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每一个孩子思维品质的培养落到实处

2016-04-11 10:13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教研室张洪霞
数学大世界 2016年5期
关键词:深刻性思维数学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教研室 张洪霞

如何让每一个孩子思维品质的培养落到实处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教研室 张洪霞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主旋律。所以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亲手实践,注重思维的形象性。其次,鼓励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学贵有思,思贵有疑。再次,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的思维更加活跃,思维更加敏捷。而后,融会贯通,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鼓励学生打破常规,灵活思考,寻求别具一格的解题思路。最后,展开想象,拓展思维的空间。

思维发散;形象性;质疑;求异

近代的教育理论特别强调“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这正是我们每个教师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加强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尤为重要,正所谓:一切从教育开始,一切从娃娃抓起。下面我就以“在教学中如何将学生的思维品质落实到实处”为题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动手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小学生能力发展与培养教材在教师教学中尤为强调从实物到表象的建模过程。在此方面,我也积累了好多宝贵的经验。而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会使学生更容易发现问题,探索出知识的奥秘。比如:在讲解钟面的认识一课时,师问:“早晨几点钟吃饭?中午几点钟放学?晚上几点钟睡觉?”学生对于自己亲身经历的时间都非常清楚,每个人都想说、乐说,使课堂气氛一下子达到了高潮。这时教师将学生经历的时间转移到教学中来,出示钟面,使学生认识表,要求学生逐一拨出以上相应的时间。教师见到大部分学生都不能正确地拨出来,可把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在巡视中进行点拨、启发。待学生讨论出结果后进行汇报,学生的答案有的是对的,有的是错的,而错误的答案其他的同学以理服人,便很快得以解决。通过这样的共同探讨,学生不仅认识了整时、半时,更对时针、分针、秒针说得清清楚楚,头头是道。这时趁热打铁,倡议同桌合作拨出11∶30,再试着写出这一时间,探求出时间的两种表示法:“11∶30或11时半”,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

二、鼓励质疑,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小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主要表现为能洞察每一个研究对象的实质,以及揭示这些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因而,对数学中的概念、定律、法则等基本知识的教学,如果仅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上,甚至满足于获得的结论,那是谈不上思维深刻性的,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抽象概括,以深化所学的数学知识。它往往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深刻理解才能明朗化,所以引导学生不断地质疑,是对思维深刻性的很好锻炼。例如:今天的少年儿童生活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外部的各种信息常常有意识、无意识地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我们在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常问:“这是为什么?”“那是什么”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的好奇心正是他们主动学习、展开创造思维的内在动力。我们教师应及时地发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其实,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更要深入研究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只有教师高屋建瓴,纵观知识脉络,才会将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落到实处。

三、营造和谐氛围,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的思维更加活跃,思维更加敏捷,而热心是进行思维活动的心理动力,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教学的:

1.计算8+5的结果。

2.你是怎么算的?

生1:数数的方法,先数出8个,再数出5个,结果等于13 。

生2:在8的基础上接着数出5个。

师问:以上2种方法哪种算得比较快?

生3:生2的方法比较快,节省时间。

师接着问:“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直接计算?”教室里立刻安静了下来,孩子们都认真地思考着。师说:四个人一组讨论一下,看看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待学生讨论后引导学生汇报:把5分成两部分,因为见8想2,所以5可以分成2和3,先算8+2=10,再算10+3=13,所以8+5=13。以此为契机,学生很容易推理出见5想5,分8的道理。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了高潮,最大限度地使每个孩子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探讨、争论的活跃空间里探求出“凑十法”。

四、融会贯通,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思维。它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它具有主动性、求异性、多向性、独创性等特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而且可以有效地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目前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种严重的依赖心理,或近乎于一种盲从的心理,往往对书本的内容、教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持完全肯定的态度,因为他们懒于思维,习惯借助原有的认知方式判定事物的正确与否,而很少有学生站在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思维方式的合理性、所得结论的科学性。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表面积时,有这样一题:一个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沿水平方向将它切成3片,每片又切成4长条,每条又切成5小块,共得到大大小小的长方体60个,长方体表面积和是多少?有一个特别聪明的学生列式为10×10×18=1800平方米。很多学生被这一学生的讲解所折服。即先求多出的面:4+6+8=18(个),再用一个面的面积乘18即可。可就在话音未落之时,一个学生小声说:那原来的6个面的面积呢?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班内气氛异常活跃起来。之后很快得出结论1800+10×10×6=2400平方米,可见,学生的互查能力正逐步提高。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创造完美,就要最大限度地把每一个孩子的思维品质的培养落到实处。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当务之急和每位教师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1]李艳梅.小学数学课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2(31).

[2]王敏.小学数学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例谈[J].当代教育探索,2013(06).

[3]石梅.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都市家教,2013(07).

猜你喜欢
深刻性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渗透分类思想,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利用问题导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让经典不再遥远
抓语言训练,促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