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䗪虫丸治疗盆腔积液体会

2016-04-06 09:05赵春波丛慧芳指导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8期
关键词:腰酸哈尔滨中医药大学

赵春波,孙 博,丛慧芳(指导)2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临证心得

大黄䗪虫丸治疗盆腔积液体会

赵春波1,孙 博1,丛慧芳(指导)2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盆腔积液多是由炎性病灶侵犯盆腔内的组织或器官引发炎性渗出物而形成的疾病[1]。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腹部坠痛不适,腰酸疲乏,性交后不适,带下量多,少数伴低热,阴道出血等。B超检查多见:盆腔积液,子宫增大回声不均等[2]。中医用解毒化瘀、活血通络之法治疗可兼顾标本,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

本病多由经期、产后感受寒、热、湿等病邪,或因七情所伤,以致气机不利,血行不畅,而瘀阻胞宫;或病久不愈、正虚邪恋,遂结成癖,蕴结胞宫,阻滞经脉,形成包块和粘连[3]。

大黄䗪虫丸出自《金匮要略》,由熟大黄、䗪虫、水蛭、虻虫、黄芩、地黄、桃仁、杏仁、白芍、甘草等组成,为治疗癥瘕的代表丸方之一[4]。方中大黄与䗪虫皆入血分,大黄偏于泻,䗪虫偏于通,二药合用使通泻有序、升降有常;水蛭、虻虫破血通经,逐瘀消癥;桃仁泻热逐瘀,善治妇女胞中经血不利,助大黄荡涤通瘀之效;地黄、白芍相配,取其扶正补虚、养血缓急之意;甘草扶正祛邪,调和诸药。全方有缓中补虚、活血化瘀之功。盆腔积液多因风、寒、湿、瘀等病邪侵犯胞宫,致使胞脉受阻,气血瘀滞而成;又久病耗伤阴血,正虚邪恋,故予以大黄䗪虫丸治疗,以达祛瘀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瘀之效。

王某,女,36岁,2014年7月初诊。近1年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坠胀疼痛,持续不已,未予治疗。平素腰酸如折,带下量多,色白质稠,面色晦暗,两颧黯斑,口干不思饮,纳呆,神疲乏力,二便自调,舌紫黯边尖有多块瘀斑、苔薄白,脉沉弦。B超跟踪监测数月显示,经后子宫附件正常,排卵后盆腔内积液逐渐增多,经前宫体周围积液有时达到6cm×4cm,两侧卵巢增大,并见多个2.0~3.0cm小囊肿。经后盆腔积液量减少,最少时3cm×4cm,囊肿有时缩小、有时消失。诊断为妇人腹痛。辨证为血瘀痰阻型。治以活血逐瘀,化痰通络。予大黄䗪虫丸胶囊口服,每次2粒,每日2次。治疗3个月后复查B超示盆腔积液消失、妇检示双附件压痛(-),腹痛、腰酸症状消失。

[1] 热孜万古丽·卡德尔,古丽妮萨·喀斯木.30例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0):554-555.

[2] 王涛.B超对102例附件炎诊断分析[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0,1(2):141-142.

[3] 吉毛才让.藏医盐敷治疗盆腔积液的临床应用[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4,20(6):26.

[4] 高元庆.《伤寒杂病论》中大黄配伍应用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6):129-130.

R249.7

B

1004-2814(2016)08-0837-01

2016-03-14

丛慧芳

猜你喜欢
腰酸哈尔滨中医药大学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江中中医药大学学报》简介
这些肾虚谣言,别信!
哈尔滨“8·25”大火 烧出了什么
肾虚的各种谣言,别信!
奇妙的哈尔滨之旅
经常早醒,可能是抑郁症
《老哈尔滨的回忆》国画
《养花》选段
感受哈尔滨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