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8例

2016-04-06 09:05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8期
关键词:整脊根型上肢

孙 勇

(江苏省射阳县洋马中心卫生院中医科,江苏 射阳 224335)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8例

孙 勇

(江苏省射阳县洋马中心卫生院中医科,江苏 射阳 224335)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整脊、中药热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采用神经阻滞、整脊、中药热敷治疗,观察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颈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愈37例(63.8%),好转18例(31.0%),无效3例(5.0%),总有效率94.8%。结论:神经阻滞、整脊、中药热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明显缩短治疗周期,疗效显著。

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阻滞;整脊;中药热敷

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方式和劳动强度的改变,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及低龄化发病趋势,而神经根型颈椎病又是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占颈椎病的60%~70%[1]。主要表现为颈项部酸胀伴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颈部肌肉痉挛、活动受限,重者咳嗽、打喷嚏、头颈过伸或过屈等活动常可诱发并加剧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笔者运用神经根阻滞、整脊及中药热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58例,均为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我院中医门诊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颈项部酸胀不适伴上肢疼痛或麻木,经X线摄片、CT或MRI检查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存在不同程度改变,椎体前后缘及钩椎关节不同程度骨质增生,椎间盘退变。男35例,女23例;年龄29~65岁,平均47.5岁;病程2个月~20年,平均2.3年;臂丛牵拉试验阳性44例,压颈试验阳性39例;双上肢11例,左上肢25例,右上肢22例。

诊断标准:参照第3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确定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2]。①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疼痛、麻木等)与颈脊神经支配区域一致;②椎间孔挤压试验及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③X线片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椎体关节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及椎间孔变小等改变,CT或MRI示颈椎退变、椎间盘突出等。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如有椎间盘突出,突出的髓核小于椎管前后径30%,且无明显退变;③年龄不超过65岁;④一般情况可,无心、脑血管等其它系统重大疾病;⑤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颈椎椎体结核、肿瘤等椎管内占位性病变;②严重骨质疏松;③妊娠期、哺乳期及经期;④突出的髓核大于椎管前后径30%及有明显椎间盘退变;⑤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65岁及伴有其它系统严重并发症;⑥有晕针病史。

2 治疗方法

神经阻滞。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检查结合颈脊神经根分布的区域进行定点,如C5神经卡压引起三角肌、上臂桡侧麻木或疼痛,选C5患侧横突上缘等。患者仰卧位,头转向健侧,皮肤常规消毒后,一般采用5号细针,在颈部侧面与皮肤垂直进针,直至触及颈椎横突后结节,当患者有酸胀感后,稍将针退出2~3mm,再沿颈椎横突后结节向前呈15~30°缓慢进针5mm,如接近或刺中神经根时可出现放射感,回抽无血及无脑脊液后即可注入药物[3]。药物选用1%的利多卡因5mL、甲钴胺注射液0.5mg、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7mg加0.9%氯化纳注射液至10mL,每点注射5mL,每周1次,4次为一疗程。

整脊治疗。以左侧为例,患者仰卧位去掉枕头,医者坐在患者的头端,首先对颈肩部肌群进行放松,然后医者用右手托住患者的下颌部,左手放在患者的颈部,用拇指顶推在左侧轻度凸起的关节突处,将患者头部稍稍抬起使下颌内收,在牵引的前提下进行缓慢的转摇颈部,再将头部转向对侧,在感觉已经转到患椎应有的限度时并同时瞬间发力顶推患椎关节,促使错位的关节复位,每周1次,4次为一疗程。

中药热敷。药用伸筋草30g,防风25g,防己30g,制川乌30g,川芎40g,威灵仙30g,当归30g,透骨草20g,羌活25g,独活25g,路路通20g,桂枝30g,生麻黄20g,红花20g,花椒20g。共研粗末,加入陈醋适量拌匀,用纱布包好,电饭锅或微波炉加热后放于患处皮肤热敷1h,每日2次,每2日更换1剂,4周为一疗程。

