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代娜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探析

2016-04-13 05:43王晓霞李楠孔晓茵
关键词:语文能力欧阳中学语文

王晓霞,李楠,孔晓茵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欧阳代娜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探析

王晓霞,李楠,孔晓茵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欧阳代娜是我国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为我国的语文教学改革事业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上的参考,开创了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新局面。欧阳代娜提出了语文教学改革分两步走的构想:一是初中阶段解决语文能力基本过关,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高中阶段在语文能力基本过关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治学能力。欧阳代娜把这个构想付诸于实践,分别在教材、教法、考试等几方面进行了改革,验证了中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构想的可行性,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对当下语文教学有指导价值。

中学语文;欧阳代娜;教学改革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语文教育进入革新期,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不断高涨,推动了语文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1978年,吕叔湘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一文,文中提出,“阅读教学存在‘少、慢、差、费'的问题。吕叔湘先生同时还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低,应该得到语文教学工作者的重视。他鼓励广大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改革,提倡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该研究怎样帮助学生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怎样提高语文教学效率。”[1]吕叔湘先生对语文教学改革的紧迫感、对语文教师的期望引起了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鸣。欧阳代娜接受了吕叔湘先生的建议,并以此激励自己投身到语文教学改革中去,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语文教学整体改革两步走的构想

“初中语文能力过关的设想是由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刘佛年教授在1978年首先提出的,随后,陆继椿老师和张翼健老师响应了刘佛年教授的号召,首次进行了‘初中语文能力过关'的实验。”[1]4初中语文能力过关的设想和实验取得了欧阳代娜的认同。欧阳代娜认为,“初中语文能力过关”这个语文教学改革方案是比较新颖大胆的,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水平。欧阳代娜认为,这一构想有可能解决我国母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可能成为我国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所以她接受了这一设想,并致力于语文教学改革。欧阳代娜为了使语文教学改革有正确的方向并且少走弯路,她带领她的语文教学改革研究试验小组认真地研究了我们国家的国情和语文学科的性质、目的及任务。她认为教育首先应该向邓小平同志提倡的那样:“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欧阳代娜认为这是进行语文教学最根本的出发点。欧阳代娜认为,语文学科是最基础的工具性学科,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思想品德的教育、情操的陶冶等。基于以上几点认识,欧阳代娜进行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对传统语文教学体系进行大胆的改革——吸收其合理的部分,抛弃其过时的部分,把‘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师讲授为主'变为以培养能力为主,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1]78。

欧阳代娜认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传授基本的语文知识是必要的,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初步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后,学生有能力自己去学习、积累更多的知识。所以,欧阳代娜认为,语文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为中心任务,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能力训练,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操和思想上的教育及智力的开发。在知识传授、语文能力培养、智力开发三者关系中,欧阳代娜认为中心环节是培养能力。根据以上的指导思想,欧阳代娜主张中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分两步走。

(一)初中阶段语文能力基本过关,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欧阳代娜认为,初中阶段要解决语文能力基本过关这个问题,让每个初中毕业生在经过初中语文教育之后能够基本上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能够具备自学能力及初步的社会活动能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欧阳代娜及她的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小组决定制定一个初中语文能力过关的基本标准以指导和保证初中阶段解决语文能力基本过关这个目标的实现。

初中语文能力过关的标准主要有初中语文能力训练体系和初中语文知识结构两方面的内容。初中语文能力训练体系中规定了初中阶段语文能力与语文基础知识方面所要达到的标准;初中语文知识结构包含了初中语文六册教材所有的知识点,共40个专题。

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学语文,“老老实实教学生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2]。初中语文能力过关的标准在语文能力方面规定学生要基本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听——要求学生能够对所听到的内容作出正确的分析和理解,准确抓住所听内容的要点并且能够熟练记录下来,能够对所听内容在正确分析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联想与想象;说——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回答问题,流利地进行口头作文,能够准确地对复杂的事物进行陈述,发表演讲及进行辩论;读——要求学生能够在工具书与参考资料的帮助下读懂相当于《人民日报》难度的各类体裁文章,并且能够正确分析文章中的词句含义及写作特点,能够读懂浅显的文言文,学会做读书笔记及资料卡片;写──要求学生能够在两课时内,完成800字左右的各种文体的当场命题作文,达到文字通顺、中心思想正确、内容充实等要求。语文基础知识方面要求学生在语言知识上能够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会说普通话,能够认识3 000—4 000个汉字,掌握15 000—18 000个左右的词汇,语法知识与修辞知识达到国家要求的中学阶段标准,能够解决语文学习中出现的逻辑问题。文学常识方面要求学生超越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范围,多掌握一些作家背景及作品介绍等常识。

