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L模型视角下推进高校应用MOOC教学的策略选择*

2016-04-14 07:13李俊龙王力傅雷鸣丁永前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系统功能策略选择高校教学

□李俊龙 王力 傅雷鸣 丁永前



AGIL模型视角下推进高校应用MOOC教学的策略选择*

□李俊龙王力傅雷鸣丁永前

摘要:MOOC是在线开放教育的一种新形式,高校应用MOOC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诉求,如何促进MOOC在高校教学中的健康应用已成为学者关注热点。高校应用MOOC教学构成了一个既纵横交错又相对独立的行动系统。根据帕森斯的“AGIL”模型可知,如果该系统要取得均衡和维持,其功能必须得到充分满足。运用帕森斯的“AGIL”模型理论,对高校MOOC教学行动子系统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存在难以全面适应高校教学的实际需求、教学应用目标定位不清晰、教学课程及其他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教学文化缺位等障碍,并据此提出了采用“MOOC+ Classroom =SPOC”形式提升教学适应性、以教学三维目标明确MOOC教学目标、以“TPACK + WebQuest”模式强化对MOOC教学课内外资源的整合、以明确的基本价值定位构建MOOC教学文化环境等策略。

关键词:MOOC;AGIL模型;高校教学;系统功能;策略选择

一、研究背景

在互联网技术成功应用于教育、开放教育理念得到社会认可、社会化学习成为主要学习形式的背景下,发端于全球开放运动、兴起于联通主义学习理念、繁荣于行为主义学习理念的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简称“慕课”)风靡全球并被多数高校整合和嵌入、相关教学应用日渐增多。MOOC是开放在线课程的一种新形式,犹如一场“数字海啸”席卷全球教育界。国内高校纷纷加入到MOOC浪潮之中,如清华大学于2013年创建了中文MOOC平台“学堂在线”;上海交大在2014年上线“好大学在线”;北大通过翻转课堂将MOOC与校内教学结合,探索校内教学新模式(张伟等,2014)。《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以教育信息化破除长期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努力实现信息技术对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革命性影响。《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也明确要求,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逐步缩小差距,实现教育公平。

MOOC汇聚了全世界最顶尖高校的优势课程,其质量毋庸置疑。如若高校能够合理地选取课程资源应用到自身的教学中去,将为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极大的帮助,同时减少高校教学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MOOC中使用的先进教学理念为高校改进教学理念提供了借鉴意义。高校应用MOOC教学的主要优势为:一是汇聚,能以一种主题的形式将分散在全球各地的课程资源汇聚在一起;二是整合重组,能将课程学习资源按一定的内容主题进行教学设计,并使之系统化,增强课程资源的应用和互化,还可产生新知识(张欣等,2015);三是特色化,能结合本校实际选取适合自身的课程资源,并可对之进行特色化加工,使其符合自身教学需要。因此,高校应用MOOC教学符合现实需求,成为一种趋势。

MOOC应用于我国高校教学的相关研究已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然而,目前从系统角度对影响推进高校应用MOOC教学的一些关键因素和策略的研究尚属缺乏。因此,本文旨在借助帕森斯AGIL模型分析影响高校应用MOOC教学的障碍因素,找出高校在现实中应用MOOC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善建议,无疑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AGIL模型对高校应用MOOC教学系统的适切性

AGIL模型是美国社会学大师帕森斯于1953年提出的一种主要用来分析社会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社会系统动态模式。他指出:对于一种(功能性的)社会系统,有四个重要的“功能问题”需要描述,分别是:对外部境遇条件的适应,对定向作业表演境遇之各个部分的工具性控制,对群体成员的情感和张力的驾驭与表达,对稳固的集体之成员间的社会整合的维护(帕森斯等,1953)。简言之,AGIL模型由适应功能(Adaption)、目标达成功能(Goal Attainment)、整合功能(Integration)、潜在模式维持功能(Latency Pattern Maintenance)组成(如图1)。

