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毓黻《宋辽金史》校勘拾零

2016-03-28 15:52白丽杰郑春颖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士大夫

白丽杰,郑春颖

(1.长春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2.长春师范大学 东北亚历史文化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32)



金毓黻《宋辽金史》校勘拾零

白丽杰1,郑春颖2

(1.长春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2.长春师范大学 东北亚历史文化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32)

金毓黻先生是我国现代历史学界的著名学者。《宋辽金史》是金毓黻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填补了宋辽金史研究的空白,草创了东北史研究框架与范式。此书出版于20世纪40年代,编修体例不甚规范,排版、校勘多有疏漏,标点符号、文字内容、文章结构讹误频出。本文通过对校、本校、他校、理校,寻找本书书写规律,参照其他相关资料,逐一辨析上述各种问题,望能纠正疏漏、正本清源。

金毓黻;《宋辽金史》;校勘

金毓黻,原名金毓玺,字谨庵,后改静安,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和东北史研究的奠基人。《宋辽金史》于1945年8月编成,被列入大学丛书。此书不仅详叙了宋、辽、金之间的关系,也将西夏、西辽、高丽置于同一历史背景下,系统、详尽地叙述了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发展的基本情况、发展脉络及其成因。该书填补了宋辽金历史研究的空白,是东北史研究的拓荒之作。然百密一疏,本书在文章结构、文字内容、标点符号等方面存在诸多有待商榷之处。

一、文章结构调整

《宋辽金史》在目录中每节下设三级标题,但在正文没有标出,也存在一个段落对应两个三级标题的情况。原书此种结构致使正文条理混乱,有碍阅读与查阅。在校勘过程中,根据文意,加入三级标题。

例一:标题与段落匹配无疑议,直接加入三级标题。如第二章《宋之立国》第一节“宋开国前与周世宗”[1]12下有三级标题:“周世宗为宋之前驱”、“世宗事业之可述者有三”、“宋太祖能嗣周世宗之业”。此小节共三段,每段依次与三级标题相匹配,如下:

(1)周世宗为宋之前驱

“秦为汉之前驱,故汉立国规模多原于秦,隋为唐之先驱……故述宋立国之先,于周世宗不可遗而不述也。”

(2)世宗事业之可述者有三

“世宗事业之可述者:一为简练禁军,申明纪律;二为征服南唐,畅通漕运;三曰威行北边,收复瀛、莫。……遂为北方岩垒,契丹不能再越一步,所谓威行北边收复瀛、莫者三也。”

(3)宋太祖能嗣周世宗之业

“世宗之世,北有北汉、契丹,南有南唐,西有后蜀,皆与并大,若非智略出众,力征经营,则未知鹿死谁手。……以禅代之型,承艰之大业,不啻尧、舜之传贤,亦为变相之嗣统,世以俗见相绳,名之曰篡,岂得谓为至论哉。”

例二:标题与段落匹配有疑议,拆分段落对应标题。如第四章《宋与辽之关系》第二节“澶渊之盟”[1]34下设“辽兵由平原南下”、“辽越千里袭宋都正犯兵家大忌”、“寇准主亲征及真宗之恇怯”、“王继忠折冲和议”、“曹利用使辽议岁币”、“杨延昭请要辽军归路”、“寇准书百年无事之策”七个三级标题。前五个标题与正文一一对应,并无疑义。第六、第七标题都与文中最后一段相对应。此段原文为:“方和议之未成也,宁边军都部署杨延昭(业之子)上言:‘契丹顿兵澶渊,去北境千里,人马俱乏,虽众易败,凡有剽掠,率在马上,愿饬诸军,扼其要路,众可歼焉,即幽、易数州,可袭而取。’延昭为将家子,究知兵事敌情,故其言如此。厥后富弼使辽,曾曰‘北朝忘章圣之大德乎,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师无得脱者。’是则宋之诸将,必以袭击辽军为请,正可与延昭之语印证,富弼之言,亦非夸饰。辽以轻军远袭,利在速战,宋人坚守河上,而以河北诸州军,邀其归路,必操全胜,辽圣宗母子俱来,正同宋太宗之深入袭燕,往者辽将休哥能挫宋军于高梁河,而宋诸将为之丧胆,今则辽人厚得岁币,振旅而归,应笑宋室之无人。寇准不愿许和,且书策以进,曰,‘如此可保百年无事’,史不载其所书策为何,愚谓必同延昭之所言,宋臣仅有一寇准,可以退敌,而真宗不能尽其用,致辽益强,而宋益弱,惜哉惜哉。”分析本段,可拆分为:

