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峡灌区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6-04-07 15:15杜晓寒陕西省宝鸡峡引渭灌溉管理局陕西咸阳712000
陕西水利 2016年2期
关键词:渠系末级水利工程

杜晓寒(陕西省宝鸡峡引渭灌溉管理局 陕西 咸阳 712000)

宝鸡峡灌区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杜晓寒
(陕西省宝鸡峡引渭灌溉管理局陕西咸阳712000)

水利工程重在与时俱进对症下药加强管理,才能持续利用发挥好效能。文章结合宝鸡峡灌区实际,分析了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解决对策及政策建议。

宝鸡峡;水利工程管理;现状;问题;对策

1 灌区工程概况

宝鸡峡灌区位于陕西省关中西部,从布局上分为塬上、塬下两大灌溉系统。两渠首设计引水流量95m3/s,校核流量115m3/s,设施灌溉面积291.5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82.83万亩,年平均引水量12亿m3,其中灌溉引水量3.6亿m3~4.0亿m3,承担着宝鸡、杨凌、咸阳、西安4市(区)14个县(区)的农田灌溉任务。灌区现有渠首引水枢纽2处、中型水库6座,总库容3.31亿m3,有效库容1.86亿m3,总干渠6条,长412.6km;支(分支)渠78条,长699.3km;退水渠24条,长49.6km;斗渠1956条,长2174.8km;各类骨干建筑物5107座;抽水泵站22座,总装机84台(套)2.69万千瓦;水电站4座,装机3.27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1.5亿kw.h。属多枢纽、引抽并举、渠库结合、长距输水、建筑物多的大型灌溉工程,是陕西省目前最大的灌区。

2 管理现状

宝鸡峡管理局为省水利厅直属事业单位。全局实行专管与群管相结合,专管设局、总站、管理站三级,管理局下辖6个管理总站、48个基层管理单位。全局现有职工2227人,其中在编在岗职工1332人,主要负责支渠以上工程运行管理。群管设管理段、斗或农民用水协会,现有农民用水协会38个,段126个,斗1378个,基层管理人员1400人,主要负责斗渠及其以下工程运行管理。近年来管理局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水利工程管理。

大兴学习之风,将每周半天集中学习制度化,有针对性地举办业务培训班,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鼓励岗位成才、自学成才。健全干部经常性管理机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诫勉谈话、离任审计等制度,持续加大干部考核、考评力度,把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结合起来,加大日常考核在选拔任用、评优树模、重点培养中的权重,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的落实力和执行力。

2.2灌发结合保证运转

科学编制灌区用水计划及抗旱应急预案,密切关注墒情、苗情及天气变化,及时预测抓早动快,科学调配水资源,千方百计满足农田灌溉需求,基本保证了农灌收入稳定。同时按照“科学调度、灌发结合、确保安全、效益最大”的调配原则,安全高效抢引多发,扎实开展安全大发电劳动竞赛,发挥水资源的最大效益,发电生产连续多年再创新高,有力地保障了全局经济正常运转。

2.3坚持常规管理规范化

一是结合灌区实际,先后制定了宝鸡峡灌区工程管理办法、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管理、验收、考核、档案、财务等管理办法,完善了灌区水工设施监测制度,促进工程管理规范化。二是以98公里渠道养护为示范,组建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完善落实“定人员、定区段、定内容、定标准、定经费”的五定职工划段包干责任制,实行月查季考,按照考评等级支付养护经费,逐步实现灌区工程日常养护管理常态化、规范化。

2.4强化措施确保安全

一是以六座水库和塬上总干渠、塬下北干为重点,科学制定防汛及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落实各项保障及抢险措施,组建应急抢险联防组织机构,不断提升应急防控能力。二是严格执行工程巡护查险制度,管理站每日检查不少于一次,遇高水位及大雨、暴雨、连阴雨等异常天气加密检查,总站每周检查不少于两次。同时在渠道沿线村组喷印报险电话,实行报险有奖。三是做好水库及渠道水量调度工作,严格控制六座水库和各级渠道汛限、警戒水位,汛期严禁超汛限水位和警戒水位运行,确保工程安全无事故。

1214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or bridging therapy for acute minor ischemic stroke with large artery occlusion

3 主要问题

灌区在建设发展中,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影响单位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3.1农灌供水水价政策性亏损严重,职工及基层管理人员待遇低

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实施后,目前后续的供水水价改革未能跟上。据省物价局2010年度测算,灌区水利工程供水净水价、末级渠系统供水水价分别为0.67元/m3、0.238元/m3,政策性亏损分别为0.49元/m3、0.168元/m3,按近6年平均斗口供水量1.34亿m3计算,年政策性亏损分别为6566万元、2251.2万元,造成灌区财务运转困难、职工与基层管理人员收入较低,基层管理组织不稳定,水利工程管理难以完全到位。基层管理人员还执行70年代开灌初期标准,按斗口用水量提取报酬,人均年收入很低,既无养老保险,也无最低生活保障,队伍稳定已成严重问题;斗以下工程维修养护资金基本无资金来源,粗放管理现象严重。

