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2016-04-10 19:55
小布老虎 2016年9期
关键词:介子边塞楼兰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塞下曲·其一》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译文

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飘洒,看不见雪花开放,只有刺骨的严寒。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又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白天随金鼓之声作战,晚上靠着马鞍入眠,只愿挥起腰下的宝剑,过关斩将,打败敌人。

赏析

《塞下曲》出于汉乐府,为唐代新乐府题,歌词多写边塞军旅生活。李白所作共六首,此其第一首。作者天才豪纵,诗作逸气凌云,独辟一境。

首句以“天山雪”开始,点明“塞下”,是为了点出边地苦寒。“五月”在内地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而天山尚有“雪”。但这里的雪不是飞雪,而是积雪。虽然没有满空飘舞的雪花(“无花”),却只觉寒气逼人。仲夏五月尚且“无花”,其余三个季节,尤其冬天该有多么寒冷就可以想见了。同时,“无花”也与三四句的“春色未曾看”相对应。前四句一气呵成,互为呼应。

五六句紧承前意,写军旅生活的紧张。古代行军鸣金击鼓,用来使步伐整齐,节制进退。写出“金鼓”,是为了烘托出紧张气氛,可以想见军纪有多么严肃。只说“晓战”(白天作战),则意味着整日行军,战斗之辛苦不言之中。晚上只能抱着马鞍打盹儿,更见军中生活之紧张。尤其一个“抱”字,更突出了紧张的状态。似乎警报一响,“抱鞍”的人便能翻身上马,奋勇出击。

在此,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匠心独运。前四句写“五月”而概括了四季;五六句则只就一“晓”一“宵”,就能交代将士全天的辛苦。

以上六句全写边塞生活之艰苦,似乎含着一丝抱怨。然而最后两句却急作转语,音情突变。这里用了西汉傅介子的故事。由于楼兰(西域国名)王贪财,屡次斩杀前往西域的汉使,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用计谋杀死了楼兰王,为国立功。最后两句借此表达了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慷慨激昂,足以振起全篇。这是一诗点睛结穴之处。

这结尾的雄快有力,与前六句的反面烘托之功是分不开的。没有那样一个艰苦的背景,则不足以显示战士们为国捐躯精神的伟大。

猜你喜欢
介子边塞楼兰
清明节与介子推
相见欢·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感
楼兰(外三章)
楼兰,我的楼兰
介子推守志
梦回边塞
论《河岳英灵集》对盛唐边塞题材诗的接受
清明节的传说
多元文化共存的边塞古城:右卫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