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的主攻方向

2016-04-12 05:59李德新江苏省农科院
江苏农村经济 2016年3期
关键词:十三五现代农业科技

李德新 /江苏省农科院

“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的主攻方向

李德新 /江苏省农科院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正加快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现代农业以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为主要特征,是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械装备建立起来的全新农业体系。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经营形态,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科技创新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十三五”期间必须加快战略调整,抢占前沿高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一、围绕特色农业主导产业提档升级,着力推进产业链重大关键技术创新

区域农业特色化、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十二五”期间,我省围绕区域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构建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十三五”农业科技创新工作要围绕特色农业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围绕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围绕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着力推进重大关键技术创新,进一步完善产业技术支撑体系。要针对江苏农业现状,有效整合优势科技资源,重点围绕优质稻麦生产、现代设施农业、生态规模养殖、循环农业等产业,从良种良法-生产加工-质量安全-品牌创建入手,查找影响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的主要技术瓶颈,查找与全国最高水平存在的差距,选准重大课题,组织科技攻关和集成创新,重点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同时通过园区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产业升级、农民增收。要发挥全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的作用,推动跨行业、跨区域、跨领域科研力量协作,联合攻关,协同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围绕提高劳动生产率,着力推进农机与农艺的结合

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为农业机械化打开了发展的空间,但是农机与农艺的脱节始终困扰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推进。农业机械化对作物品种选育、耕作制度变革、栽培模式改进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正日益从以生物技术为主向生物技术与机械化技术并重及轻简栽培方面转变。

当前,要从培育适合机械化生产的作物品种、制定适合机械化生产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研制适合农艺要求的农业机械等三个方面着手推进农机农艺融合。针对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的战略需求,大宗粮食作物生产要以全程机械化为目标,重点突破稻麦生产机械化技术瓶颈,形成适合不同区域、农机农艺融合的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针对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重点研发推广果蔬茶、设施园艺、设施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关键技术与装备。针对丘陵山区种植制度多样、规模小、种植分散的特点,大力研发推广小型、轻简型农机化技术与装备。针对促进节能减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研发以精准定量作业技术为核心的高效农机装备,加快普及保护性耕作、旱作节水、土地深松、秸秆还田等农机化技术。

三、围绕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着力推进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种业革命

种业作为农业科技的核心领域,是各国竞相角力的制高点。目前国外种业大规模进入中国,并由园艺作物向大宗粮食作物拓展,引起国家决策层的高度关注。2012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明确种业国家战略地位,加快建立中国特色的种业科技体系,为推进种业革命提供了政策环境。随着我国耕地、水资源约束日益加剧,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影响不断加大,实现粮食增产目标关键靠良种,迫切需要提高种业发展整体水平,为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要加强农业种质资源库的建设,积极开展转基因等高新技术育种研究,通过常规育种技术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相结合,构筑适合我省、领先全国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体系,创制具有突破性和重大应用前景的优异育种新材料,培育优质、高产、多抗、专用粮食作物新品种。针对我省蔬菜、园艺育种相对薄弱的现状,进一步加强蔬菜园艺育种研究,重点培育适合设施栽培的、能够替代进口品种的优质、高产、多抗蔬菜园艺新品种。加强园艺作物种苗工厂化繁育研究,推进种苗产业化。

四、围绕农业清洁生产和环境友好,着力推进“两型农业”发展

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创造了农业发展史上的奇迹。但这种高投入、高产出的发展方式,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和生态代价:耕地肥力下降,粮食增产难度越来越大;农业环境恶化,农产品质量令人忧虑。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农业”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江苏地少人多,资源紧缺,决定了江苏农业要在“两型农业”上下大功夫,在保证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工、节能,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针对秸秆污染问题,要组织科技攻关,挖掘秸秆利用的新途径。要着力解决秸秆还田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一步完善秸秆还田技术体系。针对规模养殖中的畜禽粪便污染问题,要不断完善和推广生态发酵床养猪技术,加强对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大力发展有机肥产业、农业基质产业和食用菌产业,多途径处理农业废弃物。种植养殖一体化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要合理配置种植养殖规模,形成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产业链,通过农业资源重复利用,多次增值,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围绕农业多功能开发,着力推进创意农业发展

传统农业生产功能主要表现为单一的食物生产功能,现代农业除了食物生产功能外,生态环保功能、生活休闲功能、提供就业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农民增收功能进一步凸显,出现了生态农业、休闲农业、都市农业、旅游农业、生物农业、循环农业、设施农业、有机农业、低碳农业、白色农业等多种新的农业业态,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加强创意农业研究,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要坚持“有限资源,无限发展”的思路,建立促进农业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功能的有机融合、一二三产协同发展的对策措施,努力延伸产业链,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促进农民增收。

创意农业是综合性产业,是以自然景观为载体,结合文化元素,运用科技手段实现作物品种改良,采取园艺、园林手法对农场、农庄、牧场进行创意设计,将农业产业与当地的文化、自然、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创意性组合,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着无限的想象空间,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源泉。

六、围绕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着力推进“互联网+农业”

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特别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渗透到农业的方方面面,为现代农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互联网+农业”突破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化,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测,应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实现精准农业,降低成本,提高单位产量;通过利用3S技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以及导航定位技术(GPS),实现农业操作的精准化、自动化、智能化。二是农业经营过程中的信息化,在农业产业化中导入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发布信息、处理订单、安排生产、分配资源,突破时空限制,缩短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距离。三是在农业科技服务过程中的信息化,通过建立海量农业科技服务数据云平台,借助于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及时、全程顾问式”的科技信息服务。要加强“互联网+农业”研究,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全程数字化管理、农业资源精细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数字化管理,加快技术集成和产品开发;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打通农业信息化的“最后一公里”。□

猜你喜欢
十三五现代农业科技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