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探析

2016-04-13 05:43张志勇邓喆
关键词:资助育人大学生

张志勇,邓喆

(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葫芦岛校区学生处,辽宁葫芦岛125105;2.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辽宁沈阳110034)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探析

张志勇1,邓喆2

(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葫芦岛校区学生处,辽宁葫芦岛125105;2.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辽宁沈阳110034)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包括资助和育人两个方面,资助是基础,育人是本质。资助工作包括学校助学、国家助学和社会助学;育人工作包括励志教育、社会责任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勤工助学。目前高校育人工作的载体和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新媒体的出现为育人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应用新媒体平台开展育人工作有利于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高等学校;资助工作;育人工作;贫困大学生;新媒体

2014年,政府、高校及社会设立的各类政策措施共资助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4 064.25万人次,资助金额716.86亿元,比2013年增加142.75亿元,增幅24.86%[1]。长期以来,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贫困大学生及其家庭的关怀,因此,做好资助育人工作是党和国家赋予高校的一项使命。近年来,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更加深入和系统。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对贫困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进行直接的物质或经济资助,并结合教育手段对贫困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影响,使贫困大学生树立信心,以客观、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并主动提高自己的技能,以促进其健康地成长成才。在资助育人工作中,不是简单地给予经济或物质资助,还要让贫困大学生摆脱滋生贫困原因的困扰。物质或经济资助是直接的、即时的、显性的,对滋生贫困原因的解决是长期的,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促进贫困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由此看来,物质或经济资助是基础和手段,育人则是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媒体的出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机遇和挑战,必将影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

一、资助育人工作的主要内容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助,即国家、政府、社会团体或个人给予经济或物质的帮助或援助,资助在资助育人工作中是显性的、即时的;另一方面是育人,主要以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的品质和能力为核心,帮助贫困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使他们具备积极向上的品质和学习生活能力,育人在资助育人工作中是隐性的、长期的。

(一)资助工作

资助是资助育人工作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助学

在高校中,通过为贫困大学生设立学校助学金,对他们实行学费减免或缓交,给他们提供校内贷款等,来开展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另外,一些高校还设立了专项奖学金,专门用于奖励优秀的贫困大学生。

2.国家助学

国家助学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贫困大学生及其家庭的关怀,是从党和国家层面开展的对贫困大学生的助学形式,包括设立国家助学金和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同时,也设立了国家励志奖学金,体现了国家对优秀贫困大学生的激励及对贫困大学生的成长期望。党和国家对贫困大学生的助学金额高、覆盖率大,为贫困大学生解决了实际困难。

3.社会助学

社会助学是指企业、社会团体或个人对贫困大学生进行的资助,一般是通过对优秀贫困大学生进行激励资助和普通贫困大学生资助这两种形式来进行。

(二)育人工作

为了做好贫困大学生的育人工作,育人的方式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有自我教育、朋辈教育、个体教育、集中教育等。育人的内容也更加充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励志教育

励志教育是一种以唤醒、激发贫困大学生主观意识,增强其主观能动性的教育。如高校有意识地培育、树立一些优秀贫困大学生的典型,通过宣传他们的事迹来鼓舞、激励其他学生,使更多的贫困大学生能够受到感染和激励,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学习。

2.社会责任教育

社会责任教育是与贫困大学生获得物质或经济资助相伴产生的一种教育形式,旨在培养贫困大学生的社会良知,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水平。高校通过有意识地组织获得经济或物质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去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做义工等活动,来教育引导他们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3.诚信教育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诚信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之一,也是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贫困大学生行为中存在一些不诚信的现象,有的贫困大学生为了获得荣誉或奖助学金而考试违纪作弊,有的贫困大学生恶意拖欠学费、不及时还贷款等,这些现象给学校和学生本人都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诚信教育还应作为贫困大学生教育中的重点,常抓不懈。

4.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的人文教育,是道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通过感恩教育,使贫困大学生能够领悟到资助之恩、师长之恩、关爱之恩,等等。他们学会了感恩,心中才能更有爱心和希望,从而更加积极地回报社会。

5.心理健康教育

贫困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的贫困大学生不仅经济贫困,在心理上还容易产生问题。如有的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贫困而产生自卑心理、焦虑情绪等。为保障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高校开展了心理健康课、心理健康讲座、心理访谈、心理援助等活动,不断改善和提高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6.勤工助学

