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美国人?
——美国国民特性面临的挑战》评析

2016-03-28 15:52金龙云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新教亨廷顿国民

金龙云

(长春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谁是美国人?
——美国国民特性面临的挑战》评析

金龙云

(长春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美国学者亨廷顿在《谁是美国人?——美国国民特性面临的挑战》一书中就未来美国与世界保持什么样的关系提出了三个方案,一是世界主义方案,二是帝国性质的方案,三是民族主义的方案。美国人怎样界定自己的特性,将决定美国在世界上起什么样的作用,美国人作出的选择将会影响到本国未来,也会影响到世界之未来。

美国人;国民特性;美国文化;外来移民

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是哈佛大学阿尔伯特·魏斯赫德三世学院教授,也是当代最富盛名的国际政治学专家之一。国内读者大多是从《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以下简称《文明的冲突》)一书开始认识亨廷顿的。作者在书中创造性地提出“文明冲突”这一全新的当代国际关系理论,认为冷战后的世界由七、八个主要文明所组成,各文明之间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变化,国际间的冲突与对抗越来越与不同文明间的冲突吻合,旧的国际政治秩序正在解体,以文明为界限的新的国际政治秩序正在形成。“这一理论被《外交》杂志的编辑们称为继20世纪40年代凯南提出的‘遏制’思想之后,另一最富争议的国际关系理论”[1]。如果说《文明的冲突》是“文明冲突”理论在国际关系领域中的应用,那么《谁是美国人?——美国国民特性面临的挑战》(以下简称《谁是美国人》)则是作者运用这一理论研究美国国内问题的全新尝试。该书自2004年在美国出版以来,即在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引起广泛的争议与评论。

《谁是美国人》一书主要“谈美国的国民特性在其相对重要性和实质内容方面所发生的变化”[2]1。全书包括四部分、十二章。第一部分的标题为“特性问题”,共两章,阐释了美国国民特性的实质内容及其在国民心中地位的新变化。第二部分的标题为“美国特性”,用三章内容详细论述人种、民族属性、盎格鲁—新教文化和“美国信念”四个美国国民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国民意识出现、胜利和消损的历史。第三部分的标题为“对美国特性的挑战”,囊括四章,描述了受解构主义思潮的影响、国民层次以下各种身份的崛起、外来移民尤其是拉美裔移民及其文化对美国国民特性的挑战、新的国家环境对美国国民特性的影响。第四部分的标题为“重振美国特征”,用两章的篇幅为读者展现了新时期美国国民特性在实质内容方面发生的变化、美国民众转向宗教寻求身份认同的趋势,进而提出美国应选择在外交政策中实施带有民族性质的方案。

《谁是美国人》有以下创新之处:

首先,将“文明冲突”的理论运用于对美国国民特性问题的研究。读者很容易发现《文明的冲突》与《谁是美国人》在研究方法上的相似之处,后者只是将研究的视角从国际转向美国国内。全书围绕美国国民特性相对重要性和实质内容方面的变化两条主线展开,脉络分明,条理清晰。《谁是美国人》一书中对美国国民特性的实质内容进行了定义,认为人种、民族属性、盎格鲁—新教文化和“美国信念”是构成美国国民特性的四大要素,提出美国日益成为多民族、多种族的社会,国民特性中的人种、民族属性界限日益消除,“美国信念”中有关民主政治等理论日益被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所接受,所有这些对美国国民特性构成新的挑战,美国社会也面临严重危机。作者进而呼吁“‘美国信念’、英语和美国核心文化所受到的种族主义、双语主义和多文化主义的挑战,以及它们引起的反击,已成为21世纪初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美国人应当重新发扬盎格鲁—新教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2]129。在《谁是美国人》一书中,亨廷顿运用“文明冲突”理论较为全面地分析了美国国民特性面临的种种危机,具体体现为:拉美裔移民语言和文化对英语和盎格鲁—美利坚文化的挑战、区域性、跨国性身份认同对国民特性认同的冲击等。同时,读者透过本书的内容会对“文明冲突”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有一个很好的认识,进而加深对这一理论的理解。“正如世界上一切大理论都起源于其创立者实际生活中的某一点深切感受一样”,“亨廷顿把对美国前途的忧虑投射到全世界去了”[3]。美国社会日益呈现的多元化趋势不断冲击传统的美国主流文化,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理论正是这种特殊社会环境下的产物。书中同样表达了作者在政治方面的独到认识:“国家利益来自国民特性,要知道我们的利益是什么,就得首先知道我们是什么人。对外政策上的争论,其根源就在于我们在国内是什么人这一方面有争论”[2]8-9。

