佬族人居住的传统房屋的门槛是有阴阳之分的,人们日常饮用的泉水也分公泉和母泉。由此看来,仫佬族对女性非常地崇敬,女性的社会地位极高。

二、母性地貌特征在作品中的展现

作品《雨中罗城》选取雨中场景来表现母性的温婉可人,在曲式结构上采用回旋曲式结构,共由三个主部和两个插部构成。第一插部表情术语为Comme le vent(微风轻拂地),音量为mf,本段在织体上可分为四层,采用B徵调式,和声色彩绮丽秀美。

谱例1

高声部旋律将主题动机加以发展创作而来,使用八度叠置的主旋律增强听觉的空间感,犹如描绘罗城山清水美的自然风光,与罗城仫佬族著名风景——“睡美人”外观有着一定的对应性。“睡美人”山高约100米,长400米,民间相传一位美丽仙女下凡来到罗城县四把镇一带,看到这里山光水色十分秀美,百姓安居乐业,人民勤劳善良,便决意留在这里与百姓一起耕田种地,正是仙女落脚此地,这地方才风调雨顺,人民幸福安康。在演奏高声部八度叠置的旋律时除了手指指尖的力量以外还要靠手腕横向地移动将力量送至下一八度音程,使得旋律线条清晰连贯,宛如睡美人安详地躺在山岗上,一头清逸的长发垂落在山岗上,迎着微风飘扬。中声部由三连音、六连音、七连音等音型构成的装饰性加花,勾勒着美人长长的眼睫毛、高耸的鼻梁、美丽的小嘴及下巴和左肩轮廓、饱满高耸的胸部突出成熟女性的美,各音型的节奏转换需衔接流畅均匀。低声部固定低音一直持续,像睡美人与整个山岗融为一体,安静的嵌入这片土地之中的大地之母,保佑这一方安康。同时左手加入了三连音双音伴奏旋律,填补音乐空白,音响效果更加连绵低柔,但三连音需注意两音触键整齐均衡,运用连音踏板对四层织体构建的和声进行精确切换,踏板在每小节新和声出来之前的一瞬间放掉,然后与新和声发出的同时才下,保持旋律的歌唱,使和声连接清晰连贯。

在作品第二插部,即全曲的最高潮段落,作者将表情术语定义为Andantion moto (流动的小行板),力度为f。和声上大量运用三全音的和弦分解,不协和音程的张力大大增强矛盾冲突的动力,这是个音型化的段落。演奏技术上高声部是固定和弦分解的上下移位,音区跨越四个八度,层层递进,在高低音域间来回周转,持续使用六连音音型。此段与罗城仫佬族母亲河武阳江上一景尤为相似。

武阳江发源于罗城县境北部广西九万大山之黄峰山山脉,上游称四堡河,干流下游群众称牛鼻河,自北及西北流向东南,汇入融江。江水清澈碧透,水流平缓,十里清波如镜。两岸山峦叠翠,奇峰异彩,竹林婀娜多姿,山水相映成趣,仿佛一幅悠长的山水画卷,处处透露着灵妙之气,泛舟江上,荡起粼粼波光,宛如人间仙境。沿江而下,仫佬族村寨星罗棋布,田园美景,有如画卷般别样的风采。在武阳江畔,河岸两旁都生长着当地代表性的植物凤尾竹,但这里的凤尾竹与其他地区的有所不同,两岸的凤尾竹分公母,江的一边母的凤尾竹,竹尖长有竹绣球,而另一边公的凤尾竹竹尖没有竹绣球,这种景象是自然生长而成。仫佬族青年男女历来实行自由恋爱,人们认为此景是自然的恩赐,描绘当地仫佬族清秀靓丽的姑娘们在江对岸如有自己心仪的男子,就会把凤尾竹的竹绣球丢给对岸的男子作为定情之物。

第二插部音区为四个八度的和弦分解移位,音色时而清透明亮,时而浑厚低沉。表现仫佬族儿女们在武阳江两岸高唱民歌,以对答情歌姑娘投递竹绣球的方式寻觅心上人。右手高声部六连音音型是本段的重点,演奏时要求节奏准确,带有些颗粒性,以表现活泼的仫佬族姑娘秀雅美丽的样子。左手低声部八度和弦持续推进,作为坚强的后盾维持作品动力,犹如母亲河武阳江江水奔腾不息。触键力度切忌始终保持相同,应有强弱变化,谱面在力度上要求由f增强到ff,在低音大和弦的行进中,每个和弦下都标注保持音记号,弹奏时在保持原有完整时值的原则下,尽可能的使音色发出的声音丰富饱满,手臂有准备的下键,将大臂力量传送到指尖,降低弹奏时的支点,获得较深的低音区厚重的音色。尾部使用大七度音程关系,使之与再现的优美主部旋律构成鲜明的色彩对比。

