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习惯

2016-04-11 21:02杨文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德育工作德育

杨文

思想品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加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将使得他们终身受益。在小学阶段,学校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直接反映出一个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精神风貌,必须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学校应该建立德育工作小组,由校长任组长,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有关理论和文件,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教师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教师必须清楚,学生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而思想品德教育就是教师手中的彩笔,我们要不断地去呵护、教育学生,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心灵的白纸上涂上缤纷的色彩。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并用自己的人格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二、优化教学工作

所谓优化,是指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上要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紧扣《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学生设计专项练习,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进行专项训练。如学习了《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一课后,我让学生进行有关方面的调查,了解校园里勤奋学习、在知识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的事例;学习了《助人为乐》一课后,我让学生调查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

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会被先进人物的事迹感染,受到启迪,其效果往往比教师的说教要好得多。

三、在其他学科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思想,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其他学科的德育素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辅以一定的教学艺术,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思想的前提。

教师除了教书之外,还肩负着“育人”的使命,“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这就要求教师在系统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社会主义思想。例如,在自然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接触大自然,了解自然现象,这样可以间接地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很多数学老师都抱有这样一种想法:在教学数学的过程中,很难渗透德育思想。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我国的数学界中,有不少著名的数学家,比如华罗庚、陈景润等,他们都有着高尚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如果我们能够让学生了解这些数学家思想品德方面的闪光点,同样也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顽强的意志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由此可以看出,问题的关键在于,作为教师的我们,是否能想方设法地去挖掘教材中那些具有德育性质的内容,是否能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教师能够做到这些,就能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四、开展课外活动

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习惯。实践证明,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会让学生受益匪浅。

我校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义务劳动,并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比如,每逢元旦,我们都会举行一台精彩的文艺晚会。各班的学生都投入到紧张的排练中,校园里歌声四起,余音绕梁,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样做,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丰富了学生的情感生活,又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此外,每年清明节,我校还组织学生为烈士扫墓,并给学生讲述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以此培养学生为国争光、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他们的斗志,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远大的理想。

总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要体现以儿童为本的教育思想,使社会道德在学生身上迅速内化,使他们自身的道德行为能力得到提高,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德育工作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