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住不教”是一种能力

2016-04-10 18:58王维审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名师老师孩子

○王维审

卷首

“忍住不教”是一种能力

○王维审

有阳光的阳台上,我闲坐那里读一本清浅的书。在伸手去端面前的茶时,目光瞥到了楼下的一对父子。父亲在前,回身看着孩子。孩子落在父亲身后七八米远的地方,正在努力把一个玩具足球放进同样小小的玩具推车里。小推车的筐口是个窄窄的长方形,还有一个向前的斜坡,不能彻底放到筐底的小足球一次次滑落到地上。孩子显得有些焦灼,时不时地瞅向前面的父亲。父亲稍稍挪动了一下脚步,犹豫了片刻又停下。孩子又开始往筐里放球,球仍然滑到地面。父亲开始朝儿子的方向走,又停下。就在这时候,孩子把自己的上衣脱下来,搭在了筐口的斜坡低处。再放球,成功!

这一幕让我忘记了喝茶,开始细细感受这对父子:这位父亲的等待,他一定是在犹豫要不要跑过去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幸运的是他“忍“住了,并选择了适当的等待。而就在他的等待中,在孩子的不断探索中,真正的成长真切地发生了。

而我们的老师,在很多时候却舍不得浪费时间去完成这样的等待。曾经听过一位名师的公开课,在教学设计中预设的自主探究环节,老师抛给学生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并鼓励学生独立去完成。这个问题显然出乎学生的预料,教室里开始出现了窃窃私语,一种探究的味道慢慢充斥了整个课堂。有的埋头演算,有的摇头叹息,有的眉头紧皱,有的头对头小声讨论……讲课的老师最开始是满意地看着学生笑,慢慢地面部表情开始变得凝重,时不时地看手腕上的表,并开始一遍遍提醒学生快一点,再快一点。最后,老师开始变得焦虑了,忍不住敲了敲讲桌说:“可能是这个问题难度太大了,我们一起来完成好不好?”然后,这位老师熟练地讲起课来,顺利地“和学生一起”把问题完美解决。

这节课,恰到好处地结束了,与预设的时间分秒不差。在很多人赞叹老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时,我的耳边一直回荡着身旁一个学生的惋惜:“唉!再给我一分钟,我就可以自己解决了。”是呀!再给学生一分钟,让他自己把问题解决掉,这样的效果肯定比现在要好得多。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再留给学生一分钟呢?

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从理念上一定知道要给学生充分自主的机会,要让学生跳一跳自己摘到桃子。但是,具体到真实的教育实践中,很多人往往又特别喜欢做人师,把自己知道的东西一股脑儿告诉学生。至于像这位名师一样,已经懂得要“忍住不教”的道理,却又不知不觉中“忍不住教”的现象,已经成为现代课堂的普遍现象,也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一份尴尬。

其实,在很多时候,一个问题要不要教,什么时候教,教到什么样的程度,需要教师把握好“忍不住教”和“忍住不教”的分寸。忍不住教,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古老职业道德的本能,是过度追求效益和效率的传统教育观的弊端;忍住不教,是建立在教师对教育深刻理解基础上的智慧,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理性,更是优秀教师必须拥有的专业能力。

猜你喜欢
名师老师孩子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老师,节日快乐!
孩子的画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