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应用

2016-04-12 17:12张凤芹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6年36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探究

张凤芹●

江苏省响水中学(224600)

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应用

张凤芹●

江苏省响水中学(224600)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探究式学习模式因其自身优越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探究式学习;学习兴趣;引入;深入

探究式学习是以问题作为核心的学习模式,其突出的特征在于以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为主导,教师通过适当引导,让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并能够合理发散思维.笔者基于自身教学实践,现具体提出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应用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式探究式学习实施的第一步,情境的创设需要同高中生的性格、经验等充分结合,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能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进一步在教师的引导中自主展开探究.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手段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通过数学典故知识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函数的概念时,可向学生讲述欧拉、迪卡等数学家对函数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让学生产生进一步认识的欲望;通过一定的数学悬念创设情境;通过实验来创设情境,促进学生产生学习主动性,例如在学习“正弦函数的图象”时,可引导学生用细沙、纸板以及漏斗来进行“简谐运动”实验,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得出正弦曲线,既能够获取学习的成就感,也能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给予学生更形象生动的课堂,如在教学“函数奇偶性”的知识点,可通过多媒体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对称物体,给予学生更深的印象,引导其展开对函数对称性的思考.

二、构建小组,加强合作交流

合作探究是协助学生展开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教师可具体针对学生特征,将其分为若干4-6人的小组,通过目标任务的布置,使每一个小组间的成员互相合作交流,彼此帮助,在合作互助的情境中共同达成目标.具体来讲,小组的构建首先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成绩、性格以及态度等多重因素,按照互补性原则,尽量使每一个小组结构均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小组中找打自身的角色,从而进一步培养团队意识.同时要引导小组形成互帮互助的团队氛围,小组成员不仅要完成自身任务,同时也要协助小组其他成员完成任务,互相鼓励,互相合作.教师在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也需要适当引入竞争机制,结合学生好胜心强的特征,通过小组竞赛等方式提升学生问题探究的积极性.此外应注重教学评价的层次性,小组合作中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除了重视对学困生的引导以及对优等生的鼓励,还需要加强对中等生的肯定,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同时也需要注重对小组整体的激励,使学生保持足够的学习主动性.

三、巧设问题,引导探究

基于情境的创设,教师进一步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与引导,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学习氛围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更是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教育心理学认为师生处在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大脑更为兴奋,课堂效率也可有效提升.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正方体截面”的知识点,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课件,并在课堂中向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一个正方体中,类似这样的三角形共有多少?”“屏幕中有颜色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怎样截正方体才能够使其截面成为正三角形?”等,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创设,拓展学生思维.再如在教学“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时,可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察单杠双杠、跑道等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将生活中所见想象成直线,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直线与平面有几种关系”等问题,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与总结,并写下结论,通过动手、动眼、动脑的结合,达成学习目标.此外,针对问题设置,教师也应当做到针对性,通过合理的问题难度,提升问题以及探究结果的相关性.例如在初学三角函数时,教师可先向学生设置一些概念性、基础性的问题,并进一步通过相关三角函数阅读资料,对新知识进行探索与了解.

四、预留空间,深入探究

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中“灌输式”教学容易让学生对新知识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导致后续学习受到影响.而探究式学习则侧重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探究式学习需要注重为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对于问题探究有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其课余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教学中,教师需注重利用探究式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重难点问题.这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来提升数学思维.例如学生在对某一个问题有了解答之后,教师通过一种激励式的方式延迟对具体答案的评论,进一步给予学生互相启发、主动思考的空间,使其在有限的时间中有更多的设想,从而培养其发散思维.如下例:求过点(3,1),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此题有两个正确结果,学生如果按照正常思路解决会忽视截距为0的情况,教师可通过合理设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培养其善于发现问题、解答问题的创新思维.

五、课后延伸,发散探究

除了课堂上的学习,教师应进一步通过课堂知识的延伸,让学生将探究式学习发展到课后,进一步拓展思维,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数学探究式学习的课后延伸主要为对学生日常生活中以及其他学科中所出现的问题展开深入探究,充分展现出学生小组的合作活动与自主探究效果.当前高中数学教材中探究性学习参考的课题有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定积分在生活中的应用等等,教师可充分结合这些知识点,向学生布置课外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以小论文或者探究报告的方式上交探究成果,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培养创新思维与数学应用能力.当前高考中数学开放题型也已经成为了常见题型,例如分类讨论型、问题探究型、数学建模型、情境研究型等,都有着非常强的应用性与灵活性.因而在教学中需尤为重视对学生的课后探究引导,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

G632

B

1008-0333(2016)36-0035-01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探究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