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竞技篮球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研究①

2016-04-22 07:15程旭冒河北体育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后备竞技篮球

程旭冒(河北体育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河北省竞技篮球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研究①

程旭冒
(河北体育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 要:对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我国篮球人才质量,保证能够为我国篮球队输出高水平的后备人才。近几年河北省在篮球后备人才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并且得到了一定的回报。但是就目前来看,竞技篮球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及不足。该文通过对河北省11个市(县)进行了调查,找出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最终得出,该省若要扩展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事业,还需要从教育体系、教育方法、人才吸引和人才保障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篮球 竞技 后备 人才

我国篮球事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十分迅速,不少篮球运动员已经打入国际赛事,为我国篮球事业的发展增添辉煌。然而,分析篮球运动员后备人才,其竞技水平与文化素质均有待提高,很难推动我国篮球事业的发展[1]。以河北省为代表的我国篮球人才输出场所多数为业余体校,在体校的训练与教学中,会出现体育训练与文化课程教学相冲突现象,学生在掌握篮球技术的同时很难分心考虑文化课程,导致不少篮球运动员的文化知识低下。因此,对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对推动篮球事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1 河北省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1.1 传统独立培养模式

传统的独立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通过传统的培养模式为我国国家队输送了大量的篮球人才,并且经过多年来的历练,该培养模式已经形成了一种完整体系[2]。但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篮球运动员仅依靠高超的篮球技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也为运动员的退役、科教训练、运动员的文化素养等方面带来了问题。所以,这种传统的培养模式急需改革。

1.2 先成名后上学的培养模式

体校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运动员成绩,部分采取的是全日制篮球训练模式,不少运动员没有上过文化课,直接进入青年队、一线队、职业俱乐部,最终进入国家队,退役或淘汰后挂名高校[3]。这种培养模式的形成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出高水平的篮球运动员,但同时也抹杀了运动员学习文化知识的机会。虽然运动员退役或淘汰后会挂名高校,但这种有形无实的“大学生”实际上却很少正式的接受教育,目的是拿着篮球竞技水平来换取大学文凭。

1.3 篮球人才训练计划

该次问卷调查设定1 000份问卷,回收97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8%,以下内容均针对978份有效问卷进行计算。通过该次调查,该省体校篮球训练计划如图1所示。

从图2来看,该省11个市县体校在执行篮球训练计划中,多年训练占14%,学年训练占29%,周训练占17%,课时训练占40%。从数据上来看,针对篮球运动员制定的训练方法以短期训练为主,意为能够尽快提升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但这种训练方法并不能保证训练的持久性,体校篮球运动员是为国家输出篮球后备人才的重点单位,所以还需要将训练方式优化,为运动员建立梯队模式,定向培养篮球运动员,提高篮球运动员的技能水平。

图1 传统独立篮球人才培养模式

图2 体校篮球训练计划

2 河北省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优化策略

2.1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竞技体育发展的速度较快,社会对竞技篮球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在人才培养方面就出现了问题。“体教结合”是种很好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在“体教结合”模式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首先,奠定体教结合实施理论基础。体教结合的根本目标就是要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篮球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既能保证

篮球人才的体育训练,又能够保证篮球运动员的文化知识水平,进而提高运动员的全面素质发展。其次,教育系统要为招收高水平运动员设定招生策略,对其进行学籍管理。

2.2 完善文化教育体系

首先,要注重培养人才指导思想的转变。由于体教体质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即使在现阶段的改革深化中也难免会出现各种曲折和困难。在业余体校的教育中要设定培养高素质运动员的长远目标,科学的设定各类运动员达到的标准,包括小学、中学、大学以及同等层次的运动员必须达到一定训练程度和文化成绩的双重标准。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要加强对运动员的启发和引导,提高运动员的文化水平,对学习成绩差的运动员进行课后辅导,尽可能的将所有运动员的学习水平均衡到基本要求。在教练员方面,需要与文化课程教师有效配合,做好文化与体育训练的双重教学,从而优化文化教育体系。

2.3 加强后备人才训练

通过该次调查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在训练的时间安排上为:每周至少训练12次,每天至少2次,每次至少3小时。这种高密度的训练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运动员的篮球竞技能力,但也难免会对运动员产生心里厌倦,从而对训练丧失兴趣。从这方面来看,如果借鉴欧美国家的篮球训练方法:每周训练5次,每次2~2.5小时,比赛当天训练不超过1小时。在训练设定中,5~9月均不允许学生参加有组织的训练,并且训练员不可跟随4人以上的队伍对其进行指导。在这种强制性规定下,运动员会十分珍惜每年10月份~次年4月份的训练机会,保证了训练的热情和积极性。训练员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针对训练内容和方法进行准备,提高了训练效率。我国针对此方法的借鉴还需要指定成符合我国篮球运动员素质的训练方法,可以适当调整每周训练次数,不宜过多,也可以设定某个月份的集中训练,让学生们有足够的兴趣和积极性参加训练,提高训练效率。

2.4 提升退役队员社会就业率

我国应该针对退役运动员进行有效地就业指导,大力推行以就业为主导的教育模式,体育相关部门要主动与各类企业和用人单位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订单式”“定向式”以及“定岗式”培训方式均能够有效提高退役运动员的就业率,扩大体育事业单位的用人名额,重点招聘具有一定技能的运动员,并做好岗前培训、岗后指导工作。相关部门充分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全国的篮球运动员管理信息平台,达成信息共享、资源共享、高效兼容的目的,为退役运动员提供岗位信息。

3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调查中的篮球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措施。但就解决措施而言,虽然还有些地方不够成熟,或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实施,但也为该省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提出了参考标准,望能够提高该省篮球后备人才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曾成,刘安清,张勋,等.从第15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看中国男篮的现状与努力方向[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3): 151-153.

[2]张丹.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

[3]池建.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管理[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程旭冒(1972,1—),男,汉族,河北省衡水人,研究生,讲师,河北体育学院,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课题来源:①河北省体育局体育科技研究项目,课题名称:河北省竞技篮球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编号:20141014)。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2.110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1(b)-0110-02

猜你喜欢
后备竞技篮球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快乐篮球进山乡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