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县农村供水工程现状及解决对策

2016-04-07 08:55梁林梅
山西水利 2016年5期
关键词:方山县饮用水管网

梁林梅

(方山县水利局,山西 方山 033100)

方山县农村供水工程现状及解决对策

梁林梅

(方山县水利局,山西 方山 033100)

介绍了方山县基本概况,阐述了该县自然地理及气候情况,在对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现状和管理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农村供水工程存在的问题,从工程规模、资金、水源水质保护以及运行管理长效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农村供水;集中供水;城乡供水一体化;方山县

1 概况

方山县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西麓腹地,东屏关帝山与娄烦、交城接壤,西依汉高山与临县毗邻,北与兴县、岚县交界,南与离石相连。辖5镇2乡,169个行政村,总面积1434.1km2,总人口14.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2.5万人,占人口总数的86%。由于该县地处黄土高原,属典型的黄土丘陵山区。该区域气候干燥,降水量少,水资源较贫乏,干旱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

2 农村供水工程现状

2.1 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县共建成各类供水工程192处,其中单村提水工程98处,单村饮水工程87处,联村集中供水工程7处。受益自然村238个,受益总人口12.2万人,达到全县农村人口总数的98%,自来水入户率95%以上。全县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83—2004年)主要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1983—1998年期间,由于干旱等原因,河流频繁发生断流,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造成水资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尤为突出。为解决饮水难题,大力兴建蓄水工程,缓解了饮用水供需矛盾的状况,解决了老百姓吃水难的问题;1999—2004年,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主要是自来水进村入户工程,经过多年努力,全县广大农民群众饮用上了快捷方便的自来水,解决了当地群众人挑车拉的饮水困难问题。第二阶段(2005年至今)主要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针对全县饮水解困工程水源水质不达标、供水保证率不高、水量不达标、方便程度不达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启动了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的集中供水工程、单村引水工程、单村提水工程,实现了自来水进村入户,24h不间断供水,供水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真正做到了“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

2.2 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现状

该县192处饮水工程主要采用乡镇政府管理和村集体管理两种模式。一是由乡镇人民政府成立专门的供水管理机构对工程进行专业化管理。全县共有7处集中供水工程,其中南虎滩集中供水工程由县自来水公司管理,其余6处集中供水工程均由乡镇供水管理站管理。这些集中供水工程共用一套供水系统覆盖多个行政村,由乡镇供水管理机构统一管理,用水户按量计征水费。二是村集体管理,由项目受益村集体负责管理。单村提水工程一般由村集体委任村电工负责管理,由村委会集体负担运行费用;单村引水工程由村委会集体负担维修费用。全县除集中供水工程以外的185处单村供水工程均采用村集体管理模式。

3 存在问题

3.1 单村供水工程仍占较大比重

目前,农村单个村庄供水工程185处,占工程总数的96%。这些工程大多建设的较早,饮用水源分散,且得不到集中保护,加上长时间运行,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存在很大隐患。

3.2 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公益性的民生基础工程,项目实施主要依靠国家投资和受益群众筹资投劳。由于县、乡财政比较困难,加上农村集体经济力量薄弱,配套资金难以落实。

3.3 农村饮用水采取净化处理工艺的供水工程较少

农村单个村庄供水工程所占较大比重,大部分饮水工程未采取净化处理工艺。由于分散式饮用水源净化处理花费的人力、物力较多,且得不到集中保护,致使水处理工艺难以推广。部分工程水源受到大肠杆菌污染,不能及时有效的净化处理。

3.4 村内管网改造难度大

目前,全县农村供水工程大部分村通上了自来水,自来水入户率达95%以上,但仍有部分村内管网管材陈旧老化,跑、冒、漏、滴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些村内管网破损严重,导致自来水入户不能正常运行。加之村村通、户户通水泥路的实施,使管网改造成本增加,村集体组织财力有限,村民经济条件差,村内管网改造难度大。

