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学生物参与性教学的探讨

2016-04-11 05:42孙明瑜
生物技术世界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学生物参与性实验教学

孙明瑜

(敦化市第四中学 吉林延边 133700)

针对中学生物参与性教学的探讨

孙明瑜

(敦化市第四中学 吉林延边 133700)

素质教育的提出,课程教学实现了全面的改革,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强调以生为本的课堂,烘托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主张参与性教学,能让学生在实践与参与过程中吸收与掌握知识,运用创新性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能增强知识点的说服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为此,本文就中学生物参与性教学进行分析与探究。

中学生物 参与性教学 实践

中学生正处于思想与意识相对叛逆的时期,对于课堂学习的兴趣不高,再加之原有生物教学模式的滞后,导致中学生物教学水平大大下降。新时期,应积极响应素质教学的号召,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1],转变原有传统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烘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打造一个实践参与的平台,在实践与参与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生物知识水平。

1 中学生物教学的现状分析

1.1 教学方法过于滞后

为了更高的推进教育改革工作,就目前中学生物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教学方法相对滞后是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通常条件下,在初中教师开展生物教学的过程中,会严格按照课本教材中知识点的设计来开展生物教学,甚至很多强调生物知识的理论灌输,采用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忆知识点,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减弱,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较少,主张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1.2 实验教学力度不足

生物与物理、化学具有共同的特点,很多知识点需要借助实验来完成,如显微镜的使用、对植物细胞与人口上皮细胞的观察、种子萌发等,都需要通过实验来予以演示,方可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度。但是,就目前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来看,在经济方面相对紧张,缺乏足够的实验材料,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是制约实验教学开展的基本原因。此外,生物实验教学还与教师的实验意识存在联系,教师对于生物实验的重视程度不高[2],为学生提供参与实验的机会,学生的参与能力与实践能力未得以体现。

1.3 教学评价不够合理

传统的中学生物教学评价模式是采用单一的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凭借最终的成绩单来衡量学生生物水平,缺乏合理性与公平性。运用终结性的评价方式,未对学生日常的课堂表现进行记录,评价指标设定相对单一,会让学生产生为了成绩而学习的心思,对于成绩较低的学生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教学评价模式不够合理,未对学生的参与能力予以评价,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 中学生物参与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2.1 设置课堂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中学生物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满足此教学目标,可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现自我、表现自己的机会,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几率,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实施参与性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设置趣味性的生物情境,根据生物知识点的实际特点设计情境[3],让学生融入到情境之中,在耳濡目染中即可实现生物知识点的良好灌输。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体的结构》时,针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知识点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如牛奶、蛋糕、叶片等,借助多媒体进行相关图片的浏览与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兴趣参与到课堂中来。进而教师设计相关的显微镜观察实验,以植物的叶片为观察对象,对叶片中的细胞组织进行观察,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从中感受生物界的强大魅力。

2.2 开展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

若想开展参与性教学,要让学生进行主动参与,而非被动式参与,应强调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注重对课程轻松、活跃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消除师生间的隔阂与接地,增进师生间的情感,通过互动的方式来展现双方的亲和力,能让学生无心理阻碍的参与到课程教学之中,在参与过程中感悟知识。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专业修养,将知识点巧妙的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可大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4]。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人的由来”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展开实际的互动,“同学们,你们知道人类是怎样演变而来的吗?据说最早是由‘女娲造人'的传说所得来的。”引起学生的广泛讨论,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兴趣,对其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参与教学,运用多媒体图片、文本以及Flash动画等资源来丰富课堂,可以通过欣赏人类起源的纪录片来学习“人的由来”这一课,提出相应的问题,供学生进行知识点讨论。

2.3 完善教学评价,优化教学评价的指标

新时期,教育事业得到了不断的改革,为了提高中学生物教学质量,应从教学评价方面着手,优化教学评价模式,制定更为完善的教学评价指标,对原有的教学评价模式予以完善,实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评价就是对学生日常的课堂表现进行记录,将其纳入最终的成绩评价之中,将学生课堂的参与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纳入学期末成绩的一部分,可加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与积极性,进而实现参与性教学模式的深度实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学生生物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了解到生物教学模式相对传统,为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要将参与性教学应用到生物教学之中,运用趣味性的设计或巧妙的引导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必然结果。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生物教学应适应教育的需求,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实现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1]刘国瑾.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新课程背景下探究教学法的灵活运用[J].生物学杂志,2011,03:112-113+91.

[2]林廷柏.论高中生物教学创新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77-78.

[3]滕喜全.论新课改下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策略[J].才智,2015,07:160.

[4]皮安平.解析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措施[J].生物技术世界,2013,11:88.

G63

A

1674-2060(2016)03-0252-01

孙明瑜(1968-),男,吉林敦化人,本科,工吉林省敦化市第四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中学生物参与性实验教学
中学生物教学中课本插图的应用研究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中学生物细胞相关知识的解读
论可参与性景观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论报纸新闻的参与性报道方式
提升学生在古代汉语课堂中参与性的应用对策
网络环境下海南中学生物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