图1 AGIL模型

根据帕森斯AGIL模型可知:一是系统有“外部的”和“内部的”功能需求之别。换言之,每一行动系统中都有两组活动,一组涉及的是系统和它的环境的关系,一组涉及的是系统对自身的内部组织要求。二是行动系统要素有“完成性的”和“工具性的”区别。即在行动系统中,一部分要素用于实现预期目标,另一部分要素用于获取手段并使之糅合(刘润忠,2005)。同时,“任何社会系统过程都要服从于四个功能的必要条件。如果要取得均衡和维持这个系统继续存在,它们必须得到充分满足。”(帕森斯,1989)四功能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统一的整体。

高校应用MOOC教学,涉及教师、学生、MOOC课程资源选取、教务部门、技术支持部门、后勤保障部门以及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平台、教学方式等多个方面,构成了一个既纵横交错又相对独立的行动系统(如图2),是高校教学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受到内外力共同的影响和制约。对外部环境的满足是其生存的前提和保障,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是其发展的关键和支撑。也即AGIL模型所诉求的“外部的”和“内部的”功能需求的满足。同时,高校应用MOOC教学系统的维持与发展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它的出现就是为了完成相应的使命。这与AGIL模型的“工具性的”和“完成性的”要素不谋而合。由此可见,AGIL模型与高校应用MOOC教学系统联系紧密。

图2高校应用MOOC教学系统

1.AGIL模型“外部的”功能需求与高校应用MOOC教学系统的生存条件高度一致

AGIL模型认为,行动系统若想得以生存,其“外部的”功能需求须得到必要满足。一方面,适应功能满足了行动系统生存的前提条件,行动系统只有具备适应外在环境需要的能力才能获得相应的生存资源。另一方面,行动系统需确立目标并具备实现目标的能力。只有这样,行动系统的存在才合乎逻辑。行动系统须全力实现目标,毕竟行动系统全部努力的意义就在于此。适应和目标实现使得行动系统能取得必要的保障资源前行。而在高校应用MOOC教学行动系统中,首先,MOOC课程要能适应教学实际需要,这是MOOC可被用于高校教学的前提,惟其如此,高校应用MOOC教学行动系统才能获得各种生存资源;其次,高校需确定MOOC教学的目标并加以实现,这关乎高校应用MOOC教学系统存在的意义。可见,AGIL模型“外部的”功能需求与高校应用MOOC教学系统生存条件相一致。

2.AGIL模型“内部的”功能需求与高校应用MOOC教学系统的发展动力不谋而合

AGIL模型认为,行动系统要想获得发展,其“内部的”功能需求满足至关重要,即需取得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内生动力来源于行动系统自身的改革,即行动系统的自我调整。为此,行动系统需要对自身结构、已有资源等要素进行整合。整合的目的是优化资源和结构配置,使行动系统保持良好的运转体系,形成良性循环。同时,行动系统要进行模式维持,充分发挥文化的潜移默化、长久持续作用,形成独具特色的自身文化,以此来巩固行动系统的组合结构。而在高校应用MOOC教学行动系统中,一方面,MOOC课程资源纷繁复杂、质量参差不齐,高校内部各部门各自为政、效率低下,高校应主动进行整合。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强自身MOOC教学文化建设,使高校应用MOOC教学系统中各相关主体形成一种常态的MOOC教学思维。资源的有效整合与特色教学文化的形成给高校应用MOOC教学这一行动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带来强劲的内在动力。可见,AGIL模型“内部的”功能需求与高校应用MOOC教学系统的发展动力不谋而合。

3.AGIL模型“工具性的”和“完成性的”要素能够为分析高校应用MOOC教学系统提供系统论方法

AGIL模型认为,“工具性的”和“完成性的”要素合理地解释了行动系统存在与发展的意义,即依靠一定的手段来完成系统的期望。适应功能解决了行动系统存在的前提性问题;潜在模式维持功能解决了行动系统的持续性问题,指明了行动系统持续运转所需的条件,即文化的作用在整个行动系统中处于支撑地位。它们共同扮演着工具性角色。目标实现功能解决了行动系统的方向性问题,在整个行动系统中发挥着保障作用。整合功能解决的是行动系统的协调性问题,使行动系统能够保持合理的结构运转,是整个行动系统中的关键问题。AGIL模型为分析高校应用MOOC教学系统提供了指导,即高校应用何种手段来完成应用MOOC教学系统的目标。因此,AGIL模型合理地阐述了高校应用MOOC教学系统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

