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独特风采的中国油画艺术

2016-04-12 09:17
油画艺术 2016年3期
关键词:油画艺术家绘画

油画艺术发轫于欧洲,经过几百年的历史变迁终于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欣赏和采纳,成为世界性的语言。它的绘画观念和技巧能为世界各国人民普遍理解和认同,它在造型、色彩、肌理、空间观念等方面确立的艺术标准,虽然在不同民族和地区有所差异,但符合一般人的视觉和心理的接受原则,符合基于人性本能的审美需求,因此能动人感情,拨人心弦。油画艺术不受时代和国界的限制。即使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崛起之后,古典性的写实油画与现代性的艺术,在艺术标准的评判上出现了明显的不同,但两者之间仍然有着割不断的内在联系。

中国的油画是在学习欧洲油画艺术的基础上开始起步的。油画传播到中国,在新的土壤上生长发芽、开花结果,也离不开油画艺术的普遍标准。欧洲油画高峰期的典范作品,从观念到表现技法,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但是,油画作为一门艺术,它传载的思想和感情,必然带有时代和民族的色彩,而技巧和形式语言也会由此产生相应的变化。只有这样,油画艺术才可能在不断扩展它传播地域的同时,获得越来越多投入油画创造的作者,使自身的表现语言接受其他民族和地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得以相应的变化而呈现与原有形态不同的异彩,从而保持它旺盛的生命活力。西方油画被引进到中国之后,中国画家从本土的社会现实和文化传统出发,根据中国人的审美观念进行适当的改造,创造了有独特风采的油画,这不仅是中国几代艺术家在努力完成引进外来文化艺术的使命和职责,也是他们用自己的才智对世界艺术所做的卓越贡献。

中国油画从幼稚的模仿到逐渐入门、成熟,进入创造阶段,积累了不少反映中国社会时代变革风云和描写本土自然风貌的优秀作品,在世界艺术史上已占有自己的位置。实际上,“画中国人的油画”一直是中国艺术家所思考和实践的课题。20世纪30年代以来,油画界一直在讨论的“油画民族化”“油画本土化”的问题,虽然一些提法缺乏严密的学理论证,但都表达了中国艺术家们的这一理想。历史事实也表明,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真正有所作为的油画家,都是在努力掌握西方绘画技巧的同时,立足于本土的社会现实和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进行艺术创造的。20世纪上半期负笈留洋学习油画的第一代艺术家是如此,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二、三、四代艺术家更是如此。他们当中许多人都懂得,欧洲现实主义艺术油画遗产和西方现代艺术创造,要虚心学习和研究;中国民族传统艺术,同样要虔诚学习和研究,并要将两者加以比较,认识它们在审美追求和表现语言上的异同,从中获取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他们普遍遇到的问题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体系忽略立体造型空间,在平面空间中运用笔墨写形传神,它的出发点有形似,但主要不是形似,而是重在表达情、意、理、趣。如何在保持欧洲写实油画生动造型的基础上,表现中国传统艺术特有的诗性和写意精神,是几代中国油画家一直在苦心探讨的课题。我们看到,经过几代人的潜心试验和摸索,中国油画界已经从艺术创造应有的观念多元化和表现形式多样化的理念出发,意识到必须运用油画材质的特性,以西方古典和现代艺术以及本民族传统为资源,富有个性、多角度地探讨解决这一难题的途径,那就是坚持尊重艺术家们不同的选择,遵循兼容并包、各显其能的方针。

由于社会的需要,20世纪中国油画的主要类型是关照社会现实生活的写实主义。写实油画源自欧洲的古典传统,几百年来随着社会历史的衍变、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与趣味的变化,它的精神内涵和形式语言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20世纪以降,欧洲写实绘画受到前卫艺术的挑战,面临严峻的考验。尽管如此,写实油画仍然是人们欣赏的一种基本艺术样式,因为它仍然能够承载当代人们的精神诉求,传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和趣味。当然,它的形式语言乃至技术、材质也由此出现了许多革新。写实艺术在当代西方式微,却在中国仍然受到人们的赞赏与欢迎,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中国社会变革需要从写实艺术中得到助力。人们失望于文人画家们沉湎于自我小天地和陈陈相因的复古风,寄希望于写实的艺术反映社会现实,反映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寄希望于艺术走向大众,为多数人欣赏,以激发他们参与社会变革的热情。近几十年来,西方艺术家和大众之所以割不断写实绘画的情结,与对激进前卫艺术过分推崇观念、抛弃绘画形式美感的失望心情有关。人们越来越相信,用心、眼与手配合的绘画直接地表达人的真切感情,是别的方式和手段不能替代的,有永恒的价值。

