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疗配合吊针治疗面肌痉挛气血亏虚型36例

2016-04-06 09:05张利珠指导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8期
关键词:脐疗面肌脐部

张利珠,刘 园,张 彤(指导)

(1.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1)

脐疗配合吊针治疗面肌痉挛气血亏虚型36例

张利珠1,刘 园1,张 彤(指导)2

(1.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1)

目的:观察脐疗配合吊针治疗面肌痉挛气血亏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用脐疗配合吊针治疗2个月。结果:治愈22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67%。结论:脐疗配合吊针治疗面肌痉挛气血亏虚型疗效显著。

面肌痉挛;气血亏虚;脐疗;吊针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同侧面神经所支配范围内的肌肉一种无痛性、间歇性、无规律、不自主的强直或痉挛发作,发病早期多为眼轮匝肌间歇性抽搐,后逐渐扩散至一侧面部其他肌肉,患者无法控制,入睡、安静时停止。多伴有眩晕、耳鸣、头胀不适、烦躁等症状,症状多呈进行性加重,每因紧张、疲劳、自主运动等原因诱发或加剧[1]。笔者跟师采用吊针配合脐疗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36例,均为2015年6月至2015年9月于我院针灸门诊就诊患者。男11例、女25例,年龄25~60岁,病程1个月~2年。

根据病史及面肌阵发性抽动特点,神经系统无其他阳性体征,肌电图可见肌纤维震颤和肌束震颤波确认[2]。

中医辨证为气血亏虚型面部僵硬,紧绷感,不自主跳动,神疲乏力,面白无华,舌淡苔白滑,脉弱。

2 治疗方法

脐疗:当归12g、砂仁12g、白术15g、干姜12g、肉桂12g粉碎混合,以温开水调和面粉将之揉捏成碗状,其内径与脐直径相同,高约1.5cm。将艾绒搓成3个三角锥形艾炷,直径约1.5cm、高约1.5cm,根据肚脐大小可有所不同。取神阙穴,用75%的酒精常规消毒脐部,将面碗置于脐部,面碗中央对准脐中央,将备好的药末4~5g均匀地填满脐部,艾炷置于药末上,点燃艾炷尖端,连续施灸3壮,约1h,灸后保留脐内药末,用敷贴固封脐部,1天后自行揭下,用温开水洗净脐部。1周2次,2次为一疗程[4]。

吊针:取百会、四神聪、眉冲、太阳、四白、颧髎、迎香、地仓、颊车、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患者仰卧位,用75%的酒精棉球常规消毒所选穴位皮肤,用1.5寸(0.30mm×40mm)毫针。面部眉冲、太阳、四白、颧髎、迎香、地仓、颊车,取毫针3支,用右手持针,使针尖在左手平放的指甲盖上对齐,使其平放在同一平面上,针身相依,左手切压穴位后,右手持针快速刺入穴位皮下1~2分,随即将手松开,使针体悬吊而不脱落为宜,针尖顺势将穴位处皮肤挑起形成一小皮丘[3]。百会、四神聪用平刺法刺入0.5~0.8寸,平补平泻手法;余穴直刺0.5~0.8寸,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留针20min,每日1次,15天为一疗程。

两种方法配合治疗2个月。

3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2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治愈:患侧面部无牵拉抽动,随访3个月后无复发。显效:面部牵拉抽动、麻木基本消失,在天气及情绪变化时偶有发作。有效:面部牵拉抽动次数明显减少,痉挛持续时间缩短,相邻两次痉挛间隔时间延长。无效:症状无变化。

4 治疗结果

治愈22例(61.11%),显效7例(19.44%),有效4例(11.11%),无效3例(8.33%),总有效率91.67%。

5 典型病例

杨某,女,50岁,2015年6月初诊。4个月前因骑车受凉出现右侧面部僵硬、紧绷感,时有不自主跳动,以眼周、嘴角为甚,常因情绪紧张、生气时诱发,入睡后停止,期间未行任何治疗。7天前诸症加重,右侧面部僵硬、紧绷感,时有不自主跳动,以眼周、嘴角为甚。平素精神差,易疲劳,39岁绝经,心烦失眠,食欲差,大便时干时稀,小便调,面色暗沉无光泽,舌体淡胖大有齿痕,脉细弱。西医诊断为面肌痉挛。中医诊断为面肌瞤动(气血亏虚)。治以补血益气,祛风止痉。用脐疗配合吊针治疗。治疗第2次后右侧面部紧绷感减轻,眼底跳动程度减轻、时间缩短,食欲增加,面色好转。治疗6次后右侧面部僵硬、紧绷感消失,跳动频率、程度明显减少。治疗2个月后面部症状消失,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面肌痉挛未再复发。

6 讨 论

面肌痉挛属中医“筋急”、“筋惕肉瞤”等范畴。多因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气血津液不能畅达,脉络空虚,腠理不固,风邪入侵所致。面口为阳明经所主,故用吊针治疗以调气血、平阴阳,以祛风散寒、舒经活络、调和气血,使经脉气血畅达,经筋得养而痉挛自止[3]。三针齐下,针身相依,相互协同,可加强针感,共奏疏通气血、祛风止痉之效。脐即神阙穴,为五脏六腑之根,神元归藏之本。神阙穴属任脉,通过经络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相联系,十二经脉、奇经八脉有的直接过脐,或者间接与脐脉气相通。后天之本亏虚,气血生化乏源,不足以将气血津液运化布达全身,脏腑失于濡养,正气亏虚外邪侵袭发病。将补益气血、调和脾胃药敷于脐部,通过经络的气血流注,使药性随气血之运而疏布调衡,达到调和脾胃、补益气血的目的。

[1] 崔俊波,陈宝贵.治疗面积痉挛经验总结[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3):421-422.

[2] 倪淼璐.针灸结合闪罐法治疗面肌痉挛48例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药,2010,23(3):453.

[3] 张悦,杨振辉,孙英霞.吊针治疗阵发性面肌痉挛的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1,21(4):201-202.

[4] 路延军.隔药灸脐法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3-4.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80,186.

R277.751.2

B

1004-2814(2016)08-0780-02

2016-03-09

猜你喜欢
脐疗面肌脐部
温中止泻汤联合脐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临床观察
针刺“新吾穴”结合脐疗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探讨个体化干预模式在脐部敷贴法治疗小儿泄泻100例的应用价值
针刺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研究进展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邮购信息
新生儿不同断脐长度对减少脐部感染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脐部清洁干燥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脐疗治疗带下病古今用药对比分析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