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2016-04-11 05:42朱勇
生物技术世界 2016年3期
关键词:致残率死亡率实验组

朱勇

(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 江苏无锡 214000)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朱勇

(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 江苏无锡 214000)

目的:观察和分析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和回顾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这1年中,我是某医院“120”急诊科接到电话后收治的168例脑卒中患者资料,并将患者随机的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88例和80例,其中实验组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对患者采取院前急救的方式进行急救护理,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院前急救来进行急救护理。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在院前急救时间、接受治疗时的治疗时间和患者的致残率以及患者的死亡率进行分析,来比较两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分析:实验组的患者在进行院前急救以及接受专业的治疗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且对照组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实验组,两组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分析: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院前急救 护理路径 脑卒中患者 院前急救

由于局部脑循环的障碍迅速的引起弥散性和局限性的脑功能缺损的一种神经系统急症而称之为脑卒中,其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教高等特点,在临床中常常表现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脑瘁中患者常常还伴随着半身不遂、口眼斜歪、智力障碍、不省人事等并发症。由于3小时至6小时是脑瘁中治疗的最佳时间段,所以如何进行有效地院前急救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分析和回顾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这1年中,我是某医院“120”急诊科接到电话后收治的168例脑卒中患者资料,其中有102男性患者,有66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平均年龄范围区间在52岁至83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0.3岁。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为半身不遂、口眼斜歪、智力障碍、不省人事、舌强言塞等。有87例患者被确诊为缺血性脑瘁中,其余81例患者被确诊为出血性脑瘁中。其中,123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80例患者具有糖尿病病史,有89例患者具有冠心病病史,有21例患者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史,有23例患者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史。

1.2 对患者进行院前病情评估

在接到“120”后,及时出车,并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急救现场,达到现场的时间为6分钟至20分钟之间,到达的平均时间为12.5分钟。到达急救现场后,医护人员要立即对患者进行生命特征的测定,包括对患者的神智、血压、年龄等进行综合评判和分析,来对患者是缺血性疾病还是出血性疾病进行初步的评定。并运用GCS标准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评分,以此来确定急救策略和转运方案。当患者的GCS评分大于等于8分,应该立即进行转运;当患者的GCS评分小于8分者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院前急救护理。

1.3 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分析

1.3.1 保持患者的呼吸系统顺畅

让患者尽量保持平卧,若怀疑患者伴随有脑出血则应将其头略抬高15°。要减少许多阻碍患者呼吸的要素,如清除患者呼吸道、口腔等异物,防止患者出现窒息等情况,另外还要解开患者的领口,紧身衣服等阻碍呼吸的因素。对于抽蓄患者,要在其口中放入开口器,以免患者舌头出现被咬伤的情况;当患者伴随着呼吸困难、昏迷等情况时,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

1.3.2 对患者进行静脉通道的建立

为了维持患者的有效循环,要对患者进行静脉通道的建设,一般会建立1至2条通道,这样可以保证药物的及时应用和对患者的及时抢救。为了避免患者的运动和摇晃时,针头出现脱落和患者的体液流出等现象的发生,要让针头尽量的远离关节处。

1.3.3 转运时的安全护理

对患者进行急救后,患者生命体征较为稳定,这时患者常常会出现恐慌等现象,因此,对患者的心理心理抚慰就显得尤为重要。并要立即对患者转运至医院,在转运的过程中,要保护患者的头部,尽量要容让患者采取舒适的位置,并未患者系好安全带,确保患者受到进一步的伤害。另外,医院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相应的接受工作。

1.4 统计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运用Excel和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分析资料采用(±s)进行表示。

2 结果分析

2.1 患者接受到院前急救和接受到医院专业救护的时间对比分析

在实验组(n=88)中,患者从拨打“120”到接受院前进行急救的时间为(18.48±7.87)min,并且接收到到专业治疗的时间为(32.33 ±12.89)min;而在对照组(n=80)中,患者接受院前进行急救的时间为(23.13±10.77)min,患者接受专业的治疗时间为(41.2±14.6)min;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接受院前治疗的时间和接受专业治疗的时间可知,实验组接受院前治疗的时间和接受专业的治疗时间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对比分析

在实验组(n=88)中,致残的患者有46例患者,有7例患者出现了死亡,致残率和死亡率分别为52.3%和7.9%;而在对照组(n=80)中,致残的患者有49例,出现死亡的患者有13例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分别为61.3%和16.3%;实验组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所以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较好。

3 小结

通过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到院前急救和接受到医院专业救护的时间,以及对两组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对比分析可知,实验组的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短于对照组,致残率及死亡率也显著的低于对照组。因此,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显著的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能够尽快让患者接受专业的治疗,所以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1]朱洁珍.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院前急救中应用[J].内科,2010,5(2):208-210.

[2]谭承雯.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54-55.

[3]钟娥.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2):88-89.

R459.7

A

1674-2060(2016)03-0180-01

猜你喜欢
致残率死亡率实验组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