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会计准则》下投资对小企业利税的影响

2016-04-13 20:17崔吉瑞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小企业

崔吉瑞

(宿州技师学院 安徽·宿州 234000)



《小企业会计准则》下投资对小企业利税的影响

崔吉瑞

(宿州技师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小企业已成为经济大舞台上不可或缺的支柱,财政部为更好的发挥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为规范和完善小企业的经济行为,正式实施了《小企业会计准则》,然而对于小企业自身是选择《小企业会计准则》还是应该选择《企业会计准则》作为其会计标准准则,作为企业盈利是其根本目的,不同准则的选择会对企业利润有着不同的影响,本文分别从企业利润、资产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摊销与企业的开办费用这些角度阐述了,选择不同准则对企业利税的影响。最终得出《小企业会计准则》对小企业的发展带来利弊。最后针对这新的准则的实施给企业带来影响提出合适的意见和建议,促使企业更好地适应新的准则。

关键词:投资;小企业;利润

一、投资业务的会计处理对利税的影响

(一)短期投资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了短期投资通过“短期投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在核算过程中采用历史成本法计量方法,交易费用归并到投资成本;《企业会计准则》中对短期投资的处理同《小企业会计准则》不同,其中的短期投资是通过“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进行核算,投资成本的计量方法采用公允价值而不再采用历史成本法,其中涉及到的相关投资费用计入投资收益。

《小企业会计准则》同《小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在对短期投资持有期间收到的现金股利或者利润的确认问题上有所不同,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确认为当期的收益,而在《小企业会计制度》中确认收益而冲减成本。由此可见,相对《企业会计准则》来说,小企业若是采用《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对短期投资中,相关的手续费是计入不能计入投资收益中,然后再冲减本年利润,这样就会增加所得税的支出,但当《小企业会计制度》变更到《小企业会计准则》后,企业的短期投资会使得当期的投资收益增加或减少,使得当期的利润及所得税受到相应的影响。

(二)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有关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的规定,投资主体在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有时采用成本法核算,有时采用权益法核算,核算方法的不同主要根据投资主体对被投资主体的影响程度或是市场公允价值的可靠程度。成本法又分为两种处理方法,一种要明确分清企业利润的产生是在投资前还是在投资后;另一种主要是考虑长期股权有没有贬值。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在投资期间企业应该明确当期所得,以便作为当期的投资收益。

通过以上的对比与分析,在《企业会计准则》下,企业对于长期股权投资需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判断,从而来决定采取是用成本法还是权益法来对该投资进行会计处理,若是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的话,企业的投资收益就会根据被投资公司的业绩盈利状态所影响,使得自身的当期的投资收益变化较大,从而导致当期的利润、损益或者所得税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影响。企业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下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采用的是成本法,当期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息计入到投资收益当中,增加了当期的利润,当期的所得税支出也增加了。

(三)长期债券投资

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在持续期间确认,债券的折价或者溢价中相关的利息收入的摊销确认采用直线法进行。而在《企业会计准则》中,按照实际利率法,对其进行摊销。

由于债券出售并不是全按照票面价值的,因此债券的溢价或者折价分别对直线法摊销和实际利率法摊销有着不同的影响。对于直线法摊销法,每期的溢价和折价的所摊销的金额和确认的投资收益是一样的。实际利率法摊销,需要根据实际的利率与债券的账面价值之间的乘积确认当期的利息,而且如果债券是溢价购入的话,其每期的摊销金额会逐渐减少;反之是折价购入的话,每期的摊销金额是逐渐增加的。尽管两种摊销的方法不同,而已也会受到债券溢折价的影响,但这并不影响最终企业在投资债券上所获取的利息,也就是意味着获得的利息的总额是一样的,只是会影响每期的利息的费用摊销的金额,对当期的利税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所以,小企业在选择准则的时候也就意味着选择的债券的摊销方法。若是企业采用的是《小企业会计准则》,那么在溢价的时候购入债券,相比来说企业就能对当期的收益确认有所减少,延缓了所得税的支出;在折价的时候购入债券,企业就能在当期的投资收益上的确认比在《企业会计准则》下多,从而增加所得税的支出。

二、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利税的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严格规定企业应遵循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各项资产要全面计提减值准备,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一个亮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企业的资产是可以按照相关的规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从而使得企业在此规定下可以对利润进行一定的调节,企业根据自身的状况去调节利润,平衡各期的利润,让企业的在实际亏本的时期在财务报表上看来是盈利的,或者是当期利润过大时经过计提减值准备减少利润。这种可以操纵利润的空间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下将无法进行,那些想利用大幅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进行利润调节的小企业而言,这些“隐藏的利润”将不会存在了。

某家公司是属于小企业类型,若该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则该企业的资产就必须按照成本计量不可再提取资产减值准备。当企业的经营状况不稳定时,企业可以结合公司自身的情况根据需要计提减值,从而对当期利润进行调节,使得企业会计年度间的利润的差距不会相差过大。但是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后,该企业则是不能通过计提的手段来控制企业当期的利润,从而遏制了那些人为的操纵利润的空间,防止粉饰财务报表,让他人对公司的情况更加一目了然。