三、AGIL模型视角下高校应用MOOC教学的功能障碍分析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已开展MOOC教学活动,其大体模式是:在互联网上选择与本校发展定位相符或相近的名校课程资源,经简单处理,由教师在校园网上开课,学生在校园网上选课并在线学习。此种模式基本未改变原有课程的结构、授课及测试方式,较少考虑到原有课程的文化背景及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要求。从AGIL模型视角看,高校应用MOOC教学系统能否正常持续运转并发挥正向作用取决于MOOC课程适应性、MOOC教学目标、MOOC课程及其他资源整合、MOOC教学文化构建四个功能在教学系统中的动态维持(如图3)。

图3高校应用MOOC教学系统障碍

1.适应功能的障碍——MOOC难以全面适应我国高校教学的实际需求

适应是指行动系统如何适应外在环境的能力,它体现的是社会系统与外在环境之间的联系,系统必须努力从外在环境中获取行动所需的各种必要资源,并在整个系统内进行合理分配,同时应尽量避免受外在环境的限制。已有的MOOC课程资源不能全面适应我国高校对教学的实际需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MOOC课程无法适应实践课程的需求。MOOC实质上是一种网络课程,主要通过计算机进行网络授课。网络教学的虚拟性决定了其无法适应实验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的需求。第二,如何适应多元文化背景和知识层次下的学习需求本身就是MOOC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国外MOOC课程的表现和组织形式有其自身特色和优势,但并不一定完全适合国内学习者(张伟等,2014)。第三,MOOC课程难以适应人文性教学需求。MOOC无法实现像传统课堂那样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这种交流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其中蕴含的隐性知识或体验对学生至关重要,而这些微妙的因素都无法通过技术手段二维化地呈现出来(魏传光等,2014)。第四,MOOC模式是否适应我国现有的教育管理体制和学校管理体制,是否适应我国大学教育区域差距大的现状,是否适应我国现有的教育资源和师生特点,有待商榷(张欣等,2015)。因此,高校在应用MOOC教学时,要充分意识到这些不适应性,不可一味地盲目采用。

2.目标达成功能的障碍——MOOC教学应用目标定位不清晰

达标是指行动系统在确定总体目标之后,积极主动地调动系统内部各种能量来实现目标的能力,它体现的是社会系统与人力资源系统之间的联系。从2012年开始,世界众多知名高校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来开发MOOC或引入MOOC的应用,但很少有高校去关注引入MOOC应用要达到的目标(Kassabian,2014)。近几年,国内掀起一股MOOC热潮,这种热潮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一些高校在哈佛、耶鲁等名校的示范作用下争相参与MOOC教学开发。事实上,它们参与MOOC教学开发的动力不是为了经济利益而是害怕落伍,特别是对于在视频公开课热潮中反应迟缓的国内部分高校更是如此(魏传光等,2014)。高校的这种心理使得它在应用MOOC教学时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对于自身应用MOOC教学要达到何种效果没有清醒的认识。目前我国高校应用MOOC教学在目标达成功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大纲模糊不清,无法发挥纲领性作用;教学模式大体相似,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学目标没有结合高校自身发展定位,跟风追随,与高校实际脱节;课程选择上,一味追求热门课程,不符合学校实际需求;教学手段上,没有达到信息化所要求的信息技术目标,只是简单采用视频授课,没有充分利用新技术带来的优势进行教学。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高校应用MOOC教学流于形式,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教学效果。

