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价比国产纺专器材的应用实践

2016-04-16 16:56孟昭民
纺织器材 2016年2期
关键词:钢领钢丝圈隔距

孟昭民

(重庆三峡技术纺织有限公司,重庆 404000)



高性价比国产纺专器材的应用实践

孟昭民

(重庆三峡技术纺织有限公司,重庆404000)

摘要:为了提高纺纱质量,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介绍了钢领、钢丝圈、胶辊等多种纺纱器材的功用,并举例分析其在纺纱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和原因,通过多组试验数据对比,优选出TP型钢丝圈、高精度轴承钢钢领等性价比较高的国产纺纱器材并进行工艺优化。指出:纺纱器材、专件是通过其功能完善、质量提升、创造价值来体现其最终价值;选择性价比合理的国产优质专件、器材,并正确有效的使用,可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环锭纺纱;钢领;钢丝圈;胶辊;耐磨性;压力棒;性价比;粗纱捻度;后区牵伸;罗拉隔距

0引言

重庆三峡技术纺织有限公司是山东如意集团在重庆万州投资的棉纺企业,公司坚持“高端定位、精品战略”的企业方针,选用了世界一流的纺纱设备,形成了25万锭集聚纺生产规模。在纺织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的形势下,为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我公司在纺专器材的使用方面做了大量的探讨与研究,下面分享一些使用经验与体会。

1小小钢丝圈,发挥大作用

钢丝圈承担着细纱机完成加捻、卷绕的重要任务,钢丝圈选配不合适,是引起张力突变,造成细纱断头的主要原因之一[1]。我公司经过多年的生产经验积累,钢丝圈配置合理、应用正确,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产品质量。

1.1高性价比国产钢丝圈替代进口钢丝圈

我公司生产的集聚纺细号纱,多数出口日本、韩国、欧洲等知名企业,剩余部分则供国内高端客户使用。因质量要求严格,以前一直使用进口钢丝圈,更换周期为13 d,消耗量大、费用高;但在2014年9月,一些机台经常出现换钢丝圈8 d后就有烧毁、飞圈问题,造成千锭时断头大面积增加,运转工反映强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尝试使用国内某知名企业生产的TP型钢丝圈进行试验。表1是TP型钢丝圈与进口钢丝圈纺纱试验对比,可以看出国产TP型黄晶钢丝圈各项指标改善明显,通过小试、中试,最后大面积推广使用,有效地避免了钢丝圈烧毁、飞圈问题,细纱断头也明显减少。

表1TP型钢丝圈与进口钢丝圈纺纱试验对比

1.2提高车速,适当延长钢丝圈更换周期

2015年1月以来,经过多次试验,Ne 11.7 tex品种的钢丝圈使用周期提高到16 d,并逐步与洗车周期同步,减少了换圈次数,不但节约了人工,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为进一步提高产能,又将细纱机车速提高500 r/min,细纱断头明显改善,生活状态良好,挡车工看台面提高30%。经质量指标跟踪测试,产品质量稳定。

1.3成本核算

更换钢丝圈后,车间生活改善、产能增加、生产成本大幅降低。按1个分厂12万锭计算:

a)钢丝圈由700元/盒降为280元/盒,每年节约购置费用11.76万元;

b)CJ 14.6 tex细纱锭速提高500 r/min,每月增加产量60.549 t;

c)细纱提速后,吨纱耗电成本降低56元,每月降低耗电成本1.599万元;

d)降低换钢丝圈造成的停台和工资成本。

2高精密轴承钢钢领的使用

2.1高精密轴承钢钢领

高精密轴承钢钢领(FH-MHg PG1-3854)内跑道圆柱度、表面平整度、上下面平行度均为0.01 mm,能够满足高速、细号纺纱需求;采用复合处理技术对表面进行处理,使内外膜层均匀、光滑、致密、有效地提高钢领的自润滑性、耐磨性、抗腐蚀性和使用寿命,显著降低钢领与钢丝圈的摩擦因数,有利于减少纺纱张力波动,从而减少断头,改善纺纱质量[2]。

2.2纺纱实践

2.2.1纺纱断头

纺Ne 14.6 tex纱,使用边宽为3.2 mm高精密PG1-3854型钢领,钢丝圈均为国产TP 6903 11/0型,纺纱锭速为15 kr/min,钢丝圈线速度为32.9 m/s,运行6个月纺纱断头情况见表2。

表2纺纱断头情况统计

2.2.2高精密轴承钢钢领质量跟踪

更换钢领前后纺CJ/T 60/40 Ne 13.0 tex纱质量对比见表3,纺Ne 11.7 tex纱质量对比见表4,纺Ne 9.7 tex纱质量对比见表5。表3~表5测试时间为2014年。