三、固定资产会计处理对利税的影响

(一)自营建造固定资产

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中,均要求固定资产的初始成本要以固定资产获得的成本作为依据。但是在成本的截止日期上两准则有着不同的规定,《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日期截止到其竣工结算前,《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日期截止到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除此之外,两准则在对建造过程中所发生的借款费用的资本化条件也有所不同。按照以往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借款费用的资本化按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购建和支出进行成本核算;不符合资本化的部分,则计入当期的费用损益当中。而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按照借款费用的实际发生额来确定,不管工程是否中途停止建设改借款费用都确认为改工程成本资本化金额。

无论是购买的还是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在每个会计期间,均需要对其进行折旧确认。根据以上论述可知,《企业会计准则》在自行建造固定资产以及固定资产的折旧方面都需要丰富专业知识和严谨职业判断,这样才能明确地区分资本化与非资本化的借款费用的部分,这就需要企业的会计人员有较强的职业能力。而《小企业会计准则》无论是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确定上还是固定资产折旧的年限的选择上相比而言是较为简单的,不需要那么强的职业判断,减少了会计人员的工作,这样子方便了小企业的实务操作,减轻了小企业的税务负担,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某公司自行建造一座厂房预计工程总共花费金额为100万元,于是筹集借款100万元,但是工程的投资前期只需要30万元。那么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下,该公司所筹集的借款100万元的利息费用都能全额资本化,计入到固定资产的成本当中去。而若是在《企业会计准则》下,该借款100万元所产生的利息费用并不能完全资本化,前期的时候只能把30万元所需的利息资本化,而剩下的70万元,所发生的利息费用则需计入当期的损益中去。由此可见,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给予小企业极大的优惠政策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二)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在《企业会计准则》中,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的核算选择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费用两者之中较低的一个。同时准则要求要求企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在签订的合同中,双方要约定好的付款金额和相关的税费的总金额。从而作为会计核算的金额。新实施的小准则中,对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有新的规定。

《小企业会计准则》相对《企业会计准则》而言,避免了对该资产的价值的职业判断、减少复杂的计算、操起简单方便。会计人员只需按照合同约定的总金额来进行会计上的核算。在其约定的合同的付款的总金额比该租入的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低的时候,那么企业当期的收益就会增多,利润就会有所增加。

(三)固定资产的清理

当固定资产盘盈时,准则规定在管理权限报经批准之前后,分别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和“营业外收入”科目进行核算,在《企业会计准则》下,作为前期差错处理,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的固定资产应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在报经批准后,企业将其结转为留存收益。

四、无形资产摊销对利税的影响

有关无形资产的寿命判断,两准则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在《企业会计准则》下,企业取得无形资产时,根据其使用年限即寿命作出职业判断。对具有有限的使用寿命的无形资产,根据规定应从该资产可供使用时算起直至该资产不能再作为无形资产确实时为止,同时要对其合理的摊销;对于那些无法确认使用年限的无形资产不得对其进行摊销,企业应在期末时对该项无形资产进行计提减值。

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下,无需根据其使用年限即寿命作出职业判断,其年限是根据该资产开始使至停止使用或出售时为止;或据有关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其使用年限的,由于小企业的局限性,不能可靠估计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准则规定其摊销期不得低于10年。由上可知,企业一定不能遗漏对无形资产的摊销计量。

从以上两种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规定的对比可以看出,《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一定的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职业的判断,减少小企业的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与此同时,企业在对无形资产的摊销的金额比较多,相比《企业会计准则》而言,从而使得企业当期的费用会增加,同时导致利润减少和所得税支出减少。

五、企业开办费对利税的影响

企业的开办费,是我们接触的比较少的一个科目,因为它往往只是用于一个企业的初始建立发展的前几年的核算。

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企业的开办费不是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进行核算,然后分摊到往后的每一个会计期间之中。而是直接计入当期的损益,一次性的结算摊销。

一个企业在它刚刚开办的起步阶段,损失是必须经历的,因为企业开办一段时间都需要采购各种各样的东西,生产一些产品,而销售额是弥补不了这些支出的。如

小企业A,执行的是《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其处于开办期间时,所支出的各种费用就记录到“企业开办费”科目当中,企业开办费在期末一次性结转到当期损益,而不像执行《企业会计准则》那样,通过长期待摊费用在每期分担。所以这就导致了企业在当期的费用的金额的确认上会相对较大,从而当期的利润以及所得税的支出都会相应减少,因此,相比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而言,这对企业当期的利润影响是十分重大的。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释义[M].第1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2]姜洁.论《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及对企业的影响[J].中国城市经济,2012,(03):151-152.

[3]杨庆华.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对短期投资账务处理的比较[J].中国证券期货,2012,(07):48-49

[4]罗素清,刘芳芳.《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比较[J].财会月刊,2012,(16):86-88.

[5]田彦霞.小企业会计准则下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J].会计之友,2012,(20):29-30.

[6]谢萍,谢沂.两种会计准则对小企业利税影响的比较分析[J].商业会计,2012,(16):14-15.

[7]熊莉.《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比较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19):109-111.

[8]王念东.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J].中国外资,2014,(03):55.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34(2016)03-022-02

作者简介:崔吉瑞,宿州技师学院党委秘书。

猜你喜欢
小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小企业
《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无形资产摊销的账务处理分析
谨慎性原则在小企业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浅谈对银行投资价值的研究
房地产泡沫现状及成因的分析探讨
《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协调问题研究
《小企业会计准则》有关资产的规定对小微粮油加工企业的影响
澳大利亚政府扶持小企业发展的模式及启示
《小企业会计准则》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