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复生:不要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2016-04-22 03:42袁复生
十几岁 2016年10期
关键词:畅销书网络文学文学作品

袁复生:不要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袁复生

策展人,书评人,倡导独立书评,“年度烂书榜”创始人,七分传媒创始人,创办“湖湘青年电影社”“云端图书馆”等文艺推广平台,人称“长沙文艺招待所所长”。

《诛仙·青云志》《九州·天空城》“争霸”电视荧屏,《老九门》网络播放超50亿次……众多网络文学改编影视作品“扎堆”面市不禁引人思考:在“IP”热到来之后,网络文学价值真的得到发掘?“IP”改编膨胀过度,原创作品会“死”吗?互联网时代,中学生又如何保持阅读品质?

“文学作品改编是经典商业模式”

文坛从来都需要人来“搅局”。袁复生就是一位“搅局者”。10年前,他发现畅销书排行榜泛滥,书评圈为新书说好话也蔚然成风。于是他“主谋”、众多书评人“合谋”推出“年度烂书榜”。

这两年郭敬明《小时代》系列电影火爆荧屏,同名小说却由于“炫富式”的写作入选“2008年烂书榜”。对这种反差,袁复生有他的理解。他认为畅销书或者超级“IP”能够改编,取得比较大的商业成就,大致有两个层面的原因:一是很强商业运作能力;二是文学作品内容本身对人性的洞察。但并不是所有的“IP”改编都会二者兼备,郭敬明的成功更多的是粉丝基础和明星效应,小说存在的问题在电影中仍然存在。

“小说改成剧本是经典模式。”袁复生说,文字是人类进行表达的最核心最基本的工具,向其他地方延伸很正常。文学作品改编的商业模式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文学作品改为其他多维度的产品,譬如畅销书、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手游,都是常见的作品生态链,值得探讨的是‘IP’作品本身的价值和品质,改编后的效果怎样。”袁复生认为,改编都要有一个核心的点,它要通过合适的故事,好的内容,解决人的问题。

“开发的全是热‘IP’,市场生态就有问题”

“IP”这把火还能烧多久?在袁复生看来,未来的“IP”市场一定是寡头市场,顶级的优质“IP”不会降温。

“如果改编后的影视作品、动漫、网游等是靠内容作品本身畅销的,这说明‘IP’改编市场是好的。若全是改编非常火的超级‘IP’,则说明市场的生态有问题。”袁复生解释道,这几年国内出现“IP”热,恰恰说明商业运作者没有从内容品质这个基本点出发,只挑选浮在表面的热“IP”。

至于原创作品会不会“死”?袁复生认为,好故事是要从真正的生活、对社会的理解里面出来的,人们想看的还会是写原创性的文学作品。他建议中学生看看真正好的故事,去写原创的好故事。读书时要以平等的对话态度,学会“挑刺”,平时多问一句,“我读的书有问题吗?”

对话

“越有阅读快感的东西,越要警惕”

《十几岁》:关于畅销书,毛姆的观点是两三年后再读当年的畅销书。您觉得中学生如何对待畅销书?

袁复生:年轻人爱新鲜,读读时髦的书,完全没有问题。重要的是阅读时保持一个平等对话的心态。不管一本书多么经典或者畅销,都不能有粉丝心态,不能膜拜,不能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可以边读书边写一些批注或感悟,形成自己的一套阅读方法,提升阅读鉴别能力。

《十几岁》: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学生如何披沙拣金挑选好书?您对中学生阅读有什么建议?

袁复生:人类有文字的积累就有历史,有历史就有评价。多年的积累,有些作品成为了经典,中学生对经典的关注很有必要。而一个人追求更高品质的阅读生活的话,就要尊重阅读常识,警惕阅读快感。经验告诉我们,越有阅读快感的东西,越是要警惕。阅读品味是逐渐提升的,像吃饭一样,看书也不要偏食挑食。那么多好的东西,为什么不接受不一样的阅读口味呢?

猜你喜欢
畅销书网络文学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24小时完成的畅销书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揭秘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的诞生
畅销书架
畅销书架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