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变”与应“变”
——2016年公务员联考申论备考指导

2016-04-11 10:18王鹍
时事报告 2016年4期
关键词:真题省份公务员



迎“变”与应“变”
——2016年公务员联考申论备考指导

自2009年起,各省(区、市)每年春季的公务员招录考试探索出了一种多省联合考试的形式,即多个省份选择在同一天组织考试。其中,大部分省份的试题相同或相似,个别省份自主命题,我们一般称之为“联考”。

一 多省(区、市)联考考情分析

2016年的公务员多省联考即将拉开帷幕,时间已经确定为4月23日。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河北、海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内蒙古、山东、山西、陕西、四川、天津、新疆、西藏、云南、浙江等省(区、市)已经确定参加此次联考。同时,结合近3年的考情和惯例,安徽、吉林等省份参加2016年4月多省联考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如何有效地进行申论备考是参加公务员多省联考的考生们最为头疼的一个问题。考生大军之中,有人有条不紊地按自己所制订的计划进行学习,有人奔波于各种备考辅导班之间去接受“魔鬼训练”,也有人在迷茫中备考复习收效甚微。不管你处于哪种状态,弄清楚基本的考试情况和命题趋势,通过回顾、梳理往年的试题规律以找到下一阶段复习备考的技巧和方向,将为提高备考针对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首先必须搞清楚一些基本的问题:多省(区、市)联考的申论考些什么?怎么考?与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招录考试的区别体现在哪里?各省(区、市)之间的试卷又会有哪些细微的区别?

申论试卷一般会在给定材料之后命制4道考试题目,第四题通常会以大作文的形式出现,考试时间一般为150分钟,满分100分。但部分参加联考的省份会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比如青海、新疆、宁夏、浙江、福建等地的申论试题数量为3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是100分;陕西申论试题数量则为6题,考试时间为180分钟,采取150分满分制。另外,安徽省和浙江省的申论试卷分为A、B卷,A卷和B卷通常情况下是同样的给定材料,但命制的题目会稍有差异,一般来讲B卷比A卷相对简单一些。安徽省公务员考试大纲规定,报考省、市机关和省以下垂直管理单位职位的人员考A卷,报考县(市、区)、乡镇(街道)机关职位的人员考B卷。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大纲规定,综合类的岗位考 A卷,基层类的岗位考B卷。

以2015年为例,共有16个省份参加了多省(区、市)的联考,包括A、B卷在内有18套试题,67道题目。统计来看,试题中涉及的考查要素、考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分析原因类题目,11个省份有所考查;

2.概括影响(或积极效果)类题目,11个省份有所考查;

3.提出建议类题目,14个省份有所考查;

4.句子理解类题目,5个省份有所考查;

5.应用文题目,考查形式为新闻稿和建议书两类。

通过梳理历年的联考题目,在试题的提问要素上隐约可以发现一种求异的命题规律,即前一年重点考过的要素在今年继续考查的概率相对较低。

从2016年部分参加联考的省份刚刚公布的考试大纲来看,申论主要通过考查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和加工能力,测查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贯彻执行能力。上述这5种能力是申论命题人命制试题的出发点,也是每位考生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在接下来的申论备考过程中,不管是演练申论真题,还是积累申论答题素材,都要紧紧围绕着上述5种基本能力进行训练,切实提高自己对申论给定资料的驾驭能力。

另外,考查要素和方式也会有所变化,比如针对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可能不会再侧重出“提建议”式题目了,也许会让考生写启示、措施、方案、意见等,这就需要考生在备考中对新的提问方式给予重视,其测查的本质都是相同的,作答的思路也是相通的。同理,分析原因类的题目再出现的概率也将会很低。随着公务员考试越来越完善,申论题目的设置已经有了一个求新求变的趋势,但近3年的联考中还没有出现过对比分析题,此类题型的难度符合省考要求,所体现的能力也符合申论考试大纲中对综合分析能力所提出的要求,因此考生在这方面要多留意。

二 新形势下申论的备考方法

客观地说,申论这门考试十分复杂,而且并不系统。它有部分规律可以遵循,但更多的则是一种经验的总结和知识点的积累。从这个视角来看,申论既是一种能力型考试,也是一种知识性考试,它不仅需要考生对以上5种能力进行规范性训练,也需要考生不断补充知识点,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我们在解读申论时,很多时候要么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将申论总结成一个庞大的体系,包罗万象;要么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将具体题目的作答总结成一条规律,形成一些模板。这两种做法都是在试图通过一个体系、一条规律来破解千万道题目,都走向了极端,并不可取。我们应该做的是在复杂与简单之间把握一种平衡,处理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审题,破解题目;二是阅读,破解材料;三是考生要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储备。

为了把握好以上三个方面,考生需要认真从以下五个方向着手进行备考:

