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凉州区玉米高产创建工作思考

2016-03-29 04:00吕生舜
甘肃农业 2016年8期
关键词:凉州区全区高产

吕生舜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甘肃 武威 733000)

武威市凉州区玉米高产创建工作思考

吕生舜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甘肃 武威 733000)

凉州区依托农业部高产创建、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试点项目,发挥区域优势,在总结玉米高产创建连创全国纪录经验基础上,不断突破技术瓶颈,集成组装成熟生产模式,推广节本增效技术,开展跟踪服务和指导,促进了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笔者从凉州区情及玉米高产创建的背景和意义出发,分析和总结了近年来高产创建的做法及成效,结合高产创建推广情况,对高产创建工作进行了数据分析和深入思考。

玉米;高产创建;思考

武威市凉州区是甘肃省粮食主产区之一,是《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确定的粮食生产大县、农业部确定的玉米整建制高产创建示范县区和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2015年,全区建立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11个,示范总面积17.33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983.7公斤,较全区大田玉米亩增产176.4公斤,增幅21.8%,增产效果明显。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促进了全区粮食大面积平衡增产。

一、高产创建背景和意义

凉州区是传统的农业经济城市,总面积5 0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5.77万亩。辖37个乡镇、2个生态建设指挥部,常住人口101.15万人,农业人口74.34万人,是甘肃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农业区。凉州区自古就是“人烟朴地桑柘稠”的富饶之地,境内农业区域地势平坦,光热充足,耕地集中,土质肥沃,耕地质量好,农田灌溉有保障,是农业部确定的蔬菜、玉米、肉牛、肉羊等全国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域,农业发展水平处于全省前列。凉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石羊河流域中上游核心区域,是全流域人口最多、人口密度最高、水资源最缺乏、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流域生态环境及水资源问题十分突出。面对结构性用水矛盾突出的问题,以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实需要,凉州区立足资源优势和发展现状,以节水增收为目标,以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核心,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科学调整农业结构,开展高产创建工作,是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规律,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举措,对稳定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二、高产创建推广情况

近年来,凉州区全力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以稳定提升粮食产能为主线,以主攻单产、稳定总产、增加效益为目标,坚持打好政策、行政、技术“组合拳”,积极开展以玉米为主的高产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凉州区成为全省第一个成建制推广100万亩高效节水种植的县区,2013年实现了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整区推进。2008年实施高产创建项目以来,全区累计建立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46个,实施总面积66万亩,平均亩产达940公斤,比全区平均亩产提高134公斤,累计增产8 840万公斤,新增产值1.6亿元。2008年创造玉米大面积平均亩产970.52公斤的全国最高纪录后,2012年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1 041.3公斤,又一次创造全国高产纪录。

三、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创建责任

为切实加强对高产创建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农牧、财政、水务、农机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和部门协作,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建立了“一个领导小组负责一项工作,一项工作一套工作班子”的工作制度,实行重点工作领导责任制和区级技术人员联系片、基层农技人员联系户制度,将高产创建工作纳入乡镇和职能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指标体系,严格考核奖惩,形成了行政推动、技术支撑、农户受益的有效工作机制,确保了项目顺利实施和高效运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全力抓好项目任务落实和示范点建设。

(二)加强基础建设,夯实增产基础

整合农业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夯实玉米稳定增产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共实施土地整理项目58个,累计投入资金4.62亿元,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26.19万亩,新改建渠道2 785公里,修建田间道路2 023公里。2015年争取深松整地作业补贴面积50万亩,资金2 410万元,完成深松整地作业面积70.1万亩,投入深松作业机具813台(套)。项目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全区玉米种植条件,为玉米增产奠定了基础。

(三)注重技术集成,强化科技支撑

集成推广高产、高效、可持续技术和模式,创新开展玉米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试点,以实现全程机械化为核心点,以创新组织方式、创新管理方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专家指导方式为着力点,在种植规模、栽培技术、机械研发、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上实现突破。注重示范引领,按照“五统一”要求(统一品种、统一耕种、统一栽培模式、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收获),整村整组推进,做到乡有示范片、村有示范点,发挥示范和辐射带动效应。深入推进农作物良种工程,加大“高产、优质、多抗”和耐密宜机收玉米新品种引试、选育和推广力度,筛选出抗病性好、产量高、品质优、适宜机械收获的新品种,优化了玉米品种结构。开展耐密宜机收品种选用与高产潜力挖掘、精量播种和收获机械试验研究14项,筛选出适宜在全区推广的技术攻关模式5个。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在示范点开展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攻关及示范,加强新型农机具研发与推广,提高综合机械化水平。项目区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98.7%,示范带动全区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由去年的46%提高到今年的53%,增长7个百分点。推动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推进玉米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集成配套,稳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深入推进绿色生产。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减少农药使用量30%,防治效果提高到90%,有效控制和减轻了病虫害危害,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加快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大力推广机械化深松、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等技术,增加有机肥施用量,不断提高耕地质量,挖掘玉米增产潜力。

