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对策探析

2016-04-17 04:59韦器闳王银花
关键词:应用型教学质量监控

韦器闳,王银花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务处,广东佛山528000)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对策探析

韦器闳,王银花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务处,广东佛山528000)

由于本科办学历史不长,质量观念滞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质量监控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通过持续开展年度院系教学工作状态评估、制订并实施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开展结果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与调控系统、改进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等途径,去解决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主体不明、监控效度不高、质量评价主观化、过程监控缺乏持续性等问题。

教学质量监控;问题;对策;质量标准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本科院校数量成倍增加,其中“专升本”地方本科院校达600多所,这些新增的地方性院校主要承担应用型人才培养任务,是我国本科教育的主要力量之一。由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在专科基础上合并组建而成,本科办学历史不长,普遍存在一些共同性问题,比如学科建设水平不高、教学投入不足、管理体制不健全、教学管理手段和方法滞后、专科痕迹明显等。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学保障条件不足,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缺位、不到位的现象日益明显,影响了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了应对这一问题,近年来,各院校陆续构建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注重本科教学的过程管理,注意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教学质量下滑的势头。但是,在管理实践中,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质量监控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各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效果,亟须寻找到相应的对策以改善质量监控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教学过程监控而忽视结果监控

过程监控着眼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主要监控点集中于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的制订和实施、教材的选用、师资的配备、课堂教学、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考核方式、试卷等方面。过程监控是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加强过程监控对维护教学秩序,保障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结果监控也叫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主要是依据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考察各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达至人才培养目标的情况。过程监控和结果监控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两翼,缺一不可。就笔者所知,目前地方性院校的质量监控主要集中在过程监控上,普遍存在对结果监控重视不够的问题。

结果监控分校内评估和校外评估两种。校内评估方面,目前多数地方性院校尚未建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因此,极少开展专业培养情况的评估。校外评估方面,各院校普遍开展面向用人单位的毕业生调查,但调查多集中于学生的工作表现、岗位和薪酬情况,未能深入全面地反映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由于缺少结果监控环节,多数地方院校无法对校内各本科专业的培养质量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因而难以发现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深层次问题,自然也就无法提出更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针对性措施,影响学校质量监控举措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教学管理人员质量观念滞后

对于本科院校的质量管理,各院校通常的做法是抓教师课堂教学,关注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检查教师上课内容是否符合教学大纲,关注教师在课堂上是否完成知识点的传授。在许多教学质量管理同行看来,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为符合学校的教学规范,就会有好的教学效果,质量目标就能达成。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只说明其完成了知识的传授,而并不意味课程教学质量的达成,这里面有能力培养重于知识传授的问题,更有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的问题,看待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不能只看教师课堂上的“表演”,更应关注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学生学得好才是一节课成功的主要标志。目前,地方院校教学管理人员的质量观念普遍滞后,在评价教师课堂质量时过多关注其教学水平的高低,而忽视对教学效果优劣的追踪评价,也很少从培养对象能力素质提升的角度去评价一门课程的质量。这种专注于知识传授的质量观不利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也影响质量监控的实际效果。

(三)普遍存在质量监控主体不明、监控工作效度不高的问题

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建立校、院、系三级质量监控体系,学校教务处(或评估中心)设立质管科和校级教学督导组,主要负责质量监控的制度设计、全校教学质量信息的采集与反馈、监控教学质量问题的整改。院系是教学质量管理的落实单位,负责监控教学过程、落实教学质量整改措施等工作。

从理论上说,这样的工作分工是符合实际的,但在实际的运作中却存在监控主体不明的问题。在院系看来,教务处(或评估中心)设置了质量管理的相关机构,理应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但是,今天的地方性本科院校规模普遍庞大,在校生人数多在万人以上,而教学质量涉及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不论是人力或知识面,评估中心(或质管科)和教学督导组的十多个成员都不足以承担全校教学质量监控主体的职责。而院系教学工作、学科建设、学生管理等事务繁杂,主观上不愿意承担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职责。因此,虽然目前各地方院校普遍建立了校、院、系三级质量监控体系,但在实践中存在质量监控主体不明,二级学院缺乏监控工作积极性,质量监控效度不高的问题,进而影响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四)普遍缺乏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性机制

在各级行政部门普遍重视本科教学质量的今天,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社会和广大师生的共识。然而,如何将社会对教学质量的重视转变为有组织、经常性的质量监控行为则是高校质量管理的普遍难题。多年来,很多高校存在抓教学质量一阵风的问题:一些院校为了应对评估(合格评估、水平评估、审核评估等),狠抓教学工作一两年,评估工作一结束,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工作便随之松懈。究其原因,一是学校主要领导未能真正重视本科教学质量,二是学校缺乏保障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性机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二级学院自觉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压力和动力问题。

