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干预措施对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作用

2016-04-06 14:23于爱玲
山东医药 2016年5期
关键词:鲍曼铜绿单胞菌



综合干预措施对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作用

于爱玲

(山东黄河医院,济南250032)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临床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多重耐药菌甚至泛耐药菌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问题[1]。为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控制,我院自2014年开始落实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目标,采取多种综合性干预措施管控多重耐药菌感染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住院患者共1 651例,男1 097例、女554例,年龄15~92(55.29±9.28)岁。其中,冠心病303例,脑梗死238例,骨折外伤325例,胃肠手术167例,呼吸系统疾病464例,感染性休克11例,其他疾病143例。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诊断:依据卫生部《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130号文)确定多重耐药菌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依据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进行诊断。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综合干预: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每天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对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进行筛查,对新增病例区分社区感染病例抑或医院感染病例,对原有病例每周随访2次,对转出病例随访48 h。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的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进行隔离并标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手卫生和无菌操作[2,3];②根据需要选用防护用品,诊疗和卫生器具专用,每日2次对患者周围环境和物品进行消毒,患者解除隔离、转出或死亡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4,5];③由科室感染控治医生、感染控治护士与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共同对各项措施的落实进行监督;④感染管理科从完善制度和措施入手,制定细菌耐药监控管理制度、耐药菌防控措施、控制流程等文件指导临床工作;⑤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知识培训,明确具体工作要求,尤其对重症监护、检验科、药械科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强化标本重复送检、及时送检意识;⑥根据微生物培养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对不同类型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结合药物特点选择窄谱、高效、价廉的抗生素。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不同年份间感染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与2013年比较,2014年开始综合干预后对病原学标本送检率由37.2%提高到45.4%,手卫生依从性由72.4%提高到84.6%,消毒隔离措施执行率由29.4%提高到100%,抗生素应用率由51.9%下降到47.5%。全部1 651例住院患者中,2013年住院患者737例,发生医院感染35例,医院感染率为4.7%;其中多重耐药菌感染17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为2.3%。2014年住院患者914例,发生医院感染23例,医院感染率为2.5%;其中多重耐药菌感染7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为0.8%。与2013年比较,2014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013年住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前3位细菌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2014年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两年度主要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种类无明显改变。

讨论:目前,多重耐药菌已成为临床难题,对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是当今感染控制工作的最大挑战之一[6]。我院自2012年开展多重耐药菌监测工作,开始对多重耐药菌仅实施实验室执行干预,效果不明显。自2014年采取多部门协作机制后,除抗生素使用率有待进一步控制外,治疗性标本送检率、手卫生依从性、隔离措施落实率均有较大幅度提高[7],医院感染及多重耐药菌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本研究显示,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综合性干预,2014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均较2013年降低。

多重耐药菌主要包括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存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的患者可通过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污染周围环境。多重耐药菌抵抗力强,在无生命物体表面持续存活时间长,加之其所处环境与设备均无自净能力,易成为传播多重耐药菌的潜在媒介。如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可在医院某些特殊环境长期定植,特别是重症监护室,监护患者之间多重耐药菌更易相互传播[8];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多种天然及获得性抗药性,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并且对生长环境无特殊要求,在某些潮湿不洁环境中易定植及繁衍。因此,控制医源性多重耐药菌感染必须对患者周围环境、医务人员手卫生及保洁人员的工具进行严格管理,阻断多重耐药菌感染链。需要指出的是,临床过度、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导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主要因素[9]。本研究显示,尽管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综合干预措施中涉及了抗生素合理应用问题,但是2014年抗生素应用率与2013年比较下降仍不明显。因此加强抗生素合理应用、进一步降低抗生素应用率将是本院今后努力的重点之一。

参考文献:

[1] 殷翠香.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5):1140-1141.

[2] 胡必杰,宗志勇,顾克菊.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最佳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81.

[3] 吴安华,黄勋,邓子德,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14(1):1-9.

[4] 张友平,侯铁英,刘艳红,等.ICU物体表面清洁消毒质量干预在多药耐药菌预防控制中的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1):5420-5422.

[5] 易海燕,鲁艳,陆敏,等.孝感地区新生儿科消毒质量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4):5589-5590。

[6] 杨启文,徐春英,谢秀丽,等.全国10所医院院内与社区感染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9,19(9):1133-1138.

[7] 惠清,林晨曦,周春莲.环境卫生质量对预防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作用的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31(5):493-497.

[8] 邹秀丽,徐珞.ICU病房医院感染现状调查结果分析[J].山东医药,2010,50(22):67-68.

[9] 林金兰,李六亿.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现状及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0,12(2):76-78.

(收稿日期:2015-10-12)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6.05.044

猜你喜欢
鲍曼铜绿单胞菌
2014-2017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ICU内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持续性根尖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共代谢基质促进铜绿假单胞菌降解三十六烷的研究
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及整合酶的检测
噬菌体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综述
齐口裂腹鱼肠道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进展
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与医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