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剪纸艺术表现手法的探索与研究

2016-04-04 19:28訾春花
书画世界 2016年2期
关键词:民间剪纸

文/訾春花



民间剪纸艺术表现手法的探索与研究

文/訾春花

内容提要: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历史悠久,长期活跃在我国民间民俗生活中,近些年以来,随着学术团体对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日益重视与保护研究,中国传统剪纸文化再次被人们重视。民间剪纸艺术在传承过程中受制作材料及气候影响,虽未有大量的剪纸作品传承下来,但是有许多镂空雕刻制成的工艺品为我们研究剪纸艺术的发展及传承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剪纸艺术发展至今,艺术形式丰富多样,由于其表现形式适应人民大众的心理及行为习惯,所以有许多优秀的剪纸作品都为人们所熟知。在我国,各民族地区都有剪纸艺术的影子,但由于地区之间的差异使其形态有其地域特点和独到之处,但从总体来看,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表现手法又有其共同特性。本文通过谐音取义、寓意联想两个方面对民间剪纸艺术的表现手法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民间剪纸;谐音取义;寓意联想

目前我国现存最早的雕镂剪刻的出土实物一般是在金箔、皮革、绢帛等材质上通过雕、镂、剪、刻等手法完成的,我们从这些实物中发现,其深具含义的图案在技术、制作手段及工具上与现在的剪纸制作技艺有相似之处。唐代社会发展呈现繁荣景象,漆器、玉器、铁器、玛瑙器、犀角器等工艺品生产极为发达,金银箔贴花、金银平脱工艺盛行,其装饰图案往往根据器物的用途、性质巧妙构思,制作方法近似剪纸工艺,既有写实性的题材,也有传说中的吉祥瑞兽,为器物增添了特有的艺术效果。宋代造纸业兴盛,剪纸艺术得到迅速发展,北宋皮影镟刻技巧与剪纸的剪刻技术如出一辙,其造型处理、形象装饰、染色等技巧上都采用了剪纸的艺术语言。元、明、清以来,剪纸艺术技法纯熟,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更加注重求吉、纳福、敬神的吉祥用途。

民间剪纸作品题材大多选用大自然中植物、动物、飞禽、走兽等图案,造型夸张、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表现的都是劳动人民最质朴、淳厚、乐观向上的情感。在我国,人们依然按照传统习俗每逢佳节、婚庆、寿宴等喜事时,将鲜艳的、剪成各种具有吉祥寓意图案的剪纸张贴在门窗、墙面、炕围、顶棚等地烘托气氛。仔细观察这些图案,你就会发现,这里面的“讲究”是很多的。图案的个数、排列方式、组成形态都有其特定要求。比如湖北、湖南等地娃娃过满月时,母舅家送来贴有“万年青”的红色剪纸的鸡蛋,比喻娃娃出生后能像大树一样茁壮成长。因为中国古人认为人是从宇宙的母体而来的,从图腾动物母体而来,所以,送红蛋是送吉祥。北方送象征穹天宇宙的大馒头,内馅包着象征孕育生命的红豆。由于地域差异及民族特点,南北方有许多习俗上的不同。在民间剪纸艺术表现形态中有不少蕴含了人们美好的心愿与祝福,下面我们就通过谐音取义与寓意联想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与研究。

一、谐音取义

谐音取义是利用汉字的谐音来表达剪纸艺术的吉祥寓意主题,是民间剪纸艺术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法。人类自从阶级社会开始就有了贫富差距,物质财富分布不均衡,有许多物质财富多的占有者创造了更好的生存条件,也开始出现了“禄”的观念。鹿取谐音“禄”,民间常以鹿表示“加官进禄”。鸡取谐音“吉”,鸡与鱼组合为“吉庆有余”,鸡与大丽花组合,为“大吉大利”。民间流行的中堂画中,经常在石头上画一只大公鸡,取“石(室)上大鸡(吉)”之意。公鸡头上的红色鸡冠,尤为人们喜爱,因为“冠”取谐音“官”,鸡冠火红高耸,被人们视为报晓之物、阳明之神,故有“金鸡报晓”“官上加官”之意。自古以来羊就是吉祥的象征,羊与“祥”谐音,“吉祥”在书法与篆刻中多写成“吉羊”,传说羊为千岁之精,羊能兆瑞祥。剪纸艺术中经常将梅花和喜鹊组合在一起,取谐音“喜上眉梢”,表现人在遇到喜事的时候,上扬的眉梢可以体现人的喜悦心情。这些寻常的形象已然成为具有某种寓意和象征的标志,包含着深刻的内容,不仅表现了劳动人民群众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也寄予着人们的理想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反映着人们的审美取向。

二、寓意联想

民间剪纸艺术的视觉符号追求神似,以概括、夸张其形象特征的手法,使之具有超越自然形态的造型特点。民间剪纸艺人经常用寓意联想的创作手法,总是“言必有意,意必吉祥”。

寓意分为明喻和暗喻,明喻指从作品中描绘的事物直接联想到它所代表的含义,“松鹤延年”以四季常青的松树和代表长寿的鹤来表达对长辈健康长寿的祝福。古代传说“鲤鱼跃龙门”说的是鲤鱼越过龙门就化为龙,跃不过去仍为鱼,人们借用这一故事来形容勤奋刻苦、艰苦奋斗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人们经常将五只蝙蝠组成一幅画面,寓意“五福临门”“洪福齐天”,还有春节大家都贴春联,经常将福字倒着贴,寓意“福到了”。

暗喻指的是观者不容易一下子看出作品所表达的含义,需经过仔细推敲才能发现其中含义,它们大都是阴阳相合隐喻爱情的象征符号。“鱼戏莲”“鱼嗦莲”题材常常被人们使用,“鱼戏莲”是鱼在水上戏莲,剪纸中鱼代表男性,莲代表女性,寓意男女“谈恋爱”,“鱼嗦莲”是鱼在水下咬住莲,莲上方有一只娃娃,寓意“结婚生子”。老鼠在民间常常偷吃粮食,人们也常说“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但是在剪纸题材中,老鼠常常被认为是吉祥的动物,在某些地区动物神崇拜中还被喻为繁衍之神的子神。生命与繁衍、求吉纳福是人类生存永恒的主题,民间剪纸艺术的题材、形式都符合人们的心理,在当今社会应跟随时代的步伐,加以创新和利用,将民族的转为世界的,继续在将来以崭新的面貌传承下去。

结语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文化内涵极其丰富,人们通过谐音取义、寓意联想等手法对生命繁衍、迎吉纳福、驱灾辟邪等文化内涵进行了展现,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像埋在地下多年的陈年老酒,仍保持着原有的纯真,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民间剪纸艺术已成为一种精神食粮,记载着逝去时光里人们的审美理想和喜好,在现代,剪纸艺术作为展现民俗文化的载体,以新式的纹样和构图形式在现代设计创作中仍然运用广泛。

参考文献:

[1]王平.中国民间美术通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3:1.

[2]靳之林.中国民间美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8.

[3]周旭.中国民间美术概要[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6.

[4]马莉萍.中国少数民族剪纸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1.

作者系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教师

约稿、责编:徐琳祺

猜你喜欢
民间剪纸
民间剪纸向驻地高校美术课程转化的应用研究
安徽省临泉县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安徽省临泉县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民间剪纸类型及其图形浅析
浅析幼儿园剪纸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
从图形创意的角度浅析山西民间剪纸艺术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小学美术剪纸教学
中国民间剪纸传承方式转换研究
浅谈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