(五)缺乏具体明细的专业质量标准,质量监控主观化

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建立了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明确了教学各环节的质量要求。但是,据笔者所知,这些教学管理制度的核心是教学工作的普遍性规范,很少涉及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在教学上,各院校普遍要求教师依据课程教学大纲授课,教师的关注点是教学进度和既定内容的讲授,学校和院系教学管理人员的过程监控也聚焦于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和教师教学行为是否规范上,课堂教学效果常常被忽略。其次,由于缺乏具体清晰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缺乏有效尺度,质控人员对课堂教学的检查评价难免主观化;教学督导、校、院、系教学管理人员往往从个人的经验出发,去把握一堂课的水平和质量,去研判试卷、毕业论文的水准,去评价各专业的毕业生质量。这种主观化的质量监控看似无伤大雅,其实,它是教学质量管理的大忌,这种缺乏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依托的质量监控,难言到位和深入。

二、解决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主要问题的对策

(一)坚持开展二级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从根本上解决质量监控主体不明、监控工作效度不高的问题

在笔者看来,要有效落实学校既定的教学管理制度,将教学质量的过程性监控落到实处,首先是明确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责任,其次是解决二级学院和教学系开展教学质量管理的压力与动力的问题。有了压力和动力,二级学院和教学系才会主动关注人才培养质量,自觉开展教学质量的过程性监控。在高校目前的管理机制下,要推动院系自觉开展质量监控工作,需要建立与之相关的评价奖惩制度。近几年来,国内一些院校实施的年度二级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及奖惩制度就是一个有效的制度,持续实施年度二级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能从根本上落实二级学院质量监控的主体责任,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的过程管理。

按照广东省教育厅的要求,从2013年起,笔者所在的学校持续开展了年度二级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日常教学管理、年度教学中心工作、教学与人才培养改革、培养质量等;综合性的工作主要由专家组通过听汇报、到院系访谈、查阅支撑材料的方式进行评估;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则根据教务处、学生处、教学督导组等职能部门日常教学监控数据来进行评估。由于评估结果在全校公布并与二级学院的年度考核奖励挂钩,因此调动了院系开展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院系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二级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成为学校加强教学工作的抓手,落实了院系质量监控的主体责任,强化了教学质量的过程性监控,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颇多助益。

(二)教学过程监控与结果监控并重,突出对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评估

过程监控是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在实践中,需要年度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等工作机制来解决过程监控的持续性和有效性等问题。

其次,需要围绕人才培养质量来确定过程监控的重点。对于教学过程监控,目前许多院校的做法存在误区,一些刚经历合格评估或水平评估的院校,习惯性地将迎评的做法延伸到日常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上,将监控的重点放在教学单位和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是否遵守教学规范上。教学过程的规范性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但仅有规范性不能保证有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质量。从学校的角度来看,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是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因此,过程监控包含教学过程的规范性,但重点应该是教师的授课质量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结果监控包含课程教学效果监控和人才培养效果监控,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由于操作有难度,到目前为止,开展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和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评估的地方本科院校极少。从教学质量监控的逻辑链条上看,结果监控的缺失或弱化必然从根本上影响质量监控的效果。因此,在笔者看来,要把握住本科教学质量监控的龙头,各高校必须全面开展课程教学效果评估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结果评估。

结果评估可以由学校自行组织,分专业定期进行,参与评估的人员包括专业教师、行业专家、用人单位代表;也可以请第三方专业公司定期进校评估。第三方评估虽然费用较高,但评估结果客观真实,说服力强。

在管理实践中,学校还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将课程教学效果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情况作为评价教师和院系教学工作的关键指标,与奖惩挂钩,从而促使院系将教学过程管理做细做实,自觉将教学过程监控的重心放在授课质量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上,关心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只有这样,学校质量监控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三)建立并实施符合学校定位和社会期待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将质量标准贯穿于教学质量监控的全过程

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是本科教学工作的顶层设计,是学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展精细化教学管理的前提。为了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质量评价的主观性,从2013年起,教育部委托各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制订92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专业国标”)。在此背景下,一些高校率先制订符合本校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简称“专业校标”),并依据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来开展人才培养和质量监控工作。