(1)杨延昭请要辽军归路

“方和议之未成也,宁边军都部署杨延昭(业之子)上言……而宋诸将为之丧胆,今则辽人厚得岁币,振旅而归,应笑宋室之无人。”

(2)寇准书百年无事之策

“寇准不愿许和,且书策以进,……可以退敌,而真宗不能尽其用,致辽益强,而宋益弱,惜哉惜哉。”

例三:标题与段落匹配有疑议,合并标题。如第五章《宋之变法与党争》第一节“党争与变法之由来”[1]39下设“士大夫政治与政党政治”、“宋之士大夫争小事非忘大利害”两个三级标题与正文第二段对应,第二段原文为:“近人柳氏诒征曰,‘宋之政治,士大夫之政治也,政治之纯出士大夫之手,惟宋为然,而政党政治之风,亦开于宋’。又曰‘新旧两党,各有政见,皆主于救国,而行其道,特以方法主张各异,遂致各走极端,纵其末流不免于倾轧报复,未可纯以政争目之,而其党派分立之始,则固纯洁为国,初无私憾及利禄之见羼杂其间,有则士大夫与士大夫分党派以争政权,实吾国历史上仅有之事也。’盖自宋太祖削禁帅方镇之权,以畀之文人,又有不杀士大夫之训,太宗尤尊崇文士,入翰林者谓之一佛出世,自斯以来,举世贵文贱武,风气为之一变,士大夫之一级,遂为宋代社会之中坚。士大夫十九为文章之士,自命为衣冠文物所寄,遇事好为议论,而不必切于事理,自谓止论是非,不计利害,于是常因争辨一节之小是非,而忘记全局之大利害。宋代士大夫之言论行谊,大抵如此,真、仁之世,已有见端,迨变法之议兴,而党争乃大炽。宋代政治纯出士大夫之手,此由祖宗立国之基本政策有以使之,非偶然也。是时之士大夫,因政见歧异各走极端,以成两党对峙之势,固有类于今日之政党政治,柳氏之论,诚非无故。基此数点,以论宋代之党争,庶不致陷于谬误。”本段主要阐述士大夫政治与政党政治的关系,文中“士大夫十九为文章之士,自命为衣冠文物所寄,遇事好为议论,而不必切于事理,自谓止论是非,不计利害,于是常因争辨一节之小是非,而忘记全局之大利害”论及宋朝士大夫争小事非而忘大利害之误。此种情况不适合拆分段落,分列三级标题。鉴于“宋之士大夫争小事非忘大利害”在段落中处于从属地位,可将两标题合并为一题,以破折号连接。改为:“士大夫政治与政党政治——宋之士大夫争小事非忘大利害”。

二、文字内容勘误

第一章《总论》:“明人改修《宋史》,取材未备,而体例极善,将来重修之《新宋史》,取材或胜于旧作,而体例终无以易之。”[1]2八月版中写为“取材未宋”,十一月上海版写为“取材未备”[2]2。根据文意核之,八月版为误。

第五章《宋之变法与党争》:“文彦博对神宗曰:‘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此语正为柳氏‘宋之政治土大夫之政治也’一语之来源,是则元佑前后之党争,亦为士大夫之互兢而已。”[1]50八月版和十一月上海版皆写为“土大夫”。通过“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可知“土大夫”乃“士大夫”一词之误写。

