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2016-04-16 19:47陶国芹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思维能力

陶国芹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有一些积极的教学创新,要透过一些高效的教学模式打造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并且要引入一些好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实现高效课堂的良好营造.教师不仅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接受能力,也要了解教学知识点的特征,透过两者的相互结合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够实现高效的知识教学,并且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一、注重知识教学的由浅入深

数学教学进入初中阶段后,学生接触到的数学知识在难度上会慢慢加深,要想对于这些知识有较好的理解,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合理选择.在知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的由浅入深,要循序渐进地给予学生必要的教学引导.有些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拆分,透过层层递进的教学模式化解学生在知识理解上的障碍.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途径,不仅能够保障更多的学生对于知识有较好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获知知识要点的实质,这样能够让学生对于学到的内容有更好的理解与体会.例如,在讲“分式”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常规分数在什么条件下有意义,然后鼓励学生尝试推理分式有意义应具备怎样的条件.这样由浅入深、层次递进,有利于学生接受.在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可进行如下整合:基础层面的学生,要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和基本概念,并且完成相应的基础试题.

二、适当展开知识的有效迁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展开知识教学的灵活迁移,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学生慢慢发现,学习的很多新的知识点其实都是对于学过的内容的一种拓宽与延伸,或者是对于学过的知识的一种迁移.这不仅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间的紧密联系,也给教师的知识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教师可以以知识迁移的模式展开新知的讲授.这既是对于学生已有知识的一种巩固与深化,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并且能够让学生接受新课内容.在这样的基础上,能够保障学生对于知识有更好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在讲“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先和学生一起温习长方形的特征,让学生用小木片亲手做个长方形,然后让学生以此为教具动手实践全面认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随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分别拉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朝相反方向用力,让学生观察一下长方形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现在还是长方形吗?这样的实践引导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平行四边形的生成发展过程,也让学生从知识本源上理解并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区别和联系.在这样的基础上,能够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灵活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随着学生掌握的知识的不断增多,在后续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展开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并且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基础,有助于积极的教学氛围的营造.教师要减少课堂上的知识讲授,给学生提供更多知识探究的空间与平台.这样能够给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提供基础,并且能够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氛围中,加深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与体会.在讲“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勾3股4弦5、勾5股12弦13、勾6股8弦10,让学生体验和感受32+42=52;52+122=132;62+82=102.在教师的诱导和鼓励下,有的学生顺着思路提出,是不是任意直角三角形都具有这样勾2+股2=弦2“的特性.这样的诱导质疑,有效地将勾股定理从形象层面上升到抽象层面,能够让学生实现从一般到普遍的推理和学习的过渡,并且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对于知识的探究与实践中实现对于知识的获取.教师要设置有效的教学过程,实现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总之,要想打造高质量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师要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在知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的由浅入深,要循序渐进地给予学生必要的教学引导.同时,教师可以以知识迁移的模式展开新知的讲授,这既是对于学生已有知识的一种巩固与深化,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并且能够让学生接受新课内容.此外,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并且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氛围中,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猜你喜欢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思维能力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长方形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