2.3国产钢领使用成本分析

高精密轴承钢钢领硬度较大,更换周期达5 a~6 a,基本与进口钢领持平,与其他国产钢领相比,减少了设备维修人员的劳动强度,纺纱断头低,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又提高了产量;价格仅是进口钢领的1/2,性价比较高。

2.4使用进口钢领注意事项

新钢领上车时,先用小一号钢丝圈一落纱后再用正常质(重)量的钢丝圈纺纱,前3个更换周期分别是3 d、5 d和10 d,之后即可以按15 d正常纺纱。这是因为新钢领表面比较干燥,需要棉纱中的棉蜡作为润滑剂,前期的预纺纱可使钢领寿命延长[3]。

3胶辊使用探讨

胶辊是牵伸机构的的关键器材,其质量和使用状态对成纱质量至关重要。我公司自2014年4月开始生产CVC 13.0 tex等混纺品种,在生产中纱线严重缠绕胶辊、罗拉,有时出现大面积断头,风箱花增加,严重时导致细纱停台,给纺纱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这不但严重影响纱线产质量,而且相对增加了配件、用棉消耗和员工的劳动强度,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公司攻关的重点。

表3纺CJ/T 60/40 Ne 13.0 tex纱成纱质量对比

表4纺Ne 11.7 tex纱成纱质量对比

表5纺Ne 9.7 tex纱成纱质量对比

3.1缠绕原因分析

CVC品种含有一定比例的涤纶,涤纶纤维为大分子聚合物,易产生静电,在细纱牵伸过程中极易引发缠绕。生产涤纶或混纺品种时,应对胶辊进行涂料处理,改善其表面粗糙度,降低摩擦因数,改善纺纱抗绕、抗静电性能,以减少绕花和断头。

3.2纺纱试验

使用不同比例涂料处理胶辊进行CVC纺纱试验[4-5],环锭纺CJ/T 60/40 Ne 13.0 tex纱结果见表6,集聚纺CJ/T 60/40 Ne 13.0 tex纱结果见表7。

表6CVC环锭纺CJ/T 60/40 Ne 13.0 tex纱成纱质量对比

从表6可以看出,用1∶3.5涂料处理的胶辊出硬头较严重,条干较差,CVb值大;其它比例涂料的胶辊与未上涂料胶辊周期试验基本一致。综合对比各项指标,确定在环锭纺CVC品种上推行1∶7涂料处理胶辊。

表7CVC集聚纺CJ/T 60/40 Ne 13.0 tex纱成纱质量对比

从表7可以看出,各种比例的涂料胶辊与未上涂料胶辊周期试验基本一致;考虑到集聚纺CVC品种上绕花问题比较轻微,综合对比各项质量指标,推行了1∶10涂料处理胶辊,较好地解决了缠绕问题,纺纱质量得到了提升。

3.3减少胶辊缠绕的措施

3.3.1细纱工序要控制好温湿度,以温度29 ℃~32 ℃、相对湿度50%~55%为宜,避免出现粘、缠、绕问题。

3.3.2粗纱现做现用,不要存放过长,避免回潮过大或者不均匀引起缠胶辊。

3.3.3培训员工,使其巡回处理断头时,要区分“轻、重、缓、急”,减少因缠胶辊运行时间过长而损坏胶辊。

3.3.4牵伸避免采用临界工艺,不明显的“出硬头”更容易造成牵伸区须条握持力不足,导致长时间打滑造成沟槽磨损。

3.3.5上涂料由专人负责,涂料配比准确;上涂料不能贪快,要厚薄均匀,特别是笔涂时要等涂料完全晾干后,再放置在托盘上,否则容易形成涂料机械波。

4细纱机加装压力棒生产实践

以前,我公司只在细纱牵伸前区加装压力棒,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2014年尝试在前后区配合使用压力棒;并对相关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试验,使成纱条干CV值、千米细节、粗节和棉结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精梳工序降低落棉,达到了降低成本、稳定提高质量的目的。

4.1压力棒的作用机理

在细纱前后牵伸区加装压力棒以后,压力棒与被牵伸的纤维束接触,迫使纤维束的通道成为曲线,须条在压力棒表面形成包围弧,在牵伸区增加了一个新的摩擦力界,加强了对短纤维的控制,使浮游纤维的变速点集中前移,有利于改善条干均匀度,减少成纱细节、粗节和棉结[6-7]。

4.2工艺试纺试验

在细纱工序V型牵伸上,不调整工艺,仅将前区压力棒隔距块换成前后压力棒,在同台细纱机纺Ne 5.8 tex纱上选择10锭,在同锭同粗纱条件下进行纺纱对比试验,结果见表8。