当代中国的写实油画呈现多种形态:古典性写实,追慕严谨的古典写实手法,用和谐的、带有唯美情趣的绘画语言描写人物与自然景色;表现性写实,不拘泥于客观物象的造型结构,而用线与色彩更多地强调主观感情的表达;超级写实,极端真实地穷尽客观物象的外形,用精密的技巧和细致的手法,发掘具体“物”的形而上的意义;梦幻性写实,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非现实的物象,寄寓自己的理想。还有一种被称为“意象油画”的创作,既不严格写实,也并非抽象,而是介于写实、具象与抽象之间,采用较为轻松的构图、平面的空间,借鉴文人水墨画的笔墨技法,注意线的曲折变化与色彩的柔和、淡雅……多样的写实观念和形式语言,表现了艺术家们对用油画语言描写客观真实及自我感受的浓厚兴趣,也表现了他们在这一领域内新的拓展愿望。在写实的观念范畴中求变,但又不离其宗,目的是追求写实语言的个性化、多样化和时代特色。艺术家们努力用不同方法掺入中国传统写意绘画的元素,流露出中国文化的情趣。这不仅表现在一些形式语言的吸收,如对线的关注、平面空间的处理、文人画笔墨符号的运用等,更反映在作品含有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注重精神内涵的表达方式上:含蓄而不外露,温和而不走极端。

因为写实油画易为一般群众所接受,又有市场的炒作,一些作者为迎合市场和大众口味而忽视作品应有的艺术品质,对于已经发生和现在仍然存在的这种现象,中国油画界坚持不懈地强调艺术格调的重要性,反对写实油画媚俗化倾向。当代中国的抽象形式的油画,也多注意吸收传统文人画的意象元素;而带有观念性和吸纳了一些装置手法的油画作品,也注意不抛弃油画语言的形式美感。

今天,艺术多元的观念在中国已深入人心,艺术家在选择题材、风格、手法方面享有充分的自由。艺术家们在关注自我个性的同时,努力将个性与社会大众的理想相融合,而不是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并努力用高雅的艺术品格引导大众的审美趣味。

推动中国油画艺术变革的力量来自社会政治、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包括艺术家在内的人民大众实践民族伟大复兴理想的自觉;来自社会进程影响和人们审美趣味的改变;也来自新生代艺术家基于自身的生活体验而产生的新绘画理念;还来自科技和信息革命,以及当代世界其他民族艺术的影响等。青年艺术家的信念和他们的探索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国青年艺术家大多在美术院校受过良好的教育和严格的造型基础训练,不少人已经在画坛崭露头角,他们的作品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他们视野开阔,思想敏锐,不仅专注于油画创造,而且关心国内外新的文化思潮,注意文学、影视、摄影以及其他绘画门类的动向,并从中吸收养分。当然,决定中国油画未来走向的青年艺术家负有相当的重任。我国不少青年艺术家在当代世界文化变革的大潮中头脑清醒,既坚持艺术服务人民大众的方向,又坚持磨炼油画技艺和全面提高文化修养,这是可喜的一面。但也有一些青年艺术家在观念、装置等前卫艺术的冲击下,对手绘油画的前途产生怀疑,热衷于离开油画本身技艺做观念性装置的艺术。就油画家尝试新的艺术品种和表达方式而言, 这无可非议,但对中国油画技艺的完善和艺术本身的发展,不能不说是一种损失。用脑、眼和手协同创作是绘画艺术的最宝贵的品质,油画特有的技艺美感如形体结构、空间、色彩色调、笔触肌理是它永久魅力所在,不论写实油画、抽象性绘画甚至带有观念性和装置性绘画,还是在中国目前流行的吸收了传统写意水墨技巧的“写意油画”,都是不应该将油画的这些基本特色置之不顾的。我们看到西方当代一些绘画大师,在采用综合质材的绘画作品中,仍然运用传统油画的这些特点并使之适应当代人的审美趣味,做出创造性的探索成果。

总之,中国油画家要扎根于社会生活和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尊重和保持油画艺术固有的特色,借鉴西方现代绘画的创新成果;要立足本土,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之观点与技巧,努力使两者水乳交融;要充分发挥艺术个性,发扬独创精神。唯有如此,中国油画才能在中国的文化建设中继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并会在世界艺术大格局中占有自己独特的位置。

猜你喜欢
油画艺术家绘画
一张油画
油画《塬下》
油画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岁月长又长》(油画)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