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校外实习与就业教育相结合的探索

2016-03-28 21:14黄秀琼
农产品加工 2016年21期
关键词:应用型基地专业

黄秀琼

(邵阳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湖南邵阳 422000)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校外实习与就业教育相结合的探索

黄秀琼

(邵阳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湖南邵阳 422000)

实践教学是生物工程专业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校外实习更有助于学生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将基础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为“零距离”培养企业亟需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生物工程;校外实习;就业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以及当前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从事研究工作的毕竟占少数,大部分毕业生都会走向社会,从事实际工作,而实际操作技能又难以通过授课的方式进行讲解。课堂上能学到丰富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但缺乏在生产实际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毕业后不能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故探索校外实习培养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减轻企业的岗前培训负担,达到双赢的目的。

1 生物工程专业校外实习的必要性

生物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其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生物工程领域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操作技能,而校外实习是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最主要的途径与手段。校外实习可使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将基础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发现问题并能够大胆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付诸实施,为“零距离”培养企业亟需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2 生物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存在的问题

2.1 对校外实习的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影响,高校不少教师对校外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验证[1]。鉴于此种情况,不少教师只重视课堂理论教学,忽视实验室的实践教学,更别说校外实习的实操教学了。校内实践环节认识不足,对校外实习不了解,最终影响学生的实际业务水平和动手能力。实际上,校外实习基地是弥补校内实践条件不足、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2],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3],充分发挥好校外实习,有助于提高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2 校外实习基地匮乏

近年来,生物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数量和质量上,仍不能满足企业对该专业学生的需求。因企业均建立了规范的管理制度,再加上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更多的是重视自己的生产管理和经济效益,不愿意接受高校的实习任务。即使有接受生产实习的企业,也很难按照学校给定的实践要求开展,因此适合的优质实践基地数量极少。大部分校外实习基地只能为学生提供参加学习的机会,顶岗实习的基地数量和容纳的学生人数非常有限,因此学生难以找到理想的校外实训场所。

2.3 校外实习监管制度不健全

不论是地方高校还是高职院校,校外实习的研究工作都做了不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高校和企业在实践教学的监管方面仍然不健全,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部分指导教师在学生校外实习期间,未能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一系列考勤、考核等工作,企业在对学生进行安全、劳防、保密等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时,不能像对待企业员工那样严格,使学生在校外实习期间,在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职业道德等方面不能得到全面的锻炼。校外实习的管理机制和考核制度不健全,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未能完全发挥个人潜能,成效并不显著。

3 对策措施

3.1 以就业为导向,转变校外实习教育观念

学生不论接受何种形式的高等教育,最终都要学以致用,步入社会,面向就业。校外实习具有高度的真实性,能够让学生衔接理论知识和生产经验,丰富学习的方式,提高实践的有效性,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在实际生产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摆在首位,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既帮助学生详细了解专业的就业方向,又教给他们一些实际操作技能,了解企业的岗位和技术要求。同时,应届毕业生的工作经验缺乏是普遍现象,但通过校外实习,间接为毕业生增加了宝贵的工作经验,使他们提前在实践中夯实理论知识,发现自身的兴趣和将来的就业意向,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因此,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观念,是人才培养方案中解决就业难的途径之一。

3.2 以就业为导向,确立产学研合作培养方案,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根据生物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要求和学校有关实习基地建设的文件精神,以及产学研合作的基本原则,本着“明确职责、互惠互利、积极建设、精心培育”的原则,充分调动各种资源,选择专业对口、规模适当、管理规范的企业[4],邵阳学院已经与湖南湘窖酒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长期合作,建立了多家校级实习基地,在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学生能够为企业完成一些基础性的工作,高校指导教师能够为企业提供最新的先进技术指导,企业也为教师提供了熟悉工艺、设备的机会,提高了高校教师对工程工艺的理解,为指导学生校外实习奠定基础。通过产学研合作,有利于高校教师、学生对社会信息的了解,推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增强了企业对学校、学生的了解,通过产学研合作,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高度融合[5],最终提高了毕业生在社会中的就业竞争力。

3.3 健全校外实习管理制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完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强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实操教学和就业能力的提升。校外实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就业筹码,为了达到实习的理想效果,需结合校企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管理办法。一是校外实习基地必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努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二是实习基地要按照统筹规划、互惠互利、合理设置、全面开放和资源共享的原则,使学生在实际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实习,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三是校外实习基地批量接受相关专业学生实习实训、顶岗实习或者毕业实习,接受相关专业教师挂职参与技术与生产管理,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场所,使实习教学与“产、学、研”一体化相结合。四是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要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管理制度,尽快转换角色,进入职业化状态,发现问题并能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4 结语

面对经济全球化、科技产业化、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趋势及生物工程专业学生“难就业”的现状,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又要不断增强他们的专业拓展能力和就业适应能力,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校外实习与就业能力培养相融合是地方本科院校提高教育质量、向社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证。

[1]朱正伟,刘东艳,何敏.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环节的思考 [J].高等理科教育,2008(2):74-76.

[2]薛全义,刘景芳,刘旭颖.建立种植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研究与实践 [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43-45.

[3]屈学术,李忠霞.高职教育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J].农业与技术,2009(4):162-164.

[4]谢希,陈宁,徐庆阳,等.发酵工程开放式教学的改革探讨 [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7):181-182.

[5]张玲,曹忠.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J].决策管理,2009(5):85-86.

Exploration on the Combination of Practice and Employment Education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 Major in Local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HUANG Xiuqiong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Engineeing,Shaoyang University,Shaoyang,Hu'nan 422000,China)

The practice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eaching activities,an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o cultivate students'practice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Off-campus practice is more helpful for students to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of knowledge,and promote the combination of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zero distance”training enterprise in urgent need of applied talents,and further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mployment of students.

biological engineering;off-campus practice;employment education

G646

A

10.16693/j.cnki.1671-9646(X).2016.11.027

1671-9646(2016)11a-0085-02

2016-09-19

黄秀琼(1987—),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茶叶加工及其品质化学。

猜你喜欢
应用型基地专业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我的基地我的连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