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

2016-03-28 03:02
农业知识 2016年13期
关键词:棉田整枝定苗



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

本栏目由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山东省专家顾问团主办

(一)机械作业代替人工作业

棉花生产机械化包括机械整地、机械覆膜播种、机械植保、机械中耕施肥、机械收获、机械拔柴和秸秆还田,以及种子加工机械化等内容。为简化棉花生产,节约人工,减轻劳动强度,对棉花生产的工序能用机械完成的尽量用机械完成。目前一般机耕都没什么问题,但机械化播种、中耕追肥、植保和收获等环节还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棉花播种环节,在平整土地、墒情适宜的情况下,使播种、施肥、喷除草剂和覆盖地膜等工序用机械一次完成;在中耕环节,采用配套的中耕机械将中耕、培土、去除地膜和施肥一次完成。此方面的机械已基本成熟,提倡采用。

(二)除草剂代替人工除草

棉田草害比较严重,过去除草主要通过中耕来解决,费工费时。采用除草剂控制棉田杂草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试验调查表明,对一熟春棉以播种前混土和播种后盖膜前立即喷洒地表的两次用药除草技术的效果都比较好。为了减少用工和提高效率,可以把整地、施肥和喷施除草剂一体化作业。具体做法为:棉田整平后,每667平方米(1亩)用48%氟乐灵乳油100~110毫升,对水40千克,在地表均匀喷洒,然后通过耘地或耙耢混土。播种后,每667平方米再用50%乙草胺乳油70~100毫升对水40千克,或60%丁草胺乳油100~125毫升对水40千克,在播种床均匀喷洒,然后盖膜,可有效防治多年生和一年生杂草。土壤墒情越好药效越好。

(三)精量播种减免间苗定苗

棉花为无限生长作物,自我补偿、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对密度有很宽泛的适应性,对于“一穴多株”也有一定的调节能力。通过精量播种,一穴播1~2粒精加工种子,出苗后及时放苗,并在放苗时适当控制苗量,以后不再疏苗、不再间苗和定苗,减免了传统的间苗和定苗工序。

多点多地试验结果证实,实行精量播种减免间定苗是完全可行的。但操作上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求种子质量和整地质量要高,必须有配套的精量播种机械;二是要在放苗时适当保留一定数量的一穴两株,以解决棉苗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三是要按照稀植稀管、密植密管的原则进行大田管理;四是减免间定苗后,通常情况下密度会有所增加,必然导致植株群体长势增强,必须要通过合理化调,控制株高和营养生长,搭建合理群体结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区棉花机械播种,是在在播种时膜上打孔、播种和覆土一次完成,棉花自然出苗,免除了放苗工序。但由于内地棉区播种后常受降雨和低温等不良天气影响,因此在内地棉区要谨慎使用。

(四)合理密植、简化整枝

多年的试验研究表明,留叶枝一般不会减产,在密度过低、播种过晚等特殊情况下保留叶枝还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为便于管理、利于操作,简化整枝可以通过以下三条途径来实现:

1.低密度条件下的留叶枝栽培。棉花固有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低密度条件下会长出发达的叶枝,叶枝可间接结铃,贡献经济产量。在密度为1000~2000株/667平方米时,叶枝结铃形成的产量占整株产量的比例可达40%~50%。这在山东省鲁西南棉区两熟种植的棉花可以采用,通过稀植大棵留叶枝,充分利用叶枝“中前期增源、中后期扩库”作用,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2.高密度条件下的免整枝栽培。密度提高到5000~6000株/667平方米,叶枝会很弱,加之化控的协助,叶枝基本不形成产量,完全可以减免整枝。这一途径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植棉国家普遍采用的栽培模式,也是发展机采棉的必然要求。配合机采棉技术发展的需要,在我国内地棉区探讨高密度栽培的品种和综合技术是今后棉花科技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