其次,《谁是美国人》在一定程度上使读者加深了对当代美国社会与文化的理解。书中展示了美国国民特性构成的四要素,即人种、民族属性、盎格鲁—新教文化、“美国信念”的具体含义及其在美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地位与作用,而这些要素正是构成美国文化的重要内容。当今的美国主流文化正是以盎格鲁—新教文化和“美国信念”为核心的多种族、多民族的文化。作者从其源头、历史演进过程进行考察,注意比较各文化要素的相互关系。如在谈到盎格鲁—新教文化与“美国信念”的关系时,作者指出:“新教价值观是美国文化的核心,它们形成了美国人对待私人和公共道德、政府活动和公共政策的态度。最重要的是,它们是‘美国信念’的首要来源,而‘美国信念’这些世俗的政治原则又补充了盎格鲁—新教文化”[2]47。“‘美国信念’是新教的世俗表现,是‘有着教会灵魂的国民’的世俗信条”[2]52。书中运用新美国史学和新社会史学等历史学方法,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通过大量社会学统计数据,探讨美国文化正在发生的一些深刻变化,在增强文章说服力的同时,让读者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美国文化。作者在书中选用大量报纸和社会统计数据,使所要讨论的问题生动、形象,拉近了读者与所讨论问题的距离,激起读者的兴趣,如9.11事件后波士顿市比肯山查尔斯街悬挂美国国旗数量的变化,蕾切尔·纽曼女士在9.11事件后的谈话内容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本书在论述传统美国主流文化的同时,花费大量篇幅叙述近一二十年来美国文化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和发生的新变化,如文化多元主义思潮的兴起及其对以盎格鲁—新教文化为核心的主流文化的冲击。作者从美国国民特性这一点展开论述,巧妙地将内容庞杂的美国社会与文化的历史与现实和盘托出,条理清晰,论述深刻,不失为研究美国社会与文化的一种好方法,值得国内学者借鉴。

再次,作者对美国移民历史与现状及其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方面的讨论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众所周知,移民问题因其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影响一直是研究美国社会时无法绕开的问题。移民带来的问题同样构成对美国国民特性的主要挑战。作者在书中用大量篇幅向读者再现美国移民的历史进程,并对某些具体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作者认为“美国是‘移民之国’的说法,就把一个不完全的真理夸张成一种起误导作用的谬误,而且忽视了美国起源于定居者社会这一基本事实”[2]35。美国由最初来自英国的信仰盎格鲁—新教文化的定居者建立。作者进一步指出,定居者和移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定居者是离开一个现有的社会,通常是成群出走,以便建立一个新的群体,建立‘山巅之城’,其位置是在一个新的、通常是遥远的疆域,”“移民并不是建立一个新社会,而是从一个社会转移到一个不同的社会。这种人口流动通常是个人采取的行动,涉及的是个人及其家属,以个人的方式界定他们与原居国和新居国的关系”[2]31。这种对美国移民性质的全新解读虽有值得商榷之处,却可起到开阔国内读者视野的作用。本书较为全面地梳理了美国自建国以来外来移民的历史,尤其对外来移民的同化、移民随历史发展出现的一系列深刻变化等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发出“在移民同化方面,美国过去成就辉煌,如今却可能面临并不确定的未来”的感叹。凡是了解美国移民现状的读者都知道拉美裔移民日益对美国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这一问题上,作者没有放弃发挥“文明冲突”理论的机会,用一章的篇幅专门探讨拉美裔尤其是墨西哥裔移民问题,指出“相邻、人数、非法性、地区分布集中、持续不断和历史渊源这六个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得墨西哥裔移民不同于别的移民,使得他们如何同化而融入美国社会成为问题”[2]168,并且已经对美国国民特性和主流文化构成极大的威胁。