一是听,听一些高质量的课程。大家在自己动手做题之前,听老师讲一讲申论还是很有必要的,申论老师一般来讲都有较为深厚的备考积累,在经验上比较丰富,而且总结的相关技巧还是比较实用的。建议大家先听一听课程,避免自己在复习过程中盲目做题。就听课而言,线上和线下的课程各有优势,线上的录播或直播课程在学习时间、方式上都比较方便,线下课程则更有学习的氛围,有老师督促,很有感觉,学习效果也会更好一些。有的考生平时不准备,到了考场上才知道什么是“申论”,这肯定是不行的。

二是练,练习10套申论的历年真题。“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在学习了基本的理论方法后,自己还得勤加练习。建议考生精选10套往年的真题,每套题至少练习3遍,争取每一遍都有新的体会和领悟。在选择真题方面,我给出四个建议:一是选3套多省联考的申论真题,最好是近几年的题目。为什么是3套呢?一则是因为近3年的题目已经能反映出最新考情,二则是由于考过的话题今年重考的可能性也不大,不必练习过多。二是选3套国考的申论真题,这是因为国考申论和联考申论虽有一定区别,但在命题思维和阅卷标准上是大致相同的,只是国考的难度稍大一些,而且国考的申论真题不会和联考雷同,比较具有借鉴意义。三是选4套独立的省考、市考的申论真题,比如河北、江苏、广东、北京等。这几个省市都是独立命题,具有一定的水平,与联考大致相似却又不参加联考,做这些真题会有一定的预测意义。四是所选10套申论真题应尽量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领域,平均每个领域2套真题,这样10套题做下来,既能迅速地增长各方面的知识点,也便于自己在练习中逐渐搭建起自己的知识框架。

三是思,要有自己的总结思考。应该说,大多数考生的备考方式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考前做很多套申论真题,每次做完了以后没有进行必要的思考,没有探究背后的命题逻辑,分数时高时低,心情自然也时好时坏;另一种则是在考前只做了10套题目,但每套题都会力争做够3遍,通过反复对比,反复琢磨,使自己能够熟练到一看答案就可以把材料的脉络复述出来的程度,在题目与材料之间建立起一定的逻辑关联。后者往往能在最后的考试中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进行总结思考,一般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要总结自己作答的流程,解题的具体思路与技巧;二要根据所做10套申论真题,总结归纳知识点,搭建自己的知识框架。经过这样两步的训练后,我们在写大作文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害怕了,至少能够做到言之有物。

四是背。说到背诵有的考生就疑惑了,申论还需要背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大多数考生可能是由于离开课堂太久的缘故,总会出现“学到后面、忘了前面”的情况。为了加强我们的记忆,复习时还是很有必要背一背的。那么背些什么呢?背我们自己总结的思维方法、知识点和一些高质量的申论文章,尤其是要背一些高质量的申论文章,效果来得最快也最直接最明显,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我们能够背诵10篇左右高质量的申论文章,还说自己写不出来东西一般是不太可能的。

五是看,主要是用于拓展视野。除了以上常规性的学习之外,推荐大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1+1》等电视节目,以及《人民日报》社论、评论等相关文章。看这些东西并不是为了猜热点、背热点,而是为了培养我们行文时语言的规范性,培养自身的语感,同时也能够很好地拓展视野,了解国家大事、国计民生。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一套完整的申论试卷就是对当前突出社会问题的集中反映,多看看总是有些好处的。

最后,我们也来谈一谈热点。关于热点,既不必过分追逐,也不可过分排斥,因为猜到了看一看还是多少会有些用处,至少大家到了考场上不会生出陌生感。猜不到也无所谓,并不会有什么损失。具体到当前的一些热点话题,我也来和大家分享几个。其中,着重介绍一下供给侧改革。

1.中国制造:“中国制造2025”、职业教育等;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任何时候都不过时;

3.精神文明建设:“低头族”与国民阅读、文明礼仪缺失的问题;

4.公共安全:上海踩踏、天津大爆炸、深圳滑坡等;

5.人口老龄化: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6.供给侧改革: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使供给侧和需求侧得以合理匹配,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供给侧改革必须把核心内涵放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来解放生产力的命题上。需更注重以中长期的高质量制度供给统领全局的创新模式,构建、塑造和强化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

对热点的复习要求是:应当知晓这些热点话题的内涵与基本概况,有框架性的了解;重在理解,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打通知识脉络,建立逻辑关联;不要过分迷信热点,考场上还是应当以试题与给定材料为根本依据。

当然,所有这些只是探索的方法,而不是探索的尽头。梳理过往总结规律永远是有智慧人的特征,公务员考试也是一样。希望广大考生在申论备考中能淡定一些、从容一些,学会去探索、去总结、去沉淀,你一定会把握住命题人的脉搏,换回自己考场上的从容自若。做好这些,一切都将在你的掌握之中,预祝大家一举成“公”!

(华图教育 王鹍)

本栏责编:何一乐 孙爽

E-mail: ssbghyl@126.com

猜你喜欢
真题省份公务员
玩转高考真题——比较大小问题
玩转高考真题——集合
玩转高考真题——几何图形中的不等式篇
玩转高考真题——集合篇
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
篮球公务员
因地制宜地稳妥推进留地安置——基于对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