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释放学生的潜能

2016-04-16 20:53陈晓珍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多边形内角四边形

陈晓珍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让学生积累起丰富的活动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实践,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能,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与学习热情,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

一、例子,让学生自己举

自主探究的关键是,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从而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认知水平与已有经验联系起来,实现知识与生活的高度融合.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身的感悟出发,举出贴近自己生活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的真谛.例子让学生举,就是要实现学生认知的内化,用自己的生活引领数学学习,帮助学生自主创设学习情境,发现数学的本质,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潜能.

例如,在讲“正数和负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找出身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从而加深对正负数的认识与掌握.有的学生举例:在银行对账单中的收入与支出,存入用正数表示、支出用负数表示;有的学生举例:在温度计上有零上和零下之分,可以分别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它们;还有的学生举例:当向东走用正数表示时,向西走就可以用负数来表示,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起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问题,让学生自己提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使学生从新的角度来看待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讲“相交线与平行线”时,有的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平行线的概念中,为什么要加上“在同一平面内”这几个字,能去掉吗?这样的疑惑,可能很多学生都会有,真正提出这个问题,说明学生进行了思考,而还没有得到答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教室内的墙角线为素材进行观察与思考,从而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在空间范围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也不一定平行.由此,帮助学生认识了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的不同,也帮助学生领会到数学的严谨性,从而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操作,让学生自己做

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重大飞跃.虽然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但是它们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不能以此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经历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等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做中观察、思考和发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多边形及其内角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四边形着手,动手操作将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的方法,从而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出多边形的内角和.有的学生沿四边形的对角线剪开得出两个三角形;有的学生在四边形一边上取一个点,再与另两个顶点连线并剪开;有的学生在四边形内取一点,与四个顶点连线并剪开,都可以得出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以此思路为指导,在探究更多边数的多边形时,学生就可以顺利完成操作,将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并总结得出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在此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公式,感悟了其中的转化思想,提升了学习能力.

四、方法,让学生自己说

自主探究的过程就是学生呈现自己思维的过程,将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展示的过程.在教学中,让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说出自己的思路与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动口表达能力,实现数学语言的相互转化.在自主探究数学方法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获得了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感悟了数学的思想与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总之,自主探究,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丰富了课堂活动.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感悟到其中的思想与方法,这是教学的根本.

猜你喜欢
多边形内角四边形
多边形内角和再探
多边形中的“一个角”问题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多边形的艺术
解多边形题的转化思想
三角形分割问题
圆锥曲线内接四边形的一个性质
多边形的镶嵌
四边形逆袭记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