3.整合功能的障碍——MOOC教学课程及其辅助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整合是指行动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并协调统一的能力,它体现的是社会系统本身的内在联系,为了使自身能够作为一个整体保持有效运作,必须使系统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保持某种恰当合适的关系。高校应用MOOC教学,需要对已有的MOOC课程进行系统整合,选择那些符合本校特色的课程进行深加工。这涉及两点:一方面,选择合适的校外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另一方面,整合校内各方资源,以便对选择的MOOC课程进行深加工。运用AGIL理论分析发现,高校应用MOOC教学缺乏对校外资源的系统有效整合。MOOC目前整体上处于汇聚课程阶段,尚未看到通过“总体规划设计”,面向社会需求,开设经过系统化整合设置的专业,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举措(姚媛等,2013)。我国的部分MOOC课程甚至是将网易公开课或各学校的精品课程资源上传至MOOC平台,利用MOOC平台的选课、截止时间以及交流工具等功能来实现交互学习,更谈不上系统整合规划(汪基德等,2014)。这导致高校应用MOOC教学只是一种表面工作,实质上还是以往高校开设网络课程进行教学的那一套陈旧思路,没有实质进展。

此外,高校应用MOOC教学还存在校内资源整合不足的问题。高校未能有效整合教师资源,导致一部分教师对MOOC持排斥态度,认为MOOC会抢了他们的饭碗;未能有效整合校内数字化设备资源,把它们充分应用到MOOC教学中来,导致资源浪费和使用率低下;未能有效整合校内管理人员资源,导致其未能发挥协调统一的作用;未能有效整合校内学生资源,学生意识不到MOOC能够带来的益处,甚至不知道MOOC是什么。校内资源整合不充分,导致高校应用MOOC教学困难重重。

4.潜在模式维持功能的障碍——MOOC教学文化的缺位

维模是指行动系统需要维持终极取向的某种社会价值模式的能力,它体现的是社会系统与文化系统之间的联系,文化系统始终处于最高支配地位,是价值观、信仰、规范及其他观念的总和。潜在模式维持功能特别注重文化对系统的稳固作用。高校在应用MOOC进行教学时,选用的课程资源相当一部分是国外比较优秀和知名度较高的课程,这些课程是国外高校在自身的文化背景下制作的,与我国文化差异较大,不一定适合我国高校教学。高校在应用这些MOOC课程资源进行教学时,缺乏自身特有的文化特色。大学教学文化核心要素包含大学对其教学活动所坚持的基本价值定位以及在其指导或影响下所产生的行为方式(别敦荣等,2015)。高校MOOC教学并未形成自身独有的教学理念,完全照搬别人的模式,致使学生缺乏情感认同,不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高校应用MOOC教学,利用的是已有的课程,这些课程缺乏自身的价值取向,导致学生很难对本校形成价值认同。同时,缺乏科学的效果评价已成为影响MOOC应用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郑燕林,2015)。如从2012年开始,世界众多知名高校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开发MOOC或引入MOOC的应用,但少有评价涉及他们在应用MOOC过程中的效果及进展(Kassabian,2014)。此外,高校应用MOOC教学,在制度层面也缺乏有效规范,如管理制度不健全,容易造成管理混乱,效率低下。因此,对高校应用MOOC教学子系统来说,教学文化因素的缺位导致其无法发挥保持系统稳定的作用。

四、基于AGIL模型高校应用MOOC教学的策略

AGIL功能模型不仅能够保障行动系统的自身存在,而且能够进一步促使行动系统根据其自身生存的基本需求而不断分化和发展,演化或演变成为具有更多层次的子系统、内部结构更为复杂的新行动系统,还能促使行动系统在分化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排除和避免对系统本身有效运作的各种不利因素和不正常功能,从而使之重新达到平衡与和谐状态。高校应用MOOC教学作为高校教学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致使其进一步发展受阻。此时,需要高校应用MOOC教学行动子系统积极应对,从内外两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排除不利因素,使MOOC教学适应性、MOOC教学目标、MOOC教学资源整合和MOOC教学文化等四个功能得到更好满足,最终使其在协调有序状态下发展(图4)。