勤工助学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实践性的工作岗位,使其在业余时间从事一种有偿的社会实践活动。多数高校在校内设立了勤工助学岗位,有的高校还在校外建立了勤工助学基地,为贫困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勤工助学不仅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了一些实际的经济困难,而且通过实践锻炼,培养了贫困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此外,在勤工助学过程中还锻炼了贫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等能力,无形中提高了贫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育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一)淡化育人工作

一些高校在开展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着重资助轻育人的现象。具体表现在:重视奖助学金的评选和发放,对育人工作轻描淡写,违背了资助育人工作的目的,工作停滞在基础和表层,影响了资助育人工作的效果。

(二)开展育人工作的载体单一,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在信息社会发展的今天,一些高校育人工作的开展仍然是传统的载体和形式,育人载体不全面、不系统,使贫困大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脱离了学生频繁使用和关注新媒体的实际,使工作缺乏活力,影响了育人效果。

三、应用新媒体开展育人工作的优势

(一)应用新媒体开展育人工作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我国数量庞大的网民中,人数接近3 000万的在校大学生是最活跃的新媒体用户群体之一。新媒体为他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审视视角和展示平台,也正逐渐成为影响和培养大学生价值观的新载体。新媒体的出现,大大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作为教育部门和教育者,要主动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因此,高校要主动学习研究新媒体,研究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促进新媒体与资助育人工作相结合,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跟上时代的步伐和学生的兴趣点。

(二)应用新媒体平台开展育人工作的优势

1.增强了育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首先,从形式上改变了传统以说教为主的灌输式教育,使受教育者易于接受。新媒体在形式上,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相结合等方式来表述育人内容,更能对受教育者产生吸引力。其次,从时间和空间上看,传统的育人活动需要把受教育者在同一时间集中到同一个地方,而使用新媒体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接收到教育信息。最后,通过新媒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可以即时交流互动,教育者可以根据受教育者的反应适时地调整教育内容,采纳合理建议,不断增强了育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大学生是学校的主人翁之一,也应在参与学校建设和决策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但现实中这种主人翁地位体现得不够明显,学校仍然更多地把学生作为被管理者[3]。在我国,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生就是要听从教师的教诲和管理,学生对教师存有畏惧心理,有问题不敢和教师直接交流。但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的心智已经趋于成熟,主体意识强,特别是90后大学生,他们具有独立性强、个性张扬、表现欲强等特点,表现自己、参与学校教育活动的心情也越发迫切,而新媒体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新媒体具有虚拟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学校和教师也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依据学生的合理建议来修正工作,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

3.提高了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育人效率

通过新媒体平台,学生和教师可以跨时间和跨空间地进行交流,教师能够随时随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指导服务,提高了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同时,通过新媒体平台,教师和学生双方处在平等的地位,减少了以往大学生对育人活动的抵触情绪,调动了学生参与育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育人工作可以随时吸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调整,提高了育人工作的效率。

四、如何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应用新媒体

(一)把育人工作内容融合到新媒体平台

当代大学生通过新媒体进行学习、沟通交流和娱乐等,同样,新媒体也会对贫困大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因此,将育人工作内容与新媒体相融合,应用新媒体平台开展资助育人工作,将显著提高资助育人工作的效率。高校应利用校园网、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新媒体,做好资助育人相关政策信息的宣传和发布,以方便学生及时获得信息。同时,对资助育人的内容进行提炼和加工,以新媒体的丰富样式来表达,使育人内容为学生之喜闻乐见,提高育人内容的吸引力和传播力。这种以学生喜爱的形式来传递学校的教育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此外,将资助育人内容融入到新媒体,更加尊重了贫困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以前开展的社会责任教育活动,教师统一地将活动计划布置给学生,指定时间到指定地点,学生始终是被安排的对象,认为自己很被动。融合到新媒体后,社会责任教育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前期的宣传、引导,再通过新媒体平台自愿报名、自主选择岗位,学生处于主动地位,有利于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效率的提高。

