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与导学案整合,打造高效课堂

2016-04-16 21:01徐乃花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学案多媒体教学化学

徐乃花

课堂教学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教师借助于“黑板+粉笔”,利用课本照本宣科地完成课堂教学,学生凭借着一本笔记本紧跟老师的步伐不停地写,经常还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还在记录老师所讲的上一个要点时,老师已经讲到下一个内容,以致顾此失彼.这种单一的方式,容易产生学生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也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第二个阶段,教师借助多媒体直观地反映课堂内容,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不能把握整节课的结构,往往听课过程中更关注题目的背景而不是知识点,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第三个阶段,教师借助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预学、自主探究、自主升华、自主反思、自主反馈,学生在听课与课后的复习时思路清晰,有时固化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不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对于一些知识点的理解往往停留于机械记忆.这三个阶段都没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法,将多媒体、导学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势在必行.

一、多媒体与导学案整合的积极作用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初中化学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生活、生存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通过探究活动引导与实施,让学生明确化学科学素养的形成过程,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关注化学与人类、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科学情感,养成终身学习化学的习惯.作为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影视等多种信息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提高学生的分析与理解能力.化学多媒体在内容、组织上都采用大量色彩鲜明、活泼有趣的音像画面,并结合其高超的图像处理能力,可以变抽象化学概念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把宏大场景作缩微处理,起到化单调枯燥为生动活泼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与理解能力.

3.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利用多媒体技术,课堂上的信息获取量比传统教学模式增加了20%,使教学时间缩短、教学效率提高.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而同时使用两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65%.在多媒体的多种感官刺激作用下,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保持,提高学习效率.

二、多媒体与导学案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以辅助手段代替主要手段.在化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是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而使用的一种辅助手段.如果盲目地依赖多媒体,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教师就会成为多媒体的奴隶,起不到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

2.没有足够的思考空间.理科课堂其实就是思维的体操,不能一味地借助多媒体直观地反映知识的形成过程,而要给学生留有探究知识形成过程的时间,这样获得的知识才会更清晰.多媒体课件演示性居多,一切内容都是按原先的设计顺序展示,缺乏实时性,也不能及时反馈学生的信息,忽视了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对化学语言和化学实验过程的感受,忽视了制造宽松的学习的氛围,忽视“快乐学习”的课堂理念.多媒体对于刺激和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的功能有待加强.

三、多媒体与导学案整合教学中注意事项

1.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多媒体是现代教学工具,在教学中确实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所以有些教师过分地夸大多媒体的作用,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致使学生感觉是看教师演戏.教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不能只当“解说员”,而应该是整节课的总策划,要思考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最佳时机,同时要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探讨多媒体教学的基本教学规律和要求,使多媒体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2.化学实验教学不能用多媒体教学代替.在化学教学中,经常会有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有些教师为了减少做实验的麻烦,直接使用多媒体摸拟实验进行演示.实验是为让学生通过观察、研究获得知识,它是真实地再现变化过程,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操作过程与操作技巧,这些真实的感知不能被多媒体所替代.有些特殊情况,可以用多媒体摸拟一些实验,如摸拟一些不易观察、有危险性、无法或没有条件实现的实验.但不能用多媒体代替学生实验,否则会影响动手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学案多媒体教学化学
乡愁导学案
“比例尺(一)”导学案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如何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