图4高校应用MOOC教学系统再平衡

1.采用“MOOC+Classroom=SPOC”形式提升教学适应性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是一种将MOOC资源用于小规模、特定人群的解决方案,其基本形式是,在传统校园课堂采用MOOC的讲座视频或在线评价等功能辅助课堂教学(徐葳等,2014)。SPOC是一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高校教师可选择一门MOOC课程资源将其制成SPOC,让学生先在线学习,然后针对学生的相关问题进行面对面的答疑解惑并进行讨论,如此可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式更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SPOC=MOOC+Classroom”可解决实践课程方面的难题,采用“互联网+实验室”模式,将MOOC课程带入实验室之中,使线下实验与线上学习融为一体,从而增强学习的情境性和具身性,这正是SPOC倡导的混合学习模式。SPOC要求教师对原有MOOC课程的表现和组织形式进行调整,对课程安排、课程要求等进行重新编排。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充分考虑文化背景的差异和本校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使SPOC确实发挥引领学生学习的作用。例如,有些MOOC课程是国外顶尖高校针对本校学生制作的,这些学校的学生本身已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处于一个较高水准,因此,这类课程对国内一般高校的学生来说具有较高的难度,可用SPOC让学生先行学习相关基础知识,然后在线下课堂上教授更深层次的知识,如此循序渐进,分解课程难度。对于人文教学方面,教师需加强与学生的交流,给予学生关怀和帮助。SPOC要求的小规模性就是针对高校实际教学需求的,面对人数相对较少的本校特定专业的学生,在减少相关知识讲解的前提下,教师可以空出更多的课堂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提高人文关怀。这一点是MOOC无法比拟的,但这需要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从内心认识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并在SPOC教学中实践。SPOC倡导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解决了MOOC的互动不足、实践教学缺乏等问题,提高了教学的适应性。

2.以教学三维目标明确MOOC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已成为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黄伟,2007)。基于三维目标的高校在应用MOOC教学时要明确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首先,高校应用MOOC教学要明确课程传授的知识与能力。MOOC教学之所以流行,一个重要的原因是MOOC课程传授的高质量的知识与技能。这些知识与技能紧接社会实际,具有较高的实用性,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满足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高校须有目的性地选择质量较高、教学方式与理念新颖、能够反映该专业前沿知识的MOOC课程,采用这样的课程教学能够提高本校教学质量,同时为本校带来新鲜的元素。这样,高校应用MOOC教学将会受到学生的自觉拥护。

其次,高校应用MOOC教学要明确教学过程与方法。适切的教学过程与方法能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教学活动游刃有余。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学模式,应彰显特色。高校需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MOOC教学模式,因高校使用的MOOC课程,是别人针对自身独有的教学模式设计的,在具体应用时,需加入自己的教学特色,以得到本校师生的认同。教学方法应充分利用科技进步带来的技术手段。在应用MOOC教学过程中,综合采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而不是仅仅简单地使用以前那种视频播放形式,可采用论坛、讨论区等提高教学效率。

最后,高校应用MOOC教学要正确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MOOC教学的一个弊端是学生缺乏价值认同,无法对本校形成合力的情感态度,主要原因是MOOC课程缺乏本校自身的文化元素。为此,高校应制定清晰的MOOC教学大纲,其中明确培育MOOC教学的价值观,突出MOOC教学价值观的地位。教师在对MOOC课程改编的过程中,加入本校元素,从而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引导的目标。

3.以“TPACK + WebQuest”模式强化对MOOC教学课内外资源的整合

TPACK是种整合技术的教师知识的框架,是学科知识、教学法和技术三要素复杂互动的课内整合模式。此种整合模式尤其注重教师的作用,要求教师在整合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TPACK的三要素不是简单的叠加,是要将技术整合进学科知识和教学法中。为此,需要教师掌握全新知识,以整合思维作支撑,积极主动参与到TPACK的贯彻实施中。所谓整合思维,是一种倾向于从功能属性角度思考事物及其关系,以引起事物之间发生融合并形成新事物(如观念、形象、方案等)的思维活动方式(Douglasg,2003),这种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教师顺利开展MOOC教学活动。基于整合思维要求应用MOOC教学的教师注重以下方面:一是,注重整合性教学思维方式的培育。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MOOC教学主体需要相应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师应站在整合思维的角度,全面准确理解MOOC教学观。通过启迪和培育整合性教学思维方式,让教学主体乃至所有利益相关者形成整合思维态度、掌握整合思维工具和运用技能,教学方法革新的内生动力将油然而生(宋专茂,2014)。整合思维能让教师重新审视教学各方面的关系,形成新的教学理念。二是,将最新的信息技术整合进高校MOOC教学课堂中,充分利用高校已有的技术设备,引进最新设备,自主探索研发适用设备,强化技术支撑。