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生源及学生就业密切关联。我们要深入分析本校的生源特点和毕业生的去向,了解主要就业岗位对其能力、素质的普遍要求,结合本校的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定位,制订本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即“专业校标”),避免“专业校标”与学校办学定位及社会要求的疏离。

在质量监控实践中,我们还要贯彻质量标准意识,将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贯穿于教学质量监控的全过程,在质量监控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在教学各环节的落实情况。比如,在考察评价课堂教学时,我们不但要关注知识内容的传授,而且还应关注课程对实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目标的支撑情况。

(四)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与调控系统,实现教学质量信息的及时采集、快速反馈和有效调控

教学质量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评估、反馈与调控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同时,这也是目前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短板。就笔者所知,目前各地方性院校普遍建立了较完备的教学质量信息采集制度:学校层面有教学督导听课、学生评教、学生教学信息员、教学投诉、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等制度;院系层面有领导和同行听课、师生代表座谈会制度等。但是,各院校普遍存在质量信息反馈不及时,校、院、系利用质量信息调控教学工作不够的问题,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改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要解决上述问题,各院校需要完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与调控体系的建设。

首先,各院校可以依靠本校的网络平台建立教学质量信息采集、反馈系统,解决教学质量信息的及时采集和快速传送的问题。教学质量信息是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及时掌握教学质量信息,才能对教学工作进行及时调控。

其次,各院校要建立教学质量分析联动机制。评估中心或教务处质管科的工作人员虽然负有质量信息的分析责任,但由于学科背景的缘故,校级质量监控人员难以承担全校所有质量信息的分析,因此,需要建立校内联动机制,借助院系和专业教师的力量,及时准确地分析各种质量信息,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种专业性问题。

第三,各院校要建立教学质量信息的调控机制,对教学质量问题进行及时的整改,避免质量信息与教学管理的疏离,保证质量信息能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教学和教学各环节的安排调整中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应用。

(五)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突出课程教学效果评价

课堂教学是本科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专业培养目标、学科知识的传授、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要靠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去落实。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涉及学校的机制体制、教师的素质能力、质量管理等诸多方面。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地方性院校在完善机制,提高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完善教学条件保障,提升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同时,要通过改革课堂教学评估办法,突出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增加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开展在校生学习质量的评价。

目前,地方性院校开展的教学评估基本上是教师课堂表现评估,评估指标包含教师的教学态度、备课情况、语言表达、教学水平、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等几个方面,重点是教师的课堂表现,而对学生学得怎样(课程教学效果)这一教学质量监控的核心关注不够。

通过学生评估、同行评估了解及评价教师的课堂表现是必要的,但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性,地方性院校有必要展开以课程教学效果为重点的专项评估。每个专业都有许多课程,不宜面面俱到,这类评估应集中于专业的骨干课程,通过评估全面了解学生对该课程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提升了哪些素质和能力。通过这类评估,可以帮助质控部门和院系领导深入了解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帮助院系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质量问题,归根到底是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为了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地方性院校还要补齐质量监控的短板,展开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估。

学习质量评估是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学习的过程与学习方法、对待学习的情感态度等方面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判。学生的学习质量评估是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反馈、调控教学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功能,学生学习质量高低反映了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构建科学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估体系,运用可行的方式方法,科学评估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从而准确认识教师的教学质量。该项评估涉及学生的组织,因此需要专业教师和学生管理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如若经费充足,委托专业第三方开展该项评估效果更好。

[1]朱立光.地方高校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探索,2009(3):18-19.

[2]傅大友.新建本科院校建立标准化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4):72-74.

[3]王大力.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2):75-79.

(责任编辑:张惠fszhang99@163.com)

On Solution to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of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Institutes

WEI Qi-hong,WANGYin-hua
(Academic Affairs Office,Foshan University,Foshan 528000,China)

Due to a short history and the tendency of conservatism,there exist such problem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quality monitoring in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institutes as unsettled sectors,dissatisfactory validity, subjective judgment,discontinuity in the monitoring process,etc.In light of relevant theory,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are annual estimations on both the teachers’and the students’work of each department,a set of unified standard for personnel training,a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sult estimating system,the improvement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feedback and adjustment system,the polish in the estimation on teaching quality and so forth.

teaching and learning quality monitoring;problems;solutions;unified standard

G648.4

A

1008-018X(2016)04-0085-05

2016-04-25

2014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GDJG20141205)

韦器闳(1965-),男,广西宜州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教务处副处长。王银花(1982-),女,湖南桑植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师,教育学博士。

猜你喜欢
应用型教学质量监控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