表8加装后压力棒前后纺Ne 5.8 tex纱成纱质量对比

通过表8可以看出,加装后压力棒成纱质量提高比较明显;但整台尝试却出现了大面积须条牵伸不开的问题,即出“硬头”,挡车工反映强烈。分析纺纱原理认为,主要是由于加装后压力棒后牵伸力过大造成。因此,从降低牵伸力方面下功夫,对各种工艺参数展开研究,保持一种变量进行试验和优选,既要解决出“硬头”的难题,又要保证产品质量。

4.2.1调整粗纱捻度试验

调整粗纱捻度前后试验结果见表9。

表9调整粗纱捻度前后试验结果

4.2.2调整后区牵伸试验

调整后区牵伸前后试验结果见表10。

表10调整后区牵伸前后试验结果

4.2.3调整罗拉隔距试验

调整罗拉隔距前后试验结果见表11。

表11调整罗拉隔距前后试验结果

4.3工艺综合试验

综合以上多种因素,对各项工艺参数统一进行优选,由于粗纱捻度、后区牵伸和前区罗拉隔距的加大,减小了前牵伸区须条的牵伸力,从而使须条得到有效控制和牵伸,彻底解决了细纱出“硬头”问题,纺纱生产正常,成纱质量得到改善,试验结果见表12。节和棉结明显下降,达到提高纱线质量的目的,值得在细纱机上推广。

表12各项工艺参数优选调整前后试验结果

4.4经济效益估算

在产品质量提高基础上,可降低精梳落棉1%,且细纱机提速500 r/min。自2014年9月加装后压力棒以来,精梳落棉数量逐月递减,各品种质量指标稳定。到2015年3月底,公司已有3万纱锭全部使用前后区压力棒。按在机品种计算,每月可减少精梳落棉2.036 t,每年可节约生产成本57.1万元。

5结语

5.1“只选对的,不选贵的”,纺纱器材、专件的最终价值是通过其功能完善、质量提升及创造价值体现的,所以应选择性价比合理的国产优质器材、专件。

5.2正确有效地使用纺纱器材、专件,可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企业技术人员应不断摸索适合本企业设备、品种的纺纱器材、专件。

5.3与纺织器材制造厂家互相合作,实现共赢,是纺织企业在艰难市场环境中提升赢利空间的不错选择和思考方向。

参考文献:

[1] 徐学尹,李保宏.钢丝圈的几点使用体会[J].棉纺织技术,2012,40(4):50.

[2] 顾佩华,蔡东华.钢领与钢丝圈的合理选用探究[J].江苏纺织,2010(8):42-43.

[3] 姜涛.进口钢领钢丝圈使用实践[J].棉纺织技术,2004,32(3):52-53.

[4] 陈纪玲,李志成.胶辊处理方法对细纱条干的影响[J].棉纺织技术,2012,40(3):5-8.

[5] 王军,付晓艳,雷建军.浅谈并条胶辊配方设计[J].纺织器材,2013,40(1):19-22.

[6] 王令云.细纱机压力棒隔距块对成纱质量的影响[C]//2007’中国纱线质量暨新产品开发技术论坛.西安:全国棉纺织科技信息中心,2008.

[7] 陈玉峰,陆振挺,李新英,等.细纱压力棒隔距块使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棉纺织技术,2008,36(8):43-46.

Application Practice of the Domestic Spinning Parts and Accessories with High Cost Ratio

MENG Zhaomin

(Chongqing Sanxia Textiles of Technology Co.,Ltd.,Chongqing 40400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spinning quality for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introduction is made to the function of the accessories including ring,traveler,and cot,etc.Illustrated in the spinning are the accessories with problems and the reasons.The multi group comparison tests finds accessories such as the traveler TP and high precision ring of domestic made with bearing steel which are process optimized.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ultimate value of the spinning accessories and parts is embedded in their completion of the performance,quality improvement and value addition.Selection of domestic high-quality parts and accessories with high cost ratio if properly used,can save costs for enterprises with high profits.

Key Words:ring spinning process;ring;traveler;cot;abrasion resistance;pressure bar;price-performance ration;roving twist;drafting in rear section;roller gauge

收稿日期:2015-07-23

作者简介:孟昭民(1970—),男,山东聊城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纺纱工艺技术、质量管理和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TS103.8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9634(2016)02-0031-05

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11∶12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61.1131.TS.20151020.1112.020.html

猜你喜欢
钢领钢丝圈隔距
环锭纺钢丝圈力学性能研究
12.00R20载重轮胎用圆形钢丝圈的研究
纯棉细号纱钢领钢丝圈的选配实践
使用锥面钢领纺制粘胶包芯纱效果分析
略谈梳棉机针布间隔距
隔距片
——具有历史感的工具
集聚纺细纱机使用压力棒隔距块对成纱质量影响的研究
细纱机牵伸器材的优选改造
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成型机钢丝圈预置器的改造
首届“金猫杯”2016/2017论文征评活动专家答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