3.5 工程运行管理维护难度大

农村饮水工程涉及面广,数量众多,且小规模的工程所占比例大。由于部分工程产权模糊不清,管理机制不健全,计量实施不到位,水费收取尚没有按量收费,而且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加之乡村财力有限,需要维修或更换设备的饮水工程没有及时解决,从而造成农村饮水工程带病运行,老化失修,甚至不能正常运行。

4 解决对策

4.1 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进程

采取城乡统筹,规模发展,建立集约化规模经营的供水工程体系,充分利用水量充足、水质可靠的水源,发挥城乡供水工程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将单村、联村等小规模的供水工程进行整合,从而达到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目标。

4.2 加大农村供水工程投入机制

积极争取中央、省、市专项补助资金;通过政策引导,政府鼓励、群众集资、投工投劳等措施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受益群众投工投劳为辅、社会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融资机制,从根本上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加快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

4.3 改造农村饮用水水质净化工艺

改造农村供水水质净化工艺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物理处理法,如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等技术;生物处理法,如接触氧化池或生物滤池;深度处理法,在现有工艺上改造,如强化过滤、优化消毒等。

4.4 加快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巩固工程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抓住实施饮水安全工程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上级投资,创新“一事一议”奖补政策,激励引导用户积极参与,全面完成村内管网改造,提高自来水入户率和供水保证率。

4.5 建立农村供水工程管理长效机制

一是推行农村供水工程财政补贴机制。目前,大部分农村的供水工程亏损运行,针对农村供水成本高、收缴的水费不足以维持供水工程正常运行的实际,政府应统筹考虑对农村供水工程运行采取财政补贴政策,对工程的维修、折旧及大修费用给予一定的补助。

二是明晰工程产权,落实工程管护主体责任机制。对现有的供水工程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确定其所有权和使用权;在落实工程管护主体责任时,按照“产权有归属、管理有载体、运行有机制、工程有效益”的原则确定;采取拍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和委托管理等方式进行管护。充分调动群众维护供水工程的积极性,引入竞争机制,择优选择经营管理主体,签订管护合同,落实管护责任,从而达到以水养水的目的,确保供水工程持续正常运行。根据工程类型和规模,采取不同的管护模式,对于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因水处理技术相对复杂,必须由专业人员负责对水厂、主干管网的运行维护管理,农民用水协会负责村内到用水户管网的日常护理;对于规模较小的单村供水工程,由村委会自行管理,条件成熟时逐步向集中供水方向过渡。

三是建立农村供水工程管理市场化运作机制。在政府及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规范供水工程的供水市场,政府统筹,企业和受益农户投入资金,通过市场机制发展民营供水,转换工程管理运行机制。投入的资金作为对供水公司的一种调节性收入,起到平抑水价的作用,使供水公司具有独立经营能力的经济实体,逐步实行有偿供水企业化管理模式。

四是进一步完善水费计收机制。供水工程是水利产业进入市场的主要产品,合理确定水价有利于推进水利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推行磁卡式管理,一户一表计量收费制度,严格执行收费标准,接受群众的监督,提高水费计收和使用的透明度,让老百姓用上明白水、放心水,增强广大农民群众节约用水的意识。

五是全面推行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机制。建立水污染应急处理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的供水安全。加强饮用水安全水质监测,及时掌握农村供水超标因素的分布情况。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确保供水水质达标,让广大人民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S27

C

1004-7042(2016)05-0022-02

梁林梅(1967-),女,2015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工程师。

2016-03-19;

2016-04-23

猜你喜欢
方山县饮用水管网
乡村文明新风尚——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移风易俗新事多
GC-MS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2-MIB和GSM
中药材助增收
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吕梁市方山县:脱贫摘帽任务圆满完成
管网独立是妥协还是改革
从管网独立看国企改革
管网改革虚实
织起一张共管网
方山县:营造良好正能量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