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作文评价探索

2016-04-19 13:59张春梅
关键词:作文评价高年级小学

张春梅

【摘要】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是“学生习作,老师批改。”很显然地违背了学生为主体的规律。作文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作文教学评价,应该有学生自主性评价、师生合作的评价等,这样的评价机制才能促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畅所欲言,关注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欣赏别人的优点,激起内心的共鸣,从而获得快乐和成功的体验。

【关键词】小学 高年级 作文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94-02

作为语文教师,最头疼的工作莫过于批改作文了。要终日埋头于堆积如山的作文中间,忙得焦头烂额。辛辛苦苦批阅的作文发下去后,学生却只注重分数,对于评语不屑一顾,老师的心血就这样付诸东流了。这种状况令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大为头疼,却又无可奈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面规范、整洁。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互评互改作文的能力,是当下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一、感悟性评价,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修改作文兴趣是调动学生修改作文的内在动力因素。在语文教材中,也会巧妙地安排一些练习,渗透修改文章的重要性,同时启发学生兴趣。我也会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感悟反复修改文章的好处。如:第11册语文教材的实践活动中,有这样一题:“春风又绿江南岸”中把“绿”换成“吹、来、到、回”好不好?”我把思考的时间、空间及主动权都交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讨论,逐一比较,说清好与不好的理由。再在全班交流小组讨论的成果。学生从中感悟出还是用“绿”更恰当,因为“绿”能表现出江南春色生机勃勃的绿的意境。随即,我又追问,如果你是诗人,你再想想还能换成哪个字比“绿”更能表现江南春色的生机盎然。学生苦思冥想,换来改去,最后得出还是诗人的“绿”最好,用得绝妙。我顺势利导,告诉学生北宋王安石正是这样反复推敲,改了五遍,才确定用“绿”这个字的。接着,我引导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一篇文章,讲的是贾岛对“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进行反复的推敲的故事。最后让学生评价这两位诗人的做法。学生感悟到正是由于他们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不断的完善,所以才写出了千古佳句,流传后世。我经常告诉学生“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写完后反复修改,不但能使文章更加完美,真正放射出作品的诱人光芒,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更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做好改前指导

在学生进行相互评改前,教师要做好改前指导。首先要告诉学生修改的内容:

有没有错别字;遣词造句,是否通顺;语言是否简洁、生动、连贯,有没有病

句;标点符号运用是否规范;审题立意、谋篇布局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清楚。

其次要明确修改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标出错别字、病句、及标点运用标点不当之处;其次根据文章确定的中心思想,对原材料进行增、删、调;接着写评语,要客观公正,用语正确、中肯,既肯定优点,也要指出不足之处,还可以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最后依据标准评分、签名。在评改之初,教师可以把“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作为单元习作训练重点,要求学生能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因此,教师要以这些修改符号来规范学生,不断强化,熟练运用,统一要求。学生明确这些符号的特定意义后,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批改中用上这些符号,按照步骤去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形成互相评改作文的习惯。

最后,教师要明确小组分工合作的要求。在学生掌握了互评互改方法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若干个互评互改小组。分组原则是按学生平时作文能力和水平高低搭配,每个小组六人,指定作文水平高的学生担任组长。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先传阅本组习作,对每个同学的习作谈谈自己的看法。既要谈好的方面,更要指出做得不够的地方。最后组长根据大家的意见用红笔在作文簿上将错别字、病句等划出来,根据要求对习作进行评改,将小组成员的意见综合起来写成总批,并写上经讨论评定的分数。

三、采用多种形式

现代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潜意识里都有一种“喜新厌旧”的心理,“喜新”可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互评互改的过程中,教师变换各种形式,因人制宜地采取相应的批阅方式,学生更乐于接受。

讨论式批阅。讨论式批阅的原则是小组内成员讨论共同完成。这种集体评价最为公正,最为完善,因为分歧的意见可以通过讨论获得比较一致的见解。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本次作文的要求更加明确,对别人的优缺点达成共识,从而完善自己的作文。

互补式批阅。这是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客观存在着的个性差异进行互补的一种批阅方式。例如一名学生的作文语言表达非常流畅,但他的选材不够新颖,那么教师就可建议他与一名善于立意的同学结成批阅小组进行互补。“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互相批阅,就可以互相借鉴,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

抽签式批阅。常给固定的一个人改,时间一长,也会出现厌烦的情绪,那么教师就可采取另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了,即抽签式批阅。这就是指学生无法选择,抽到谁的作文就改谁的。这种批阅方式对学生来说有一种新鲜感,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四、及时总结反馈

在学生完成了互评互改之后,教师需要复查评讲。对于在互评互改过程中完成出色的习作用实物投影仪在全班公示表扬,引导学生总结出优点,借鉴学习。对于达到要求基本完成任务的习作,给予适当的鼓励。对完成效果不理想的习作,教师在不公布的前提下把它当做一个修改案例,让全班同学共同讨论,找出需要进一步修改的地方和修改的方法,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切实的进步。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成为评价活动的主体,使学生有了自由表达的机会,在切切实实的讨论和评判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全面而动态的评价过程,消除了学生对习作的畏难心理,从而放飞心灵,个性化地写作,快乐地成长!

猜你喜欢
作文评价高年级小学
关于初中作文教学评价的思考
浅谈小学高年级英语分层教学
试论作文的个性化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