最后,全书行文语言简洁通俗、深入浅出,对资料的选择丰富多样,颇显其文学功底。另外,本书资料详尽,具有成为研究当代美国文化与移民问题的参考文献的可能。

《谁是美国人》展示了亨廷顿对美国社会的独到见解,不免给人一些启示。

第一,标题中美国国民特性面临的挑战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指美国国民特性的实质内容面临的挑战,另一方面指美国国民特性在美国国民心中的重要性面临的挑战。美国人看到自己的国家遇到危险时,通常对国家有高度的认同感。如果他们觉得威胁减退了,别的特性就可能再次抬头而盖过国民特性。正是这种担忧构成了作者创作本书的动机。纵观世界各国,国家认同感低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各国历史、文化不同,国民特性的内容存在较大差异。亨廷顿注意到这一现象,并创作本书以吸引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但是,作者在书中将侧重点放在美国国民特性内容方面遇到的挑战上,较少涉及国民特性重要程度的变化,没有提出应对国家认同感较低这一普遍现象的策略。同时,作者忽视对公民的国民特性的关注程度与国民特性内容方面的变化两者之间关联的考察。

第二,当今时代,一个国家的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被称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美国是世界上公认的文化大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发达,每年向国外大量输出自己的文化。这样强势的文化在其内部真的已经危机重重了吗?众所周知,美国历史上长期奉行文化种族主义,维护“盎格鲁—新教”核心文化,在不同程度上压制印第安文化、黑人文化和欧陆—白人基督教文化,严重伤害了少数族群的思想感情,与其核心文化中要求平等、民主、自由等理念格格不入。正是这些行为奠定了盎格鲁—新教文化的主流地位。同时,“美国信念”的推广是建立在对印第安人、黑人和其他欧陆白人的压迫的基础之上的。人种、民族属性的消失正是盎格鲁—新教文化和“美国信念”中自由等理念发展的结果。美国社会对自由理念颇为重视,具体体现在宗教信仰自由、政治自由和言论自由等方面。越来越多的美国学者将美国主流文化存在的历史视为一部不断吸收其他文化的历史,具体体现为盎格鲁—新教文化(WASP)向白人—基督教文化的转变。随着历史的发展,美国主流文化发生了一些变化。20世纪中叶以来,非白人族群要求获得本族群文化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认为美国文化应该是多种族、多元化的文化。政府、企业、其他组织和团体及美国公民个人日益接受、支持多元文化的理论与运动。但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少数族群过分强调本民族文化,要求自己的文化高于其他族群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美国文化的混乱与美国人思想上的混乱。鼓励各种文化适合时宜的发展、坚持宗教信仰自由化和多元化符合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文化上的多元化理论促成了今日美国文化之繁荣。书中详细梳理了美国社会处理主流文化与少数族群文化之间关系的各种努力及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掌握权力的精英阶层与普通大众在理论认同等方面的差异、社会上存在的过分“自由化”思潮的影响等,虽存在值得商榷之处,但对我国恰当处理主流文化与少数族群文化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三,纵观当代美国政治思想的发展,不难发现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新保守主义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读者透过书中以“文明冲突”的政治理论探寻当代美国国民特性面临的挑战,强调盎格鲁——新教文化是美国文化的核心和国民特性的重要内容的表述,可以发现近年来美国新保守主义在学术思想领域的扩张。新保守主义一直以恢复进步主义运动以前的美国“理想”社会为目标,不断对美国社会偏离“理想社会模式”的发展成果进行纠正。美国社会与文化突破传统“盎格鲁——新教”核心文化准则的多元化发展,必然招致众多新保守主义思潮的攻击。

[1]潘忠岐.“文明冲突”理论的系统阐释——亨廷顿新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简介[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7(6):3.

[2]塞缪尔·亨廷顿.谁是美国人?美国国民特性面临的挑战[M].北京:新华出版社.

[3]李慎之.数量优势下的恐惧——评亨廷顿第三篇关于文明冲突论的文章[J].太平洋学报,1997(2):5.

2016-06-21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图们江区域合作的国际因素研究”(吉教科文字[2013]第562号);长春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图们江区域合作的国际因素研究”(长师院社科合字[2012]第10号)。

金龙云(1978- ),男,副教授,博士,从事东北亚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史研究。

C95

A

2095-7602(2016)11-0198-03

猜你喜欢
新教亨廷顿国民
中国民藏北宋宫廷用瓷鉴赏(4)
一直难忘
高地
模仿人类“尬舞”的动物们
葡萄牙西班牙保教权探源
新药可减少亨廷顿病患者毒性蛋白
德意志新教与扬森主义
晚清新教在华汉语培训学校的创办与发展
国民健康 国家强盛
亨廷顿病的症状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