在语文知识结构方面,初中语文能力过关的标准是把初中语文六册教材的知识点划分成为40个专题,其中语法17个专题、修辞2个专题、逻辑2个专题、语文知识与文学常识19个专题。初中语文能力过关的标准应细化到每册教材,这样使老师和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够明确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自学。

欧阳代娜制定的初中语文能力过关的基本标准,明确了初中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程度及学习目标,为教师明确了教学目标,为学生自主学习指明了方向,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初中语文能力过关的基本标准符合1992年4月由国家教委发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初中阶段的语文能力提出的48条训练要求。欧阳代娜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把初中语文能力过关基本标准中的各项要求逐步落实到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欧阳代娜及其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小组用了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初中阶段语文能力过关的基本任务。

(二)高中阶段在语文能力基本过关基础上培养学生治学能力

在进入高中学习之后,学生应该在初中语文能力基本过关的基础上,语文能力继续得到提高。这一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治学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基本鉴赏能力。这个阶段的语文学习是为了学生日后的学习与就业服务的。高中语文教学实验教材曾在全国各地出现,但由于种种原因,欧阳代娜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小组高中阶段的此项改革未能继续下去,实验教材的编撰也中途停止了,这是十分遗憾的事情。

欧阳代娜的语文教学整体改革从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学生的特点出发是十分科学有效的。因为从语文学科的科学性来看,语文能力的培养是可以呈阶段式上升的,形成一个螺旋状的上升趋势,是符合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只要掌握了语文教学的规律,就可以有效地完成中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构想。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两步走战略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特征的,初中的学生是学习母语的黄金期,而高中阶段的学生则是提高和巩固语文鉴赏能力和认识能力的重要时期,只要掌握学生的这个特点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践的途径与方法

欧阳代娜在完成中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两步走的构想之后,把这个构想付诸于实践,分别在教材、教法、考试等几方面进行改革,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验证了中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构想的可行性。

(一)编写初中语文能力训练体系实验教材

欧阳代娜认为,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关键是语文教材的改革。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构想需要有一套与之匹配的教材,以保证语文教学整体改革能够顺利进行。从1979年开始,欧阳代娜与其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小组的成员开始着手编写实验教材。欧阳代娜与她的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小组不但提出了一个纲领性的设计方案——《中学语文能力训练体系与语文知识结构》,而且还根据此方案编写了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阅读》与《写作》分科本共12册,200余万字。这套教材有以下特点:第一,初中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这套实验教材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指导思想的,教材的每个体系都是围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编排的;第二,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教材的选材丰富多样;第三,教材的选文文质兼美,语言文字合乎规范,在布局谋篇方面具有典范性,便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传授知识及训练语文能力与思维。此套教材得到了国家教委的肯定,在国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我国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事业做出了贡献。

(二)改革中学语文教学方法

欧阳代娜在制定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培养目标和能力训练体系及编写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教材之后,她认为,中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还需要解决语文学科的教学方法的问题,“课本选文都力求体现时代精神。”[3]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所以,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学生在老师讲授新课之前就具备自读自写的能力。

欧阳代娜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第一,欧阳代娜首先从教学模式上着手改革。她根据中学语文整体改革实验小组编写的语文教材的特点,按照《阅读》和《写作》两套教材,分别设计了有利于中学语文能力培养的课堂模式:“阅读教学的课堂模式为四步:预习—质疑—点拨、答疑—综合训练;写作教学程序安排为六步:学生写作前的构思酝酿—教师写作前的指导—写作—批改—讲评—总结、修改、改写。”[1]81这样的课堂模式能够正确地处理好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二,欧阳代娜认为,语文教师在传授语文基础性知识的同时,应该教会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如查阅字典,学会查阅书籍及各种参考资料等)和积累知识的方法(如读书笔记),引导学生会学习,能够养成独立获得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三,欧阳代娜认为,教师在传授知识或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应该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第四,欧阳代娜认为,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质量、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第五,欧阳代娜不但注重语文的课堂教学,而且重视课外阅读,她提倡有计划地开展常规性的与不定期的课外阅读活动。如她主要提倡师生共同进行课外阅读,“当师生共读时,学生将自己的阅读体会与老师的阅读体会相互交流,会有更大的阅读兴趣,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4]

(三)改革考试制度与方式

欧阳代娜认为,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一定会深入到考试制度与方法的改革,这也是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最后一个环节,对国家选拔人才和对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成果鉴定有一定的影响。传统的考试方式不能全面地调动学生的思维潜能。那种单独刺激学生记忆功能区的考试做法,很容易让学生厌倦,削弱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因此,欧阳代娜认为,应该对考试制度与方法进行改革,使学生能够从只注重成绩而不注重学生发展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基于以上认识,欧阳代娜语文教学改革实施的考试方法具体如下。

