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2016-04-06 17:44沈聂
文理导航 2016年9期
关键词:活动经验能力培养策略

沈聂

【摘 要】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作为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是综合性的,难以有直接的载体说明经验的有无或强弱。它是长时间真正经历和感悟了数学学习活动后积淀的经验,这种经验最终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最直接的体现是以各种能力呈现。

【关键词】活动经验;能力培养;策略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来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然而,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但并不是生活本身的摹本,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这对于以具体形象为主,生活经验匮乏的小学生来说,难以达到透彻的理解,特别是对于农村学校的孩子来说。

在农村学校五年级教学“分段计费”一课前,我对这些农村孩子进行了课前调查,并与城市孩子进行了对比。

关于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生活经验积累的统计图 2015.9

(实验班人数:40人)

以上数据表明,城市学校孩子班里几乎都进电影院看过电影,大多数孩子知道电影院的座位怎么找,农村学校孩子班里只有两个孩子进过电影院;城市学校孩子班里多数都乘过出租车,农村学校孩子班里只有一人乘过出租车……农村孩子的生活经验与城市孩子有着巨大的差异。那么关于“分段计费”这样城市孩子都会觉得抽象的问题,对农村孩子该怎样教学呢?又怎样帮助农村孩子在课堂上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从而更加关注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

一、以学定教,用数学经验激活生活经验

(一)引发联想,激活学生已有经验

在课的开始,教师出示了一道题和一幅图:小朋友排队,每排2人,有4排,加上一个体育委员,一共有多少人?

教师提问:看着这道题和这幅图,你觉得他们之间有没有联系?

学生一开始可能摸不着头脑,但慢慢就会发现,“小朋友排队,每排2人,有4排”相当于这8片叶子,而还有一个体育委员是单独排在前面的,相当于叶子柄。看似毫无关系的题和图,居然可以有这样的联想!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同时也为学习之后抽象的“分段计费”问题作好铺垫。

(二)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解读文本

基于之前的教学,学生在情感上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深厚了兴趣,但“分段计费”毕竟离学生的活动经验比较遥远。特别对于出租车“收费标准”的解读,有必要在教师引导下细细品味,解读文本。在这一过程中,师生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课堂生命力,营造了和谐课堂氛围,为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提供了平台。

教学片段:

师:前段时间老师出差坐了一次出租车,不巧的是出租车的计价器坏了,只能显示行驶里程是6.3km,根据出租车的收费标准,老师要付多少钱呢?(出示收费标准)

师:这些信息你看的懂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1.理解收费标准一:“3km以内7元”

师:你能具体说说“3km以内7元”是什么意思吗?

生:3km以内,不管路程多少,都要付7元。

师:那如果行1千米要付多少钱?2千米呢?2.3km呢?为什么都是7元?

生:因为都是在3km以内。

师:是的,只要出租车从开出到3km之间的这段路程,不管长短,都是7元。

2.理解收费标准二:“超过3km,每千米1.5元”

师:“超过3km,每千米1.5元”这句话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生:超过3千米的,每千米都是1.5千米。

师:你能举例说明吗?

生:如果行4km,就是要把4km分成3km和1km两个部分,前面的3km按照“3km以内7元”的标准计算,超过3km的千米数再按照每千米1.5元的标准计算。

本环节中,教师创设了乘出租车的生活情境,在生动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虽然学生没有乘过出租车,但在生活中经常看到,拉近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通过文本解读,学生在课堂上积累了这样的数学经验后,平时也会更加关注生活经验,从而促使生活经验与数学经验之间相互转化。

二、自主探究,让生活经验对接数学经验

(一)自主探究,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更关注过程的教学,“经历过程”不仅仅是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知识的呈现方式,更是指探究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抽象的过程、预测的过程、推理的过程、反思的过程等等,从而积累观察、操作、猜想、归纳、推广等活动经验。在实践操作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正是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教学片段:

1.开门见山,提出问题

“行驶里程是6.3km,根据出租车的收费标准,老师要付多少钱呢?”

