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滤过联合人血白蛋白在急性肠功能不全治疗中的应用

2016-04-09 04:54莫玉华容永璋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

莫玉华,容永璋

(江门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 江门 529000)



血液滤过联合人血白蛋白在急性肠功能不全治疗中的应用

莫玉华,容永璋

(江门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 江门 529000)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血液滤过联合人血白蛋白在急性肠功能不全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1—2014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肠功能不全患者78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人血白蛋白静脉滴注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血液滤过联合人血白蛋白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胃肠道功能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43.6%)明显低于观察组(76.9%),同时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6%)明显低于对照组(2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滤过联合人血白蛋白能明显改善急性肠功能不全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提高其肠道的耐受能力,减轻患者痛苦。

关键词:血液滤过;人血白蛋白;急性肠功能不全;临床疗效

肠功能不全的定义在临床上没有明确的标准,其主要的发病机理是作为机械屏障的肠黏膜发生破损,肠道内的微生态环境平衡被打破,从而影响胃肠道的功能,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便秘、腹胀、腹泻和肠胀气等,若不及时进行治疗,严重者可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患者和其家属的经济和精神增加极大负担。临床上常采用单纯人血白蛋白静脉滴注的方法对急性肠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治疗,但治疗所需时间较长且效果差,同时费用较高。近些年来,血液滤过联合人血白蛋白的方法逐渐被应用到治疗中,效果较好。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为在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ICU病房中接受治疗的78例急性肠衰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25~69岁,平均(47.9±21.3)岁;观察组中男25例,女14例,年龄26~70岁,平均(48.9±21.3)岁。患者的临床症状为便秘、腹胀、腹泻、肠胀气、麻痹性肠梗阻,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胃肠功能障碍情况,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滴注人血白蛋白方法进行治疗:早期静脉滴注人血白蛋白20g/d,持续治疗7d后常规静脉推注呋塞米20mg,治疗7d。观察组采用血液滤过联合人血白蛋白的方法治疗,血滤时应用瑞典制造的PRISMA床旁机和M100滤器,设置120-180ml/min为血液流动速度,血液滤过置换液成分为:每1000ml中含有氯化钠(NaCl)5.92g、氯化钾(KCl)0.149g、氯化钙(CaCl2·2H2O)0.276g、 乳酸钠 (C3H5NaO3)3.78g、氯化镁(MgCl2·6H2O)0.152g 、葡萄糖(C6H12O6·H2O)1.5g,每周进行3次。

1.3疗效评价标准通过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治愈:应激性溃疡出血、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等症状全部消失;有效:以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1.4统计学处理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43.6%)明显低于观察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6%)明显低于对照组(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76.9%)明显高于对照组(43.6%),且不良反应发生率(2.6%)明显低于对照组(28.2%),差异均有统计学(P<0.05)。对于其原因进行分析:血液滤过联合人血白蛋白可改善急性肠功能不全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减轻患者疾病的痛苦并降低其经济和精神的负担,同时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肠功能不全是由于肠黏膜破损、微生态环境改变,肠道内的内毒素和细菌等位置发生改变,胃肠道失去动力[2]。对照组以传统方法使用人血白蛋白治疗,提高胶体渗透压,减轻肠道水肿,效果差,时间长,而且在治疗期间易出现不同程度的麻痹性肠梗阻、肠坏死、高度腹胀延长呼吸机机械通气时间,难以实施肠内营养,治疗费用高[3]。而观察组采用血液滤过联合人血白蛋白进行治疗,不仅过滤血液中的不良物质还通过将胶体渗透压提高而重新吸收渗入到组织中的组织液,胃肠道的水肿情况明显缓解,提高胃肠道的工作动力,增加了对营养物质的利用和吸收,从而增强胃肠道的抵抗力和耐受性,患者的营养状态被明显改善,健康恢复较快[4]。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肠功能不全患者采用血液滤过联合人血白蛋白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明显控制并改善患者的便秘、腹胀、腹泻、肠胀气、麻痹性肠梗阻和胃肠道黏膜通透性增加等临床症状,提高胃肠道的工作动力,减轻患者的痛苦并减低死亡率,安全有效,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昌泉,李跃川,吴艳,等.重症急性胰腺炎经鼻空肠营养支持的疗效观察[J].中华消化杂志,2010,30(12):911

[2]陈海亮,胡国斌.脑性胃肠功能不全165例临床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10,18(3):187

[3]储腊萍,俞娅芬,周俊晶,等.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与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2):2154

[4]谭克文,陈奇,徐海燕等.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4,(32):4351

(收稿日期:2015-05-05)

DOI:10.16751/j.cnki.2095-4646.2016.01.0023

中图分类号:R57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4646(2016)01-0023-02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