三、母性情感在作品中的表现

《雨中罗城》主部旋律采用A徵调式,表情术语为Andante flou(朦胧柔和的行板),以仫佬族民歌旋律为主题动机贯穿始终,共由三层织体构成,两个插部的主题都是以主部主题民歌旋律为基础音调加以展开创作,高声部为民歌旋律,色彩明亮,平静悠扬。

谱例2

主旋律在弱拍开始,弱起节奏,体现了母性的阴柔温婉。时值以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为主,声音缓缓流出,吟诵着母亲对孩子延绵不断的爱。弹奏时应注意强调单音旋律线条,下键时力量从大臂推送到手指,指尖触键面积扩大,力量是通过手腕由外到里的回旋,把独个的单音充分串联起来。使用切分踏板,在开始演奏之前提前将连音踏板踏下,提前打开制音器能给即将出现的高声部单音主旋律提供丰富的泛音,保证旋律的连贯和音色的延绵透亮。

谱例3

第二次出现的叠部转到C徵调式,主题旋律在高低声部交叉进行,都由右手演奏。当在高声部时音程成四度关系,原来的单音旋律变为双音和声,与单一旋律线条相对比,多一个声部的旋律色彩,音色更为丰厚悦耳,体现母性的宽和温厚。中声部六连音的使用使乐曲呈现出三个声部的融合,演奏时需整齐连贯,利用手腕上下方向的带动,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动作幅度移至下一双音,演奏时值饱满。当右手与左手动作交叉,低声部与高声部旋律相呼应,对应答关系如同民歌对唱,在低声部弹奏单音主题旋律时,手指应控制好与高声部弹奏双音同样的力量演奏,整个主题旋律音色,力度达到统一,听觉在同一平面上。

主部五声性的分解和声隐藏在中声部之中,弹奏时保持手指均衡性,音色轻薄,只需下半键即可。类似肖邦前奏曲《雨滴》的伴奏织体,描绘母亲对子孙的爱一针一线亲手缝制在背带之中。低声部固定低音线条走向清晰,对作品整体起支撑性作用。叠部中声部从之前的四个十六分音型变为六连音,音数更加密实,增强了音乐的流动性。从钢琴结构以及弹奏方法来说,钢琴属于打击类乐器,由于它是以琴弦特有的方式来发音,以称为“击弦机”的机械装置为媒介,弦槌击弦并发出声音。要想延长声音弹出连贯延绵的效果只能靠琴弦的振动,叠部的最后以振音的方式推向全曲高潮的第二插部。作品整体以主部主题周而复始的循环往复,不禁让人联想到仫佬族妇女用娃崽背带将自己心爱的孩子环绕在身上细心呵护的情景。仫佬族的娃崽背带是仫佬族人的标志,由“背带手”“背带帽”“背带臀”和“背带心”四个部分组成,大多由外婆亲手绣制并送给外孙,表达了外婆对外孙的关爱,凝聚着外婆、母亲、孩子祖孙三代人的心,是仫佬族妇女勤劳与智慧的象征①徐莉、刘艳菊:《仫佬族娃崽背带的文化分析》,载《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第81-82页。。仫佬族妇女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更是担任了重要角色,不仅要为一家人洗衣做饭分担家务,还要在田间劳作的同时照顾背在身上的孩子。作品多声部的融合体现着母爱的伟大,想象着一边劳动一边哼唱着柔美的民歌旋律,哄着背上心爱孩子的母亲,是多么的慈爱,善良。

回旋曲式最后一个部分是主部再现,表情术语为Come tempo del tema(如同主题的速度)回到起初的A徴调式。

谱例4

高声部旋律恢复了单音并高八度再现,音色更加轻薄,清丽透亮。母亲虽是温婉善良的,但她也有坚强的一面,故左手依然保持固定低音重复的支撑性,中声部取消了之前主部的四个十六分音型,换为切分节奏音型。由于最后的叠部除了起到主题再现的作用以外还可看做是全曲的尾声,切分节奏有持续音的效果,也是尾声创作的常用手法。雨后的罗城空气清新,慈爱美丽的母亲背着孩子,走在小路上闻着泥土的芬芳。