(四)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水平

创新组织方式。大力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把高产创建工作与土地流转结合起来,推进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机械化发展,全区培育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合作社)407户,规模经营面积达13.1万亩,新型经营主体在高产创建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创新管理方式。完善监测手段,对土壤养分、墒情定期监测,做到适时适墒播种,适时适量灌水,提高玉米苗情、土壤水分和配方施肥管理的精准化水平。创新服务模式。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采取无偿租借或仅收取维护费等形式,提高了机收专业化服务队和病虫害专业化机防队队伍装备水平,做到了机械作业、病虫害防控重点乡镇全覆盖。创新专家指导方式。聘请刘永红、李少昆、王汉宁等全国知名专家,为凉州区玉米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号脉把诊,解决技术瓶颈。建立了“技术单位领导+区级专家+技术服务小组+合作社+农户”的“五位一体”服务模式,区乡村三级农技推广队伍与种植大户、合作社、农户建立了合作关系,实行技术承包责任制,做到“任务落实到地块、技术服务到地头、物资供应到农户”,提高了服务效果。

(五)强化资金扶持,促进政策落实

为保证高产创建工作取得实效,整合项目资金,重点向高产创建示范片倾斜。2015年通过整合项目,在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点发放配方肥880吨,尿素200吨,供应良种10吨,地膜750吨,确保了玉米高产创建技术措施的落实。发放机械化作业补助30.5万元,加大玉米起垄覆膜、收获等机具的引进和推广力度,在玉米生产机械整地、起垄、覆膜、铺管环节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区上出台政策对志成、双惠等6家废旧地膜加工企业进行扶持,企业贷款给予3年贴息,每加工1吨废旧地膜奖励200元,每回收1吨废旧地膜奖励100元,提高了农户对废旧地膜回收的积极性,残膜回收率可达90%以上。区财政累计配套补助资金、试验示范经费1 500多万元,通过加大支持力度,保证了高产创建项目顺利实施。

四、分析及思考

通过实施玉米高产创建工作,凉州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实现了多年粮食总产稳定增加,农民持续增收。通过近几年相关数据分析,有几点思考。

(一)稳定播种面积是高产创建的前提和基础

凉州区坚持从战略高度出发,始终把粮食安全放在首位,通过压夏扩秋、压粮扩经等举措,粮食面积保持基本稳定。2010-2015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分别为115.81万亩、114.60万亩、106.26万亩、104.73万亩、106.12万亩、108.63万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分别为56.10万亩、63.90万亩、73.27万亩、68.20万亩、68.70万亩、62.51万亩。6年间,粮食播种面积始终稳定在100万亩,玉米播种面积保持在55万亩,玉米播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60.1%,可以说,玉米播种面积的稳定为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稳定提高产量是高产创建的核心和动力

通过调优种植结构,完善节水灌溉体系,开展增产模式攻关,粮食单产逐年提高,总产保持稳定增长。2010-2015年,全区粮食总产量分别为65.48万吨、67.30万吨、66.61万吨、67.52万吨、68.19万吨、67.98万吨。其中玉米产量分别为39.26万吨、45.41万吨、53.27万吨、52.23万吨、53.80万吨、48.84万吨。6年间,粮食总产始终稳定在65万吨,玉米产量保持在40万吨以上,玉米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72.6%,产量的不断提高增强了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为挖掘粮食潜力、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

(三)推广节本增效技术是高产创建的手段和支撑

2015年,全区完成高效农田节技术推广面积115.3万亩,其中垄膜沟灌92.1万亩、膜下滴灌8万亩(其中水肥一体化1万亩)、一膜两年用15.2万亩,建立示范点121个。2010-2015年累计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548万亩,六年累计增产36.3万吨,增收6.7亿元,节水3.9亿立方米,有效破解了结构性用水矛盾。完成旱作农业推广面积42.71万亩,其中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玉米39.87万亩。全膜双垄沟灌节水技术的全面推广,对农业节水、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56.25万亩,节肥0.7万吨,新增粮食产量10.16万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灌溉、施肥方式的转变,提高了肥料利用率,粮食产量得以稳定增长。

(四)粮食规模经营主体是高产创建的亮点和保障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多种类型的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这为;凉州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指明了方向。凉州区现有玉米种植大户171户,占种粮大户的86.4%。其中50亩以下大户27户,50~100亩大户88户,100~200亩大户30户,200~500亩大户19户,500~1 000亩大户7户。2015年,玉米种植大户共经营耕地面积2.3万亩,玉米总产量1 807.8万公斤。

(编辑:刘国华)

F323.1

A

1673-9019(2016)08-0013-02

2016-03-22

吕生舜(1983-),男,甘肃武威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

猜你喜欢
凉州区全区高产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陈宗诚作品
张文作品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游戏化学习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
基于GIS的武威市凉州区甜叶菊种植适宜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