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订[4]。治愈:一侧或双侧上肢疼痛麻木等症状消失,肢体的功能恢复正常。好转:一侧或双侧上肢疼痛麻木等症状减轻,肢体的功能改善。未愈:一侧或双侧上肢疼痛麻木症状无改善。

4 治疗结果

治疗1个疗程,随访5~7个月、平均6个月。治愈37例,占63.8%;好转18例,占31.0%;无效3例,占5.2%;总有效率94.8%。

5 讨 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病理基础主要是由于髓核的突出(脱出)、钩椎关节或椎间关节骨赘增生、上下错位、韧带增生肥厚、筋膜挛缩等原因使椎间孔狭窄,进而刺激和压迫神经根产生以根性痛和根性肌力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治疗该病的方法较多,如手法、牵引、针刺、中药和理疗等,虽然均有效果,但疗效不一。

神经阻滞是将药物直接注射相应节段的颈神经根处[5]。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具有抗炎抗免疫反应功效。甲钴胺注射液可以改善神经的营养和机能状态。低浓度的利多卡因有迅速镇痛及松解平滑肌的作用,可阻止疼痛刺激的传导,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炎症物质的吸收与排泄,以缓解颈脊神经根刺激或压迫。

实验研究显示,人体上颈段髓核内压小于下颈段髓核内压,髓核内压随着外在负荷的增加而压力增加,通过对颈椎的牵引,可以降低椎间盘内髓核的压力,从而避免先旋转手法造成髓核进一步突出的危险[6-8]。用传统的颈椎斜扳法治疗颈肩部疼痛,由于患者是坐姿手法容易引起因医者用力不当造成医疗意外,为了减少可能出现的意外,在实施颈椎手法治疗时,患者采取仰卧位接受治疗较为安全,因为坐姿操作时由于头部的重量作用于颈部,其稳定性不易控制,很容易引起患者的紧张,对治疗造成无法预估的潜在风险。而仰卧位时颈部是放松的,并且颈部也不承受头部的重量,排除了某些不稳定的因素。通过整脊治疗,可以缓解肌肉的痉挛,纠正紊乱的关节,改善神经根周围组织血液供应,减轻神经根卡压症状,达到“骨合缝,筋纳槽”的目的。

中药热敷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安全,无不良反应。方中诸药共奏活血化瘀、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之功,可以促使皮肤毛孔扩张,药物通过扩张的毛孔渗透肌肤,使药力从皮到筋、从筋到骨,层层渗透温通关节,直达病灶深层,从而缓解局部肌肉、筋膜及韧带的挛缩[9]。

总之,神经阻滞、整脊治疗配合中药热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达到优势互补、协同作用的效果,克服了单一治疗的不足,具有明显缩短治疗周期,疗效显著,可较快解除病痛。

[1] 周秉文,陈伯华.颈肩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29-233.

[2] 李增春,陈德玉,吴德升,等.第3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2008,46 (23):1796-1799.

[3] 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疼痛学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59-61.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5] 李浪平,朱婵,李传明,等.颈夹脊穴注射合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6):567-570.

[6] 张军,孙树椿,王立恒,等.不同牵引重量对颈椎髓核内压力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18(1):1-2.

[7] 王立恒,孙树椿,张军,等.静止中立位状态及加载模拟头部重量后对髓核内压力影响的研究[J].中医正骨,2010,22(1):3-4.

[8] 孙树椿,张军,王立恒,等.旋转手法对颈椎髓核内压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骨伤,2010,23 (1):34-38.

[9] 崔杰.中药熏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4例疗效分析[J].北京中医药,2008,27(6):461-462.

R681.55

B

1004-2814(2016)08-0784-02

2016-03-14

猜你喜欢
整脊根型上肢
中医整脊联合盆底筋膜手法、电刺激疗法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整脊真有这么神奇吗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整脊结合局部推拿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临床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温针配合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症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