1.科学地计算出各个学年考试项目的比例,制订出记忆功能考核的限度,原则上不超过20%,用80%的比例去考核大脑的观察、分析、联想功能区的活动状况,四个功能区都能得到开发。

2.考核命题应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置口语考试,做到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开设口语考试的目的是为了考核学生的听与说的能力,及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中只注重书面成绩的缺点。

4.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实践证明,一组高水平的开卷试题,更能测定出学生的实际能力与才华。

5.平时成绩按一定的比例计入考试总分(占1/6为宜),这便于引导学生养成平时重视学习语文的好习惯[1]82。

欧阳代娜这种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语文考核方法,不但为语文教学改革铺平了道路,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且有助于学生在各级各类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三、欧阳代娜语文教学改革对当下语文教学的启示

欧阳代娜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立足于学生、教学环境等实际情况去探索适合自己的语文教学改革方法,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欧阳代娜的语文教学改革思想对当下语文教学依旧有指导价值,具体启示如下。

(一)语文教师应该具有新思想和新理念

所谓“新思想”,就是与传统教育思想不同,即强调语文教学改革应符合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教育思想,如在贯彻实施党的教育方针基础上,形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与语文教学质量的思想。而“新理念”强调语文教学改革提倡创新,如魏书生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打破传统,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样新理念的指导下,魏书生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下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该在这些全新的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把语文教学课堂打造成让学生自由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地方,“使学生学会学习,即培养学生会看书,会查阅资料,会归纳概括,会分析和解决问题,会自我检测。”[5]把学生变为语文教学过程的参与者,教师变为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二)语文教师应该运用新教法并教会学生新学法

所谓“新教法”,就是与传统语文教学方式完全不同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老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学过程中,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被动地听,这样的语文教学课堂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而“新教法”则完全不是这样,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不“满堂灌”,而是采取“开而弗达”的方法,给学生留出时间和空间去自我思考,培养学生形成独立的语文思维能力。欧阳代娜把语文教学课堂还给学生,不对学生进行大包大揽,而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所谓“新学法”,是与“新教法”相辅相成的,即学生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

(三)打造语文教学新课堂和教学新特色

语文教学“新课堂”与传统单一的教学课堂模式有所区别,主要指利用新的教学模式,在新思想、新理念的指导下,语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学习同教师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课堂教学的良好互动,展现出语文课堂教学生机活泼的新气象,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师角色,建立民主课堂。所谓语文教学“新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教学方式上的特色,表现在构建课堂教学结构以及学习活动方面的特色;第二是教学风格方面的特色,主要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特点以及学生学习方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形成适合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受语文教师自身情况、学生实际情况、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语文教师的教学风格都不是千人一面的。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摸索,寻找适合自己的语文教学风格。当下实施的“同课异构”与“双师课堂”等语文教学改革活动,就是为了使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只有形成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语文教师,才能打造出真正的语文教学“新课堂”。

[1]欧阳代娜.呼唤整体改革[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45.

[2]李华平.正道语文述与解[J].语文教学通讯,2015(12):8-14.

[3]李彦荣.中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文化路向[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233.

[4]吴正兵.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四个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12):34.

[5]经柏龙.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11.

Pedagogical Reform of Middle School Chinese by Ouyang Daina

Wang Xiaoxia,Li Nan,Kong Xiaoyin
(College of Liberal Arts,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110034)

A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pedagogical reform of Middle School Chinese,Ouyang Daina has started a new phase for Chinese teaching which provides both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pedagogical reform in China.According to Ouyang Daina's idea,the pedagogical reform of Chinese needs to proceed in two phases.Firstly, junior students should be trained with autonomous ability to learn the basic knowledge;Secondly,senior students are supposed to pursue their own studies.Ouyang Daina has applied her idea into practice,carrying out the reform in textbooks,pedagogics and evaluations,etc.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dea of the general reform of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is feasible.Its achievements are proved to be effective guidance for current Chinese teaching.

middle school Chinese;Ouyang Daina;pedagogical reform

G 633.3

A

1674-5450(2016)03-0048-04

2016-03-01

2014年辽宁省教育厅项目(W2014153)

王晓霞,女(满族),辽宁大连人,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语文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赵颖责任校对:赵践】

猜你喜欢
语文能力欧阳中学语文
Positive unlabeled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with multi-granularity linguistic information①
我家的健忘老妈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依依送别欧阳鹤先生
应用型本科人才语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欧阳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