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剑华治疗筋伤验案举隅

2016-04-06 09:05杨晓全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8期
关键词:冬泳委中夹脊

杨晓全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重庆 40010)

郭剑华治疗筋伤验案举隅

杨晓全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重庆 40010)

有幸师从郭剑华主任医师多年,多次目睹郭师以针刺为主,配合推拿、刺血、中药等多种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多起沉疴。现举验案数则如下。

1 腰痛病案

赵某,男,47岁。5年腰痛病史,以隐痛为主,1天前弯腰抬物时用力过大致腰痛加重,休息不能缓解,夜晚疼痛剧烈,在家人搀扶下缓慢步入病房。俯仰转侧困难,翻身屈髋受限,活动时腰臀部牵扯疼痛明显,但无下肢放射痛、牵扯痛等症状。查腰部生理曲度变直,略向右侧弯,腰3~骶1椎右侧肌肉板结且明显高于左侧肌肉,有明显压痛感,直腿抬高试验(-),加强实验(-)。MRI检查显示腰4~5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舌质暗红舌边有瘀点,脉弦紧。辨证为急性腰扭伤(气滞血瘀型)。用0.30mm×50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先从右侧取腰3~5椎3个夹脊穴加上右侧委中穴,自上而下针刺,得气后摇大针孔出针,再从左侧取腰3~5椎3个夹脊穴及左侧委中穴自上而下行相应手法,术毕嘱患者立即下床活动,前俯后仰左右扭转都灵便自如,疼痛不适之感解除大半。

按:虽然MRI检查提示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但无下肢放射痛、牵扯痛及发麻、发凉等阳性体征,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实验均无异常,辨证应属急性腰扭伤。患者有慢性腰痛史,肌肉劳损,局部经络痹阻,不能承受弯腰抬物时所用猛力,致局部血脉破损,离经之血变成淤,瘀则气滞故胀痛明显,结合舌质脉象,辨证为急性腰扭伤(气滞血瘀型)。治疗时采用行急刺手法且左右皆刺,急刺时急进急出并摇大针孔加强针感。疼痛在右侧,先行右侧针刺以引邪外出,再行左侧针刺以引气左行致左右平衡,以达调和之效。选穴重用夹脊穴同时配合远端取穴,夹脊穴属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与脏腑密切相关,是体内脏腑与背部体表相连通的点,其联络途径,也是以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联络为基础,借助于气街径路与上下、左右、前后经脉之气沟通,从而使夹脊穴成为督脉和足太阳经脉气的转输点。定位在足太阳膀胱经,但范围较宽,不局限于某一点,若针对阳性点一一针刺,则漫无目的,所以选用夹脊穴可起到提纲挈领之效。同时,根据上病下治原则和“腰背委中求之”经验用穴,在双侧委中急刺,得气出针以达引气下行之效。

2 腰腿痛

曾某,女,60岁。2天前受寒后突然出现腰部剧烈胀痛伴右下肢牵扯痛,站立、行走受限,平卧稍缓解,起卧翻身困难,腰背部沉重无比,夜间痛甚,眠差。口服止痛药2天疼痛无明显改善,弯腰拄拐跛行就诊。摄腰椎CT片示L4~L5、L5~S1椎间盘向右后突出。查腰部生理曲度变直,微向右側弯,两侧肌肉紧张板结有压痛,右秩边穴压痛(+++),直腿抬高实验(++),双委中穴附近有明显迂曲的静脉鼓出,舌红苔白脉紧。给予双委中三棱针刺络放血,放血后疼痛明显减轻,当夜安静入睡。其后配合针刺腰臀部穴位治疗10天后痊愈。

按:腰部剧烈疼痛伴右下肢牵扯痛,腰背部沉重无比。正如《素问·刺腰痛篇》所述“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即痛时牵引项脊尻背,背部如担负着沉重的东西。书中同时提出:“刺其郄中太阳正经出血”,郄中及委中,即在膀胱经合穴委中处刺出其恶血。为何选委中穴,因“膀胱足太阳之脉…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腘中。”腘中是太阳经下行入膝关节的重要交汇点,经气充足,但两经交汇处又极易阻塞,所以腰痛多伴局部静脉迂曲。对于“引项脊尻背如重状”腰痛,治疗时委中点刺放血可取得显著疗效。而且建议患者最好取站立位放血,使下肢血流压力增大,便于瘀血流出,疗效更佳。