WebQuest是一种以探究为导向、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课程单元的教学活动(Dodge,1995),也是一种提供固定设计模板和规则指导以便教师操作的课外整合模式。站在整合思维立场上,通过教学主体对整合思维工具的自觉操守来构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资源的利用框架,出台技术指引及操作规范,进行资源整合(宋专茂,2014)。以此模式对高校应用MOOC教学的整合能力进行指导,要求高校及教师运用整合性教学资源分析框架对课程资源进行系统整合。第一,教师在对MOOC课程资源汇聚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发展定位和设计模板对课程进行总体规划设计,使课程的最终呈现形态能反映本校特色,增强学生的凝聚力。第二,加强课程资源与教学目标的匹配度,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和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第三,整合教师与学生对MOOC的认知。建立保障机制,消除教师对MOOC的偏见,让教师认识到其独特魅力,自觉主动应用MOOC教学;加强宣传,让学生认识MOOC、了解MOOC、接受MOOC,进而主动参与MOOC。第四,引进与自主建设相结合。高校在引进MOOC课程资源的同时,还需要充分利用本校已有资源,积极主动地自主建设课程,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创新课程资源,形成自己的资料库。第五,整合高校管理系统,为MOOC教学提供各项保障。

4.以明确的基本价值定位构建MOOC教学文化环境

高校应用MOOC教学应明确以知识、学问为基本诉求的知识本位价值。大学的职能之一是传播知识。高校应用MOOC教学不应是为了追潮流、怕落伍,而应是借用MOOC平台向学生传授前沿知识。总体来说,MOOC课程资源丰富新颖,前沿知识、高深知识较多。高校须充分挖掘MOOC这一优势,向学生传授本校所欠缺的知识。高校应用MOOC教学应将对知识与学问的追求视为其根本目的。MOOC教学是手段,不是目的,不应以此来否定教师的作用,而教师更多应该考虑将此种手段内化为自觉行为,而不是加以排斥。惟其如此,高校应用MOOC教学才会成为日常教学手段之一,并逐步常规化。明确的知识本位价值能使高校应用MOOC教学系统在正常的轨道上行使,不会迷失自我,更不会使之遭遇排斥,让高校应用MOOC教学系统保持有效互动和良性循环。

高校应用MOOC教学应明确以人的培育、塑造为主要目标的人本位价值。人才培养是大学的三大职能之一,大学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此点展开。高校应用MOOC教学,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培育人才。MOOC教学关注的焦点应聚焦在人才的发展问题上,始终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MOOC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MOOC课程中的某些不合适的内容需要教师去判断、把关,将其改造成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帮助的资源。明确了人本位价值,可使高校应用MOOC教学系统自觉地履行培育人才的职能,重视MOOC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的评价机制建设。自然而然地,高校在应用MOOC教学系统努力完善自身的过程中,文化特色由此形成。

高校应用MOOC教学应明确以服务社会为职责所在的社会本位价值。服务社会是大学的一个重要职能,作为回报,大学得到社会的大力支持。高校应用MOOC教学也应明确服务社会的责任,利用MOOC为社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提供支持服务。MOOC教学应关注社会中缺乏的资源,为社会发展提供人员、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提高社会公众素质,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例如,将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拿到MOOC教学中来讨论,利用MOOC中的讨论板块集思广益,形成有实际见解的破解之道。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社会中的各项资源也会涌进高校MOOC教学系统中来。这样,不仅高校应用MOOC教学的氛围得到不断加强,还能有力地支持其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美]帕森斯,斯梅尔瑟(1989).经济与社会[M].刘进等.北京:华夏出版社:16.