第三章《宋前之契丹》:“《通鉴》(二百八十六)‘纪德光初入汴,集晋百官于庭,问曰,“中国”之俗异于吾国,吾欲择一人君之,如何,皆曰,夷夏之心,皆愿推戴皇帝,如是者再,德光乃登正殿,受贺。’”[1]27本句出自《资治通鉴》第二百八十六卷,原文为:“契丹主召晋百官悉集于庭,问曰:‘吾国广大,方数万里,有君长二十七人,今中国之俗异于吾国,吾欲择一人君之,如何?’皆曰:‘天无二日。夷、夏之心皆愿推戴皇帝。’如是者再。契丹主乃曰:‘汝曹既欲君我,今兹所行,何事为先?’对曰:‘王者初有天下,应大赦。’二月,丁巳朔,契丹主服通天冠、绛纱袍登正殿,设乐悬、仪卫于庭。百官朝贺,华人皆法服,胡人仍胡服,立于文武班中间。”[3]卷286,9338金毓黻在引用史料时,节选原文重要部分,并予以转述,这一方式突出引文重点,便于理解;但对史料过度删减,造成史实遗漏。

三、标点符号纠错

(一)逗号、句号的使用

第一章《总论》:“海通以来,东西洋学者之论著输入,此风乃炽,为之专且勤者,无过王氏国维,王氏用甲骨文,考证殷先公先王之世次,已于古史有重大之收获,而于辽、金二史,亦治之甚力,所撰《金界壕考》,《辽金时蒙古考》,《西辽都城虎思斡鲁朶考》,皆辨析甚精,即如元秘史之《主因亦儿坚考》,及《鞑靼考》两篇,属于《元史》范围者,亦兼为辽、金史上之重要论证,凡此诸作,皆引据详明,自具篇章,非复如顾钱二氏之简短,乃可上与《盐铁论》相匹,近二十年来,国内学人,颇趋重于专题研究,谓此风开自王氏,亦无不可。”[1]7此段文字“一逗到底”。根据文意,可断为四句。另据现代标点符号的最新使用规范,书名号之间不需逗号或顿号断开,名词间需用顿号断开。修改如下:“海通以来,东西洋学者之论著输入,此风乃炽,为之专且勤者,无过王氏国维。王氏用甲骨文,考证殷先公先王之世次,已于古史有重大之收获,而于辽、金二史,亦治之甚力,所撰《金界壕考》《辽金时蒙古考》《西辽都城虎思斡鲁朶考》,皆辨析甚精,即如元秘史之《主因亦儿坚考》,及《鞑靼考》两篇,属于《元史》范围者,亦兼为辽、金史上之重要论证。凡此诸作,皆引据详明,自具篇章,非复如顾、钱二氏之简短,乃可上与《盐铁论》相匹。近二十年来,国内学人,颇趋重于专题研究,谓此风开自王氏,亦无不可。”

第二章《宋之立国》:“世宗传位恭帝,以踵数千年来传子之局,谁曰不宜,若以光显故业言,恭帝年幼;未能应付变局。”[1]13文中“年幼”后以“;”断句,根据文意,此处无需使用分号,应将“;”改为“,”。修改如下:“世宗传位恭帝,以踵数千年来传子之局,谁曰不宜,若以光显故业言,恭帝年幼,未能应付变局。”

(二)顿号的使用

第三章《宋前之契丹》:“山前七州,幽蓟瀛莫涿檀顺是也。”[1]24原书中将专有名词用“|”标识,本文使用顿号标明。修改如下:“山前七州,幽、蓟、瀛、莫、涿、檀、顺是也。”

第二章《宋之立国》注一六:“参《二十二史札记》宋代郊祀之费制禄之厚祠禄之制恩阴之滥恩赏之厚冗官冗费之多诸条。”[1]19根据《廿二史札记》,此处引自卷二十五的“宋郊祀之费”、“宋制禄之厚”、“宋祠禄之制”、“宋恩阴之滥”、“宋恩赏之厚”、“宋冗官冗费”诸条,所以此处改为:“《二十二史札记》宋代郊祀之费、制禄之厚、祠禄之制、恩阴之滥、恩赏之厚、冗官冗费之多诸条。”