3 网球肘

刘某,女,58岁,2014年2月16日初诊。形体偏胖,好冬泳,1个月前游泳后出现右肘外侧疼痛,休息并热敷后有好转,未给特殊处理,仍继续冬泳,右肘疼痛持续性加重,休息、热敷不能缓解,自购芬必得内服无效,右上肢不能旋转、屈伸、持物不稳,肘部酸痛麻木,难以入眠。查右肘外侧微肿不红,有压痛,以肱骨外上髁部最为明显,屈伸、旋转受限。舌质淡苔白微滑腻,脉浮滑。CR片示右肘部骨质未见明显异常。中医诊断为肘痹(寒凝经脉,阳气郁痹)。西医诊断为右肱骨外上髁炎。治疗先针刺大椎、右侧阿是穴、双侧外关,得气后先留针配合TDP照射30min后行针,从大椎开始,再阿是、双外关,得气后行大幅度提插捻转,再摇大针孔出针,患者术毕即感右侧肘部疼痛明显缓解,旋转、屈伸灵便,手端茶杯已较轻松。再给予当归四逆汤加减。药用当归15g,白芍15g,桂枝12g,桑枝20g,细辛3g,通草10g,羌活12g,甘草10g,大枣10g,生姜3片。水煎取汁,分3次服,每日1剂。并嘱暂停冬泳,早晚坚持做八段锦之“双手托天理三焦”功能锻炼操10~15min。2014年2月21日二诊,右肘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屈伸、旋转自如,受寒后疼痛有所反复,热敷后可缓解。上方加丹参15g再服用5剂,早晚坚持做八段锦之“双手托天理三焦”功能锻炼操10~15min。2014年2月28日三诊,右肘关节疼痛基本解除,屈伸、旋转自如,提拿重物无影响,继服上方5剂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患者年老,阳气衰弱,再加上长期坚持冬泳,寒气趁虚而入,留滞于经络之中,遇邪而诱发,局部经络瘀阻不通,不通则痛,发而为“肘痹”。治疗当以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为主。先针刺大椎、阿是、双侧外关穴,得气留针配合TDP照射,一来给予局部温度、汇集阳气,以对抗寒邪;二来留针候气以聚力诛邪。待正气已足、阳气已盛,开始发起总攻。先取三阳经之总汇大椎穴以振奋卫阳、解表散寒,再取阿是穴定点攻击病邪,最后取双侧外关以引邪外出。全程行针皆用大幅度提插捻转,再摇大针孔出针,以驱邪外出。为防病邪残留,聚而复发,再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断后。当归四逆汤是伤寒厥阴病“血虚肝寒手足冷”之主方。主治素体血虚而又经脉受寒,阳气不能达于四肢末端,营血不能充盈血脉,遂呈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之症。临床证明凡属素体血虚、寒客经脉为患的疾病,随症加减,均可收到较佳疗效。症状减轻后守前方去葛根、姜黄,加丹参以增强其活血通经、通络止痛之力。八段锦之“双手托天理三焦”对于阳气的升发,肢体的伸展,筋骨的拉伸都有非常好的辅助功效,只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发锻炼,可促使颈、肩、肘各部之关节气脉畅通,舒展有力。

郭剑华老师在临床中十分注重辨病与辨证的有机结合,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再选择熟练的运用各种方法治疗疾病。在众多方法之中因其准确、省力、快速、高效的特点,郭师善用针刺之术,对于针刺之辨证、选穴及手法也是颇为重视。同时郭师也非常重视推拿、艾灸、火罐、刮痧、中药内服、外敷等各种中医非药物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手段,并强调各种方法有各自的优势与短板,做到胸中有数才能辨证施治准确。

R249.7

B

1004-2814(2016)08-0831-02

2016-05-30

猜你喜欢
冬泳委中夹脊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冬泳,勇敢者的游戏
委中穴的穴性及临床应用
腰酸背痛找委中
拍打委中穴,健腰更护肾
委中穴的临证应用初探*
爱上冬泳身体健
冬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