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水利发展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2016-03-29 11:24韩小平甘肃省祥龙水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定西743000
甘肃农业 2016年20期
关键词:水价甘肃省用水

韩小平(甘肃省祥龙水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甘肃 定西 743000)

甘肃水利发展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韩小平
(甘肃省祥龙水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定西743000)

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民生改善的重要依托、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生态建设的重要基础。但是,甘肃作为全国最干旱的省份之一,长期以来,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利管理的水平不高,水利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制约。如何突破“水瓶颈”,甘肃省以涉险滩、渡深水的勇气锐气,求真务实、励精图治,锐意创新、攻坚克难,走建设发展与改革推进“双轮驱动”的水利发展道路,全面深化水利改革,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加快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步伐。

水利发展;瓶颈;改革策略

一、以投融资改革为先导,打开改革突破口

一直以来,甘肃省囿于有限的财力,水利项目一直依赖国家投入。资金短缺、投入单一,严重制约着甘肃水利的发展。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省水利厅将破解水利投融资难题作为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的核心之要。

变水利单纯服务农业、农村为服务统筹城乡,省水投公司还加强与市县政府合作,以城乡水务一体化经营为重点,整合、盘活相关市县水利供水存量资产,进一步放大融通社会资金。这不仅加强了自身“造血”功能,而且有效解决了地方水利发展资金不足问题,提速地方水利项目建设。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创举,实现了当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开发、统一调配、统一供给,形成了从“水源头”至“水龙头”全过程统一的完整产业链。目前,省水投公司已与天水市、兰州新区和山丹县等15个市县区开展了水务一体化合作经营。

二、以试点工作为契机,推进水权改革

2011年12月,甘肃省按照国家下达甘肃省的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控制指标,将各项指标逐级分解下达到了市县,建立了覆盖省、市、县三级的控制指标体系和以水资源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与考核制度体系,为水权改革划定了总量红线。

但是,一方面,由于甘肃省水资源短缺,工程蓄水及调蓄能力不足,各地、各有关部门都千方百计增加水资源供给量,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当前,甘肃省用水总量已接近红线指标,新上项目用水指标增量空间有限。另一方面,甘肃省水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农业用水占全省总水量比重高、节水潜力大。

现在,甘肃省在疏勒河流域开展了农业灌溉用水的水资源确权工作,对三个灌区不同作物、不同灌季进行“百亩实测”。通过这样的测量,拟将农业用水水权确权到农民用水户协会和农场等用水大户,为水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奠定基础,从而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保障经济生态均衡发展。

为配套推进水权改革,甘肃省同步在疏勒河灌区开展了农业用水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改革工作。省发改委、省水利厅联合下发了指导意见,将以用水总量控制红线为基础,实行取水许可动态管理,将水资源的使用权确权到工业、农业等具体取用水户,加快培育和建立水市场,促进水权交易流转,为新建项目打开用水指标通道。在农业用水确权上,按照水利工程的实际供水量、作物种植结构、灌溉轮次定额、法定土地面积等,将水的使用权逐步确权到户。

三、以倒逼机制和利益引导为手段,推进水价改革

点面结合,重点突破。全省以推行终端水价、超定额累进加价、差别水价为重点,以完善终端计量设施,建立节水奖励和补贴机制等为手段,全面推行农业水价改革。目前,全省农业水价提高到了每立方米0.147元,达到平均供水成本每立方米0.253元的58%,水费收入达9.4亿元。特别是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凉州区等5县区的水价,在原水价基础上平均提高了50%,达到成本水价。其中高台、民乐提高了1倍。

四、以建立良性运行机制为目标,推进水利管理改革

在进一步强化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公益属性的同时,甘肃省深刻地认识到,要建立长效机制,还得用市场机制解决经费、人员、管理等问题,减轻发展包袱,真正使水管单位走上良性运行的发展道路。为此,甘肃省积极稳妥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使18.8万个小型水利工程明晰了产权,占到总数的98%。

2013年9月,水利部确定甘肃省武都、白银、凉州3区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区,目前这3个地方已基本完成了小型水利工程的清产核资、确权颁证等工作,为建立建管一体化、市场化的建管体制,激活工程运营机制,盘活小型水利设施资产,以资产为抵押开展直接融资创造了条件。推动甘肃水利后发赶超,还必须打破水管单位长期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事业单位观念。近两年来,甘肃省积极稳妥推进水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探索推行企业化管理模式,实行扁平化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改革,减轻了水管单位的包袱,使其轻装上阵,以现代化、市场化理念开展管理经营,进一步激活水利建设市场。

五、以项目建设为载体,融合推进各项改革

在加快水利改革试点中,甘肃省同步融合推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水价改革、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机制改革3方面内容;在凉州、民勤、民乐、高台、白银5县(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中,把水价机制与水权分配、产权改革、协会发展、奖补机制、工程配套相结合;在武都、白银、凉州3区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中,围绕建管一体化综合推进水权、水价、产权等改革;在疏勒河流域水权改革试点中,以水权分配、水权交易为核心,同步推进水价改革和参与式灌溉管理改革。

[1]孙海龙,王环.我国政府农田水利建设的职能探析[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2]张瑜洪.全球水伙伴建言中国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中国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高级圆桌会议综述[J].中国水利,2012,(09).

[3]张德刚,王鸥,付晓东.国内外水利投融资体制现状的比较[J].商业经济,2009,(22).

[4]林万龙.农村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07,(08).

[5]周晓平,郑垂勇,陈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动因的博弈解释[J].节水灌溉,2007,(03).

(编辑:魏翔)

S27

A

1673-9019(2016)20-0016-01

2016-07-19

韩小平(1966-),男,甘肃定西人,中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工建筑研究。

猜你喜欢
水价甘肃省用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节约洗碗用水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基于实证数学规划模型的农业水价政策效应模拟
上海建立大用水户用水实时监管制度推进城市节水
宿迁市宿豫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路径分析
西北干旱地区农业水价分担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