[2][美]帕森斯,贝尔思,席尔思(1953).行动理论工作底稿[M].纽约:自由出版社:64.

[3][美]全美教师教育学院协会创新与技术委员会(2011).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教育者手册[M].任友群,詹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48.

[4]别敦荣,李家新,韦莉娜(2015).大学教学文化:概念、模式与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1):49-56.

[5]黄伟(2007).教学三维目标的落实[J].教育研究,(10): 56-57.

[6]刘润忠(2005).社会行动·社会系统·社会控制:塔儿科特·帕森斯社会理论述评[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45.

[7]宋专茂(2014).慕课何以致高校教学方法革新[J].复旦教育论坛,(4):55-58.

[8]汪基德,冯莹莹,汪滢(2014).MOOC热背后的冷思考[J].教育研究,(9):104-111.

[9]魏传光,洪志雄(2014).超越于局限:MOOC与网络视频公开课的比较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4):10-17.

[10]徐葳,贾永政,[美]阿曼多·福克斯等(2014).从MOOC 到SPOC——基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清华大学MOOC实践的学术对话[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4):13-22.

[11]姚媛,韩锡斌,刘英群等(2013).MOOCs与远程教育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6):3-10.

[12]张伟,王海荣(2014).MOOC课程学习体验及本土化启示[J].现代远距离教育,(4):3-9.

[13]张欣,高淑玲(2015).我国大学慕课教学策略之研究[J].高教探索,(4):62-66.

[14]郑燕林(2015).ARCS模型视角下高校推进MOOC应用的路径选择[J].中国电化教育,(3):2-9.

[15]Dodge, B.(1995). A Technique for Internet-Based Learning[J]. Distance Educator, 2:10-13.

[16]Douglasg(2003). Integrative Thinking[J]. Innovative Leader, 11:589.

[17]Kassabian, D.W.(2014). The Value of MOOCs to Early Adopter Universities[EB/OL]. [2014-11-20].http://www.educause.edu/ero/article/vaule-moocs-early-adopter-universities/.

The Strategic Choice of MOOC Teaching in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GIL Model

Li Junlong, Wang Li, Fu Leiming, Ding Yongqian

Abstract:As a new form of online open educ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MOOC teaching in colleges meets the needs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how to promote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MOOC teaching in colleges has become a hot spot for scholars. The MOOC teaching in colleges is characterized by a crisscross and relatively independent operation system. According to Parsons' "AGIL" model, if the system wants to achieve balance and sustainability, its functions must be fully manifested. Based on the "AGIL" model theory, the status quo of MOOC teaching in colleges in our country was analyzed and some problems were detected including difficulties in fully meeting the actual demand of college teaching, unclear teaching target positioning, lack of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curriculums and other resources, and absence of teaching culture. Therefore,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adopting the "MOOC + Classroom=SPOC" form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adaptability, making clear the teaching target based on the three-dimensional target of teaching, strength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courses and other resources with the mode of "TPACK + WebQuest", and establishing the teaching culture of MOOC based on the basic value, etc.

Keywords:MOOC; AGIL Model; Teaching in Colleges; System Funetion; Strategic Choice

收稿日期2015-11-30责任编辑王雍铮

作者简介:李俊龙,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王力,硕士研究生,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傅雷鸣,助理研究员;丁永前,博士,副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基金项目:江苏省2015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科技竞赛与课程教学相融合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2015JSJG191)。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95(2016)02-0053-08 doi10.3969/j.issn.1009-5195.2016.02.006

猜你喜欢
系统功能策略选择高校教学
公路路面现场检测数据无线传输系统的设计
浅谈商业银行如何提升高端客户服务价值
从《破产姐妹》看美剧字幕翻译者的限制与选择
基于J2EE的牛奶销售系统设计与开发
关于未来“会诊化”高校教学模式构建
MOOCs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
基于MATLAB设计学生成绩查询系统
精炼炉过程生产自动化信息集成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