(二)应用新媒体平台对贫困大学生开展人文关怀

对贫困大学生开展人文关怀,是高校尊重、理解、关怀贫困大学生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高校形成良好的资助育人氛围,促进校园和谐。教师可以充分应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来开展对贫困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以提高工作效率。如通过发布一些励志事例对他们进行精神上的鼓舞,通过发布一些学习心得或要点总结对他们进行学业帮扶,通过发布一些“心灵鸡汤”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等。新媒体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了解、教育学生的工作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教师的平台。应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对贫困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双向交流、互相关怀。在微信朋友圈中,学生还能看到教师工作以外生活中的活泼状态,改变教师在其心中的刻板印象,教师的生活状态使学生感到亲切,师生之间互相点赞,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另外,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也是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了解基础上的,因此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尤其是通过人文关怀,学生和教师之间情感上的相互认同,更能保证教育的效果。

(三)培养好一支队伍

在新媒体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这一背景下,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4]。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应用新媒体平台,教育者要熟悉资助育人工作的内容,同时也要掌握应用新媒体的技术,了解各种新媒体平台的优缺点,科学地选择,以便更好地发挥新媒体在资助育人工作中的作用。因此,高校要加强相关的师资培训,着力培养好这样一支队伍,保障并不断推进应用新媒体平台开展资助育人工作。

(四)管理好新媒体平台

应用新媒体平台开展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拓宽了育人工作的平台,丰富了育人工作的方式和载体,但也存在一些隐患。新媒体所呈现的信息和内容良莠不齐,一些不良信息和内容极易误导学生,给大学生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也会作用于贫困大学生,给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因此,高校要对学生加强教育,对相关部门和人员加强管理,建立起相关的新媒体使用制度和运营机制。第一,高校应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新媒体使用素养,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建立并完善新媒体的使用制度和守则。第二,高校要建立新媒体监督机制,时刻关注学生在新媒体上的动态,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相关讲座或发布信息,引导学生关注主流媒体,加强正面引导。第三,要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优势,通过培训一些学生干部,对新媒体的舆情进行实时关注,发现问题及时汇报,使高校牢牢地掌握新媒体运行和使用过程中的主动权。第四,要引导学生应用新媒体来学习。新媒体是一部便捷的“百科全书”,高校要充分引导学生应用新媒体来进行学习,使新媒体成为促进其成长进步的工具。

(五)应用新媒体平台扩宽学生资助来源

《2014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显示,2014年,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捐助资助资金12.33亿元,占比1.72%,比2013年减少5.91亿元[1]。可见,社会资助资金所占的比例小,且所占比例和金额呈现下降的态势。然而,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参与,要想办法让更多人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了解这项工作的特殊意义。因此,高校更要做好捐资助学氛围的营造,与现代化的新媒体平台结合,加强宣传报道参与捐助的社会团体、单位及个人,营造良好的助学育人氛围。另外,通过手机网络将国家资助政策向社会进行宣传,帮助人们认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手机信息推送等方式对特定团体和个人进行宣传与呼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5]。

“90后”大学生生活在新媒体时代,高校要转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重视新媒体育人工作的开展[6]。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媒体也会不断地发展,今天的“新”媒体必将会成为未来的“旧”媒体,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媒体的发展会越来越影响人们的生活,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想。高校要顺应时代发展,主动接受、学习和应用新媒体,并研究总结其规律,发挥其长处,规避其隐患,以期不断推进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

[1]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14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N].中国教育报,2015-08-15(3).

[2]刘镇江,刘振中,蒋明福.高校贫困大学生感恩教育探讨[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79-82.

[3]金雪莹.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34-136.

[4]高丽,张建学.基于新媒体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5(2):64-65.

[5]魏强.新媒体环境下手机媒介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应用性研究[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5):87-88.

[6]陈怡琴.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9):70-73.

Exploration to the Financial Aids i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New Media Era

Zhang Zhiyong1,Deng Zhe2
(1.Student Affairs Office,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Huludao Liaoning125105;2.Journal Editorial Department,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110034)

Financial aids in higher education mainly consist of two aspects:financial aids are regarded as the premise;educating people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core.Generally,financial aids include college grants,national grants and social grants,and the educational work is about encouragement education,social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honesty education,gratefulness education,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work-study programs.Currently the vehicles and forms of educational work have been enriched and they are developing continually,yet there are still some shortages.Now the new media era is providing a new platform for educational work,the application of which will increase its attraction and influence.In this sense,the students'status will be improved and the educational work will be more efficient.

higher education;financial aids;educational work;college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new media

G 647

A

1674-5450(2016)03-0052-04

2016-03-02

张志勇,男,辽宁义县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讲师,工学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赵颖责任校对:赵践】

猜你喜欢
资助育人大学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