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闹市的民族英雄 速写时代缩影

2016-04-24 02:57王锦莹长沙明德中学高三K352班
十几岁 2016年9期
关键词:缩影明德速写

文/王锦莹(长沙明德中学高三K352班)

隐匿闹市的民族英雄 速写时代缩影

文/王锦莹(长沙明德中学高三K352班)

我不知道要做到多少才算是不朽,才算是值得铭记。但我至少觉得老舍是能不朽的,而恰好他也是个英雄。

文有魂,人有魂,国亦有魂,只有有魂的东西,才是真正不会伦于千篇一律的,英雄群体也不外乎如此。有别于其他先烈们的真枪实弹,一腔热忱,老舍不仅有出色的才华,而且有看似文弱实则硬朗的骨气。

老舍首先是个不朽的作家。他不兴在作品里披上层层叠叠的油彩,也不会费力去搭架一个宏伟苍劲的结构,他只用着脱口而出的幽默、京味十足的腔韵,速写着他最熟悉的生活。信马为疆,少有斧凿之痕。就拿他的《想北平》来说吧,他对北平的想念掺入了款款情意,像是在挂念母亲,又好似在思念情人。他的一切都是北平给的——他旗人的血脉,他最初的知识与印象,他的脾气性格,乃至他往后作品的时代依托。这是全然的信任与依赖,“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北平是他动了真感情的,“不说了,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啊”,瞬间让我有种搔到心窝的悸动和酸楚,难以言传,一记就是好多年。

我喜欢他散文里的平和真切,它让我切实感到他是个立体的、有哀乐的、活生生的人。但真正让他流传不朽的,是他把自己隐匿去的小说戏剧。

他一溜烟地钻进人群里。耳朵像收声器,街摊街贩的大声吆喝,菜农和老太太的讨价还价,人力车轮沉重的喘息,声声入耳。眼睛如探照灯,看乞丐磕头,看闲人吃茶,再瞧瞧官人的嬉皮笑脸,面面俱到。鼻子是吸尘器,指间明灭的烟丝,庙会上袅娜的香火,饭馆浑沌的油烟,点点滴滴。他用轻松平和的假面掩去了他深切的忧思。

然而不可否认,他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英雄。他确实是革命的,但并不摆出革命者的姿态。他是人民的艺术家,止发于人民的琐屑,讲讲他们想讲的话。

我常常在想,为什么写出《骆驼祥子》的偏偏是老舍呢?明明人力车夫们才是其中最谙于苦乐的人。我为什么就写不出呢?

至于答案我在多年后的今日才敢回答——我是懦弱而懒惰的,整个人类都是懦弱而懒惰的!我们流于麻木的生活,害怕承受太剧烈的情感,害怕明了太复杂的真相,所以我们时时盘算着逃避。

就是在这样一道或伏或卧着人类这种生物的地平面上,老舍站起来了。

他替我们思考,替我们经历痛苦的思索过程,替我们一个个排查这个社会的病根。然后他终日思索,闭门谢客,深居浅出,饮食无度,挥汗如雨!只为了速写出这个时代这个群体的缩影。

所以有人悟了,振臂高呼不再软弱妥协。当然也有的是恩将仇报的。又一个英雄将在不妥协中死亡!

只是这一次将不仅是革命史上的悲哀。

老舍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熬过了旧社会的黑暗,却倒在了新时代的“光明”。红卫兵、派出所、批斗会的轮番羞辱和毒打,荒谬可笑的罪名倒打一耙……面对无法逃脱的粗暴和无理,他愤怒、悲哀、百口莫辩。终于在一场群魔乱舞的批斗会后,老舍在湖中长眠……

老舍当时是以“自绝于人民”的罪名终止人生之旅的,骨灰都没有留下。革命烈士的称号还是十多年后。

而如今又是半个世纪过去了,我的心仍时常能为他感到疼痛——绝望的老舍,当你最后一次蹒跚来到湖心公园,守着母亲故地时,可曾对母亲倾吐你的委屈呢?当你最后一次抄写毛泽东语录时,你又在想什么?当你最终如屈原一跃的时候,从李静到王利发的殉难是不是就与现实交织了?

让这样一个平和无私的英雄走向绝路,这到底是怎样的时代?谁又该为这一切负责?

星移物转,带走多少离合悲欢?《骆驼祥子》至今都是艺术的经典,而我们却永远失去老舍先生了。

但在这个黑暗的夜里,我切实感到了一阵穿古越今的寒冷,好像又一次看见了那个半个世纪前染着绝决血色的身影,他的目光悠远绵长,包含千言万语……

他的确是不朽的,而且是人民真正的英雄。

插画/文问(长沙市明德中学)

猜你喜欢
缩影明德速写
谢明德
《青年速写·归》
仪式是文明的一个缩影
山东省龙口市明德学校
钢笔速写
纪录片里的品牌缩影
“蹲连”速写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聘任党明德同志为省政府参事的决定
最美缩影
张自启速写