3.2维修养护费用缺口较大,工程效能不能正常发挥

按2008年部颁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与标准测算,宝鸡峡灌区工程维修养护年费用为6000万元,2008年~2014年省级财政实际下达工程维修养护费用各年均在1500万元左右,年度资金缺口较大。由于资金不足,灌区只能按照“统筹安排、重点优先、兼顾一般、保证运转”的原则,每隔几年轮换实施灌区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造成大多数水工设施无法正常有效维护,工程效能不能正常发挥。

3.3工程设施老化破损严重,运行安全问题突出

宝鸡峡灌区是一个新老结合的大型灌区,渠道工程多衬砌于上世纪70年代,已到砼使用寿命,砼板老化破损十分严重。灌区干支渠桥梁,以生产桥为主,原设计荷载低,大部分桥梁长期超负荷运行,梁板断裂、桥墩沉陷、老化损毁极为严重,安全隐患十分突出,灌区群众反应强烈。1997年以来,灌区开始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规划总投资32.52亿元,现仅累计完成投资4.19亿元,目前灌区干渠衬砌完好率35%、支渠衬砌完好率30%,改造进度迟缓,工程设施面貌差,险工险段依然很多,工程设施老化问题仍困扰着灌区发展。

3.4涉水安全事件频发

宝鸡峡灌区工程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设计标准较低,干支渠、水库等全部为敞开式,渠堤道路仅限于工程和防汛抢险之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灌区人口增长并向渠系聚集,作为工程管护用途的渠堤逐渐成为当地群众交通出行的主要道路,干支渠桥梁超负荷运行,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车辆坠渠及人员溺亡事件接连发生,灌区水工程安全管理形势日益严峻,灌区管理单位十分无奈无助。

4 解决对策与建议

灌区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来自于管理实践,又必须通过政策改革和管理实践推动解决。

4.1深化灌区水管单位体制改革

灌区实际承担着农业灌溉、防洪减灾、调节生态等公益服务职能,应定性为事业单位公益一类,纳入省级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其相应岗位人员的工资、公用经费、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等费用应列入省级年度财政预算,全局农业灌溉水费收入、发电收入以及其他政策性收入足额上交省财政统一管理,建立水管单位职工工资、经费、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水管单位良性运行。同时按照水管单位管理体改“管养分离”政策要求,尽快将水利工程管理职责与维修养护职责相分离,全面组建专业化的工程维修养护大队、队,管理局以议招标的形式发包给维修护大队或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实施专业化的工程维修养护,确保灌区水利工程效能有效发挥,工程完好率逐年提高。

4.2加快灌区工程设施更新改造步伐

宝鸡峡灌区工程设施老化破损严重,严重制约着灌区工程效益发挥;灌区跨渠桥梁标准低,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安全隐患突出;渠道、水库等水工程无安全防护设施,车辆、人员坠渠溺水事件多发。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投资32.52亿元,现仅累计完成投资4.19亿元,建议各级财政加大灌区节水改造的投资力度,更新改造渠道及桥梁等工程设施。灌区安全防护工程建设项目编制概算投资5.85亿元,其中重点设防区概算投资2.01亿元,但受建设资金短缺所限,截止2014年底仅完成投资3900万元,建议中、省有效解决防护工程融资渠道问题,集中3年~5年时间先期完成灌区重点防护区段工程建设,使灌区水工程安全问题得到明显改观。

4.3积极推进水工程安全防护法规制度建设

灌区溺水安全是一个社会性问题,水管单位作为服务地方的公益性单位,无法从根本上控制坠渠溺水事件发生,急需由地方政府牵头,省、市、县、乡、村各级齐抓共管,共同抓好灌区安全防护工作。建议建立安全防护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出台陕西省水工程安全防护管理办法,就水工程安全防护主体责任、防护工程建设、建设资金筹集、安全防护设施管理、溺水纠纷处理、法律责任等做出规定。同时建立溺亡求助社会保险机制,由各市政府建立水工程溺亡责任认定机构,制定相关鉴定细则,并向社会公布;当溺亡事件发生后,先由政府溺亡责任认定机构鉴定,保险公司根据鉴定结果,予以救助补偿。

4.4研究解决未级渠系管理问题

末级渠系是灌区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效益的最终体现者。当前末级渠系管理存在问题是基层群众管理人员待遇过低,工程维修护资金短缺,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困难局面,就必须下功夫解决政策性亏损问题。末级渠系管理体制改革应大力推行农民用水协会建设,明确末级渠系管理主体,明晰工程产权和管理权、使用权,制定完善具体管理和考核办法;同时实行末级渠系水价综合改革,向用水户按末级渠系运行成本收取水费,对超出农民承受能力的部分由政府财政给予补贴,以稳定基层段斗管理队伍,确保末级渠系管理维护正常运行。

5 结语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解决宝鸡峡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中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政策支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各项管理措施落实,上下协力,多方并举,方能为灌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水利保障。陕西水利

(责任编辑:李蕊)

TV213

B

猜你喜欢
渠系末级水利工程
工程状况与管理水平影响的渠系水利用效率指标体系的构建
受防渗标准影响的渠系水利用系数计算问题探讨
末级压出室水力结构对多级离心泵水力性能的影响
运载火箭末级离轨控制策略优化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超临界机组锅炉末级过热器管爆管分析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DF100A发射机末级电子管的计算与分析
无人机航遥技术在某灌区渠系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欢迎订阅《ANSYS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