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情志护理对慢性病的影响

2016-04-06 09:05石宗兰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8期
关键词:情志慢性病常规

石宗兰

(重庆市南岸区中医院 重庆 400060)

浅谈中医情志护理对慢性病的影响

石宗兰

(重庆市南岸区中医院 重庆 400060)

笔者通过对慢性病患者行中医情志护理的观察,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如下。

1 中医情志的内涵

中医重视人的精神活动和思想变化,这些因素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归纳为五志(怒、喜、思、悲、恐),后延伸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作为人精神的外在体现,虽不是直接的致病因素,但是如果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则可以引起阴阳失调、气血紊乱,导致脏腑经络各项功能的失常,引发疾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素问·举痛论篇》曰:“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中医在治疗中重视人性关怀,重视情志调节,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 中医情志护理的特点及方法

中医情志护理是以中医情志理论为指导,医护人员通过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气质等多重方面来影响和改善患者的情绪,使患者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全局性统筹治疗。情志变动与生理健康存在着互相协调又互相影响的关系。充分认识情志护理在中医治疗中的作用,才能够更好的以一种全局性统筹的思维方式来进行整合治疗,促进中医诊疗效果的提升。

个性化情志护理。由于患者群体的不确定性,在自身性格及所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上存在差异,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常规治疗的效果。因此,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心态环境,根据其心理特点及性格因素进行情志护理。

辨证式情志护理。在进行情志护理过程中,应具有理性的评判思维,通过对患者行为表现及心理评估,重视潜在的情志因素,针对不同的情绪状态做好科学理性准确的情志护理。

直接性情志护理。主要是行为动作、情绪表达等方式直接向患者传达积极健康的心态,减少其情绪波动,使其感到温暖,有安全感,从而增强治疗信心。应注重“指导—合作型”医患关系的应用,与患者建立更紧密的沟通联系,建立患者个人专用档案,实时动态了解病情变化,保障治疗方案的最佳效果。关注并干预患者的不良心理变化,给患者与患者、医患之间提供更多的交流平台,分享治疗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互相加油打气。

间接性情志护理。间接性的情志护理主要是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关注患者心理需求,体察患者情感,通过直接的工作内容间接的达到情志护理的效果。通过收集疾病诊断依据的常规工作,观察患者的情感,通过理性的工作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感性交流,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层面满足患者的心理安全、爱和尊重的需要。

互联网加情志护理。随着现代化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加融入到社会各行各业,也使得中医情志护理的方式更加灵活、便捷。一是借助社交平台。医护人员可以借助微博、微信和APP等社交应用,或者专业的医患随访关怀信息系统,与患者搭建科学便捷的沟通平台。二是构建情志护理数据库。定时定期采集情志患者的就诊和康复情况,构建慢性病患者康复数据库,对患者进行科学、人性、现代化和可持续的情志关怀。

3 中医情志护理对慢性疾病治疗的影响

慢性疾病的诊疗和康复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反应通常较为复杂。因患病时间较长,无法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正常的活动,不能随心所欲。要承受疾病的疼痛,从而感到焦虑、害怕、悲观和失望,因此,治疗不仅仅是医护人员的常规医学诊疗,更是陪伴患者一起进行的心理战。2015年6月至10月,我们对250例病症程度相似的慢性病患者,其中125例在常规治疗外进行每周1次定期的情志护理,另外125例则只行常规治疗。对比指标设定,一是康复时间,即接受治疗和情志护理后6个月内有明显好转的患者康复时间指标为优;二是生活质量,即接受治疗和情志护理后6个月内生活质量有明显提升的指标为优。结果在病情程度相似、同样接受常规治疗的250例慢性疾病患者中,接受情志护理的患者康复时间6个月之内者比常规组高48%,经过同样的治疗生活质量在6个月内有明显改善者比常规组高27%。说明同样的诊疗方式虽然生活质量的提升差异相对较小,但是对后期的康复具有明显的提升效果。因此,积极地心理疏导和调节,对控制慢性病的发病率,提高康复效果,改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研究表明,慢性疾病患者的诊疗康复过程中,以药物治疗为基础,辅之以中医的情志关怀,一方面能够从心理层面对患者进行干预,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并积极配合接受治疗。另一方面通过评估患者的心理活动,采取不同的情志护理方法,能够有助于调节心理、生理功能,促进康复,改善预后并提高生活质量。

R473.74

B

1004-2814(2016)08-0840-01

2016-03-14

猜你喜欢
情志慢性病常规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常规之外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别受限于常规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