(三)冒号、引号的使用

第二章《宋之立国》:“夫汉初有匈奴,唐初有突厥,其强大侔于宋代之辽、夏,然汉武、唐宗卒能击破而臣服之者,以其未闯入中国之樊笼有反客为主之势也。”[1]18文中专属名词需用引号标注,如“中国”是指当时之宋朝,故加引号。修改如下:“夫汉初有匈奴,唐初有突厥,其强大侔于宋代之辽、夏,然汉武、唐宗卒能击破而臣服之者,以其未闯入‘中国’之樊笼有反客为主之势也。”再如第一章《总论》“如以《宋史》之列传证本纪,以表志证纪传”[1]7,“表”“志”“纪”“传”为文体格式,应加双引号表明。修改如下:“如以《宋史》之列传证本纪,以‘表’‘志’‘证’‘纪传’”。

第二章《宋之立国》:“杜太后将殂,谓太祖曰,‘汝所以得天下,正由柴氏使幼儿为主,羣心不附,能立长君,社稷之福。’”[1]15冒号、双引号组合出现,标注所说的语句主要有三种情况:其一,提示语在前,格式为××说:“……。”其二,提示语在中间,其格式为××说:“……。”其三,提示语在后,其格式为“……。”××说。本句为提示语在前。根据第一条使用规范。此句改为:“杜太后将殂,谓太祖曰:‘汝所以得天下,正由柴氏使幼儿为主,羣心不附,能立长君,社稷之福。’”第五章《宋之变法与党争》“王安石札子亦云:‘其于理财,大抵无法,故虽俭约而民不富,虽忧勤而国不强’[1]41。”引用内容句末标点的位置,如果引者是把引语作为完整独立的话来用,为了保持引语的完整独立性,末尾标点必须在在引号内。此句改为:“王安石札子亦云:‘其于理财,大抵无法,故虽俭约而民不富,虽忧勤而国不强。’”

(四)书名号的使用

第一章《总论》注二六:“苏天爵《三史质疑》,谓《金国史》太祖、太宗、熙宗《海陵本纪》尚存。”[1]11“海陵”为海陵,是金朝第四位皇帝完颜亮。本句意为《金国史》中太祖、太宗、熙宗和海陵王的“本纪”都存世。所以,海陵应与太祖、太宗、熙宗并列。本句改为:“苏天爵《三史质疑》,谓《金国史》太祖、太宗、熙宗、海陵本纪尚存。”

第一章《总论》注二七:“《二十二史札记二十七金史条》”[1]11。根据《二十二史札记》的文章结构可知,金史条是书中第二十七卷下的条目,文中均以书名号表识为误,改为:《二十二史札记》“二十七金史条”。

四、结语

金毓黻所处之时代的学术规范、写作标准与今日不同,以今时之标准苛求前贤,未免有失公允。但是,从当今学术评判体系及未来学术发展前景来看,以当今学术标准系统校理前代著作,于后世学者研读有所裨益。以上三部分,列举典型讹误,旨在通过系统梳理、查考源流、究其原本、澄清文意。

[注 释]

①本文以商务印书馆民国三十五年十一月上海初版(后文称十一月上海版)《宋辽金史》为底本,以商务印书馆民国三十五年八月初版(后文称八月版)和民国三十五年八月重庆初版(后文称八月重庆版)为对校本。

[1]金毓黼.宋辽金史[M].十一月上海版.上海:商务印书馆,1946.

[2]金毓黼.宋辽金史[M].八月上海版.上海:商务印书馆,1946.

[3]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87.

2016-06-21

白丽杰(1990- ),女,硕士研究生,从事历史文献学研究;郑春颖(1974- ),女,教授,从事古代东北亚历史与历史文献学研究。

K092

A

2095-7602(2016)11-0083-04

猜你喜欢
士大夫
宋韵
——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文彦博所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并非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明代士大夫的法律修养
从宋初笔记看江南士大夫的“故国情怀”——以《南唐近事》《江南别录》等为例
中山君有感于礼
阅读拙著需要回到历史现场
士大夫群体意识的深层次解读
——《宋代士大夫群体意识研究》简评
BUILDING EUROPE
传统史学归来
从文人品格到“诗意栖居”——宋代文人士大夫择居的生态美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