四、母性情怀在作品中的表达

《雨中罗城》表达了包容的母性情怀。作品主题取材于罗城仫佬族十一字腔山歌《红花永远迎着春天开》,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该民歌在仫佬族广为流传,也是一首时政歌曲,内容体现对党的赞扬和歌颂。体裁为广西罗城仫佬族十一字腔山歌。十一字腔:单纯以十一字为一句,四句为一首,第一、二、四句押脚韵,民间称之为“十一字句歌”。①《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西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西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5年版,第963页。《红花永远迎着春天开》歌词内容为:天上星星日夜跟着太阳走,地下江河永远向着大海流。山上红花永远迎着春天开,仫佬人民永远跟着共产党。事实上,在新中国建国以前历史上并未把仫佬族当成一个民族看待,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仫佬人民配合人民解放军才得以解放罗城。由民歌的歌词内容我们能亲切感受到仫佬族人民对党和祖国的热爱,具有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是当时仫佬族人民精神生活的真实写照。

《雨中罗城》主部的主题动机是以十一个音符为一句,全曲共由三个主部和两个插部组成,三个主部的结构层次都分为三层,插部相对主部在结构上更上一层,结构层次分为四层,多个声部同时进行,乐曲整体上描绘了罗城县被群山环绕,空气清新,奇山秀竹,飞瀑潺潺中的旖旎景色。

从作品的乐谱概貌来看,音值上含有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加有延音线的两个二分音符构成的全音符长时值的低音;节奏型有附点、后附点、两个八分、四个十六分、三连音、六连音、七连音等;音域从大字二组至小字四组,几乎含盖了钢琴上各组的音高。使用多样的音值,节奏节拍和宽广的音域,表现仫佬族与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侗族、毛南族等其他民族的相互融合,体现仫佬族与生俱来的包容性特征。和声织体上乐句从弱起节奏开始,委婉抒情,旋律采用跳进下行再级进上行环绕式创作法,使句与句之间形成小三度的上行模进,中声部为四个十六分音型,主调的分解和声隐藏之中,每两拍一小句,填补了单旋律的主题声部的空白,保持音乐的动力。插部为增强力度效果,高声部旋律单音改为八度,中声部加入对题与旋律线条相呼应,使用三连音、六连音、七连音音型,运用不协和的三全音和大七度音程扩大音色的对比度,让音效更加富有民族特色,多姿多彩。综上所述,作者在结构层次及音乐元素运用上的多元化,都为更好的展示仫佬族在历史社会的变迁。虽然与其他民族交错杂居,有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惯,但仫佬族人都能与其他民族和谐相处,各民族人民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体现仫佬族拥有包容的母性情怀。

五、结语

将钢琴作品《雨中罗城》的创作背景、乐曲结构、旋律线条走向、织体层次等方面与仫佬族主要聚居地的自然地貌和人文民俗以及民族音乐相对应,从钢琴演奏的角度解析如何演奏仫佬族民族风格的钢琴作品,探寻仫佬族民族特征是怎样在钢琴作品中得到体现的。让演奏者达到对作品民族风格的正确掌握,对于挖掘作品的艺术内涵,表现民族风格及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今后演奏者如何去更好地演绎蕴含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这方面作为有益的补充。

参考文献:

[1]《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西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西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5.

[2]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仫佬族简史简志合编.内部资料,1963.

[3]徐莉,刘艳菊.仫佬族娃崽背带的文化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4]阳崇波.从仫佬族民歌看仫佬族文化特征[J].百色学院学报,2014,(2).

[5]包玉堂.仫佬族民歌的格式和韵律[J].河池师专学报,1987,(4).

[6]周晓梅.仫佬族音乐的构成与发展[J].音乐生活,2011,(5).

作者简介:侯忆皓,女,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尧倩亦,女,广西艺术学院2012级研究生。

猜你喜欢
仫佬族钢琴演奏
广西仫佬族古歌活态传承研究*
仫佬族师公调音乐的现状及传承
基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仫佬族特色村寨保护研究——以罗城大勒峒村为例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调控
少数民族音乐
布赫宾德的贝多芬阐释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广西仫佬族传统蔬菜种质资源调查与保护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初学者的钢琴演奏能力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浅析提高钢琴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