3.中密度条件下的粗整枝栽培。中等密度条件下叶枝也较为发达,虽然大量试验证实留叶枝一般不会减产,但不便于棉田的机械化管理。因此,当前情况下中等密度棉田宜采用粗整枝。所谓粗整枝就是在大部分棉株出现1~2个果枝时,将第1果枝以下的营养枝和主茎叶全部去掉,一捋到底,俗称“捋裤腿”,此法操作简便、快速,比精细整枝用工少、效率高。

(五)简化中耕工序

根据劳力和机械情况,一般棉田中耕次数可由目前的6~8次减少到2次左右,分别在定苗前后和蕾期进行,也可根据当年降雨、杂草生长情况对中耕时间和中耕次数进行调整。但6月下旬盛蕾期前后的中耕最为重要,不能减免。为减少用工,在实际生产上可在6月下旬,采用多功能中耕机械,将棉花的中耕、除草、施肥、破膜和培士结合起来一次完成。此次中耕一般深度较深,应注意土壤墒情适宜,或在棉花浇水或降雨后进行,防止棉花中耕和破膜后,土壤耕层严重失墒而影响棉花生长,或施肥后降雨浇水造成肥害。

(六)简化棉田施肥

棉花的生育期长、需肥量大,采用传统速效肥一次施下,会造成肥料流失,利用率降低。多次施肥虽能提高肥料利用率,但费工费时。速效肥与缓控释肥配合施用,既能简化施肥环节,减少施肥用工,又能提高肥料利用率,是棉花生产与简化管理的新技术和发展方向。特别是对于滨海盐碱地,更应该施用缓控释肥,以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成本。

目前已在棉花专用包膜氮肥和包膜氯化钾肥研制上取得了重大进展。通过包膜控释肥新材料与新工艺的研发,开发出了农作物秸秆合成树脂、煤沥青改性热固树脂、环氧大豆油接枝改性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4种成本低、易降解、控释效果好的包膜新材料,并通过转鼓式流化床包膜工艺将其喷涂到肥料颗粒表面,最终得到表面光滑,致密度高、控释效果好的3种新型包膜棉花专用控释肥,可以在棉花上一次施用,不需再追肥,达到了省工增产增效的目的。另外,成功研制开发出脲醛-树脂黏结剂氯化钾和复合肥造粒小试和中试设备及工艺,开发出适用于棉花和其他多种作物的包膜氯化钾控释钾肥。氯化钾包膜后的价格仍低于硫酸钾,包膜氯化钾含氧化钾为58%,而硫酸钾含氧化钾为50%,用包膜氯化钾代替硫酸钾在棉花生产上应用,不仅价格仍低于硫酸钾,而且可以一次基施,省工省时,经济效益显著。

(七)化学催熟脱叶、集中收花

棉花收花是棉花生产中用工最多的环节。棉花生育后期,通过化学催熟落叶后,集中收花,可大大减少收花次数,减少收花用工。通过近三年的研究,已初步研究探明了棉花催熟脱叶的适宜药剂、用量和最佳施用时间。试验表明,可依据天气情况,于九月底棉花吐絮达60%时,每667平方米用50%噻苯隆20~40克和40%乙烯利200~400毫升混喷施,如加入0.05%油酸甲酯效果会更好。由于噻苯隆虽为内吸式药剂,但在棉株体内移动性很差,因此在喷施催熟脱叶剂时要喷匀喷透,每个叶片不能漏喷,喷施时间不能过晚,一般应在10月1日之前,否则温度降低不能有效发挥催熟脱片作用。

棉花吐絮后,可用人工分1次或2次进行收获,这样不仅减少了收获次数,棉花也也易于采摘,大大节约了用工。如有条件,采用采棉机进行机械收获效果会更好。

(谭涛 山东省农业厅科技处邮编:250100)

猜你喜欢
棉田整枝定苗
整枝与密度互作对冀棉958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玉米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番茄整枝有技巧
试析薄皮甜瓜整枝技术
玉米出苗后昨管理
关于加强玉米苗期管理主要技术指导建议
长期膜下滴灌棉田根系层盐分累积效应模拟
一〇一团棉田主要虫害调查分析
棉田磁化水灌溉脱抑盐作用及促生效果示范
两种除草剂对棉田三棱草的防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