师:那么这个问题又该怎么解答呢?先看大屏幕,听清楚要求。

PPT出示:操作要求:

1.用简洁的方法表达出你对这些信息的理解。

2.可以列列表,画画图,也可以写写式子。

学生尝试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收集学生有代表性的作品,让这些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到黑板上,下面学生中先完成的可以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代表作品一:列表法

6.3km≈7km

6+7=13元

师:能看明白他的意思吗?谁看明白了?请同学介绍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因为“不足1km按1km算”,6.3km按7km算。前面3km一共7元,后面4km每千米1.5元,4km就是6元,合起来一共要付13元。

(2)代表作品二:线段图

师:这两个同学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思考,他们又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到屏幕前来说一说)

生:第一个同学其实和刚才列表法解决的同学差不多的,把6.3km按7km算,前面3km一共7元,后面4km每千米1.5元,4km就是6元,合起来一共要付13元。

生:从第二个同学的线段图中可以看出,他是先用6.3km减去前面的3km,把剩下3.3km看作4km,这4km每千米1.5元,一共是6元,再加上前面3km要付7元,合起来就是13元。

师:这两个同学,一个是先估再算,另一个是先减好再估,对这道题来说,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吗?

生: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一样,都是对的。

(3)代表作品三:写式子

师:这个同学的想法你能看明白吗?和同桌说一说他是怎样想的。

3.观察发现,整合思想

(1)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解决了问题,但是大家有没有从不同的方法中看到相同的东西?(都是先把7km分成了两段,再分别进行计算)。

(2)教师PPT展示线段图,讲解。

师:同学们,你们看,6.3km要按7km算,把7km的路程分成两段来考虑。前面的3km按“3km以内7元”的标准算,是7元;超过3km的部分是4km,超过3km的部分每千米1.5元,算式是1.5×4,然后再把两段的钱相加。所以算式是:7+1.5×4=7+6=13(元)

(3)师:这幅线段图同学们都明白了吗?和同桌说一说你的想法。

4.总结归纳,引出概念

师:在数学上,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分段计费。(出示课题:分段计费)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道题与上面的叶子图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在本环节的最后,教师把出租车“分段计费”又一次与叶子图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进一步在头脑中形成图文结合的影像,把新知识不断纳入已有的经验之中。

(二)拓展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当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后,教师及时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尝试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实现数学经验与生活经验的无缝对接。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还有许多像出租车这样分段计费的问题。

教师出示了以下一组题,让学生选择喜欢的问题解决。

1.某地打固定电话每次前3分钟内收费0.2元,超过3分钟的部分每分钟收费0.1元(不足1分钟按1分钟计算)。妈妈一次通话时间是8分29秒,她这一次通话的费用是多少?

2.某市自来水公司为鼓励节约用水,采取按用水量分段计费的方法收取水费。12吨以内的每吨2.5元;超过12吨的部分,每吨3.8元。

(1)小云家上个月的用水量为11吨,应缴水费多少元?

(2)小可家上个月的用水量为17吨,应缴水费多少元?

3.五(1)班35名师生照相合影。每人一张照片,一共需付多少钱?

4.某省供电部门采取用电分段计费制,具体计费标准如下表,小明家7月份用电230度,这个月应缴纳电费多少元?

电价计费标准对照表

学生选择喜欢的题解答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并提问:

师:图该怎么画?你能在黑板上原来求出租车费这个线段图上改一改吗?

学生生改动线段图,再次体验分段计算的解决模型。

师:看来这个线段图非常有用,类似的题目,只要稍作变化,都可以用这样的图来帮助思考,解决问题。

以上这组题每一道都是源自于生活素材,但对学生来说又是比较抽象的。但教师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线段上改一改,用以解决新的问题,这其实是一个不断建模的过程。正是在课堂上积累了大量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学生才能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反思提炼,促进学生发展思维能力

如果学生的思维仅停留于感性经验的层面上,就不能在感性认识中揭示、获取理性的经验。因些,要将学习过程中那些有关的智力活动变为思维的对象,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提炼。上面的课例中,数学活动不只是停止于问题解决时,而是让学生充分参与探究活动,更关注问题解决后的反思与提炼,适时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比较,帮助学生将经验显性化。“问题解决了,能说说你们有什么体会吗?”“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解决了问题,但是大家有没有从不同的方法中看到相同的东西?”这些问题的提出,正是引导学生去发现感性经验背后更深层次的数学本质。学生说:“遇到难题,我们可以画画图、列列表、写写式子分析分析,就可以看出规律了。”正是提炼出来的这些理性、抽象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数学教师要善于在现实生活中采撷教学实例,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积累有意义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实现数学经验与生活经验的无缝对接,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猜你喜欢
活动经验能